资讯中心

上行空间难掩多重门槛 生物质能挺进产业化赛道

2018/6/29 8:29:40
51764
来源:环保在线
编辑:筱阳
关键词:生物质能生物质能设备
导读:未来3年内,我国将大力推动生物天然气规模化发展、积极发展生物质成型燃料供热、稳步发展生物质发电和加快生物液体燃料示范和推广。
  当前,能源已经进入快速转型期,可再生能源迎来发展机遇。 随着新能源发展步伐的加快,光伏与风电领域大都成了各大能源集团的必争之地。与之相反,生物质作为人类利用早的能源之一,尽管清洁且周而复生取之不尽,却频遇市场寒流。
 
  作为地球上古老的能源之一,生物质能作为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储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虽不是一帆风顺,却也可窥见光明。其具有蕴藏量大、易取性、挥发性高、炭活性高、易燃性的特点,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同时也是一种可再生的碳源。就能源量而言,生物质能已成为我国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
 
  在节能降耗、去污减排的当下,生物质能源产业在治理污染、打赢蓝天保卫战的行动中显得尤为重要。与传统能源行业相比,生物质能具有可再生、污染低、分布广等特性。而在生产清洁能源的同时,生物质能可直接减少秸秆露天焚烧、生活垃圾和畜禽粪便污染排放,减轻对水、土、气的污染。在此背景下,作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必然环节,生物质能势必得到的发展契机。
 
  日常生活中,生物质资源众多。据有关资料保守统计,全国可作为农作物秸秆、林业剩余物、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畜禽粪便、城市生活垃圾生物质资源总量每年约4.6亿吨标准煤。同时,生物质能的利用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以用于发电,也可制取可燃气体及液体燃料等。总的来看,生物质能有望成为继煤炭、石油、天然气之后的又一大能源,是未来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十三五”期间,生物质成型燃料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早在2016年底,国家能源局又下发《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根据规划目标,到2020年,生物质能利用量将达5700万吨标准煤,基本实现商业化和规模化利用。2017年底,《关于促进生物质能供热发展的指导意见》再次明确,“将生物质能供热作为大气污染防治和清洁供热的重要措施,并将生物质能供热的主要应用范围集中在区域民用供暖和中小型工业园区上。”
 
  换言之,未来3年内,我国将大力推动生物天然气规模化发展、积极发展生物质成型燃料供热、稳步发展生物质发电和加快生物液体燃料示范和推广。随着全国生物质能发电项目累计核准容量的不断提升,其并网容量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仅在2018年季,我国生物质发电新增装机99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575万千瓦,同比增长24%。
 
  但从规模和发展速度来看,生物质能与其他可再生能源形成鲜明对比。长期以来,生物质能源虽被纳入可再生能源之列,但与太阳能、风能发展的“热火朝天”相比,生物质能源发展仍显得“叫好不叫座”。公开数据显示,生物质能仅占全部可再生能源利用量的10%左右。这一数字在业内人士看来显然难以满意。
 
  迄今国内生物质能供热发展更是没有普遍开展起来,仍以煤热为主要供热模式。由于没有稳定规模的原料来源、技术转化率偏低、成本和常规能源难以竞争以及政策不稳定等原因,生物质能目前发展缓慢。在市场方面,生物质资源的季节性、分散性与生物质能利用的连续性、集中性的矛盾突出,尚未形成良性的产业利益链,加之近年来养殖业等秸秆需求量不断增加,原材料竞争激烈。
 
  因而,如何保证持续足量、价格稳定的燃料供应,往往是企业运营成败的关键。据预测,“十三五”期间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超过17%,对应新增投资接近2000亿,发展潜力不可小觑。在市场规模节节攀升之际,包括凯迪生态、迪森股份、韶能股份等在内的生物质发电行业的企业在技术、成本方面已具有明显优势,投产生物质发电项目的盈利能力已逐步显现,直燃生物质开发利用已经初步产业化。

热门评论

上一篇:市场集中释放万亿级增量 氢能产业链市场空间可期

下一篇:年中看新能源汽车市场 格局重置后迎来高光时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