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从五水共治回望“诗画江南”浙江锻造治水样本

2018/7/20 8:26:17
55217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编辑:筱阳
关键词:五水共治水环境治理
导读:浙江,因水得名、倚水而兴。如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锻造新时代水乡风采?沉甸甸的问号,摆在浙江面前。
  【中国环保在线 地方新闻】越来越多的河道水绿岸青、污水处理改造升级项目如火如荼、城市内涝治理初显成效……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旨在实现清流常的五水共治已在之江大地上全面铺开。而从点源治理走向集中治理,从末端治理延伸到源头控制的这场治水攻坚战,也将在“十三五”期间趟进深水区。
 
  时至年中,喜讯传来。在日前公布的浙江省治水半年报中,浙江全省地表水总体水质良好,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列入国家“水十条”任务的断面和饮用水水源水质基本达到年度考核目标。迄今,浙江还在全国实现所有建制镇都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基本全覆盖。
 
  浙江,因水得名、倚水而兴。如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锻造新时代水乡风采?沉甸甸的问号,摆在浙江面前。值此背景,以水环境综合治理为突破口,成了浙江守望家园的原点。
 
  将山河重新铺排,让清波重回大地,一场围绕水生态环境修复的攻坚战自2013年打响。而这次分工有别、和而不同的专项治理行动也被浙江省形象地概括为“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洪水、抓节水,进而形成拳头全力治水。具体措施为抓住“截、清、治、修”四个环节,实现从污水控源、污水处理、污泥清理到水体修复的全过程、全系统、治理,全面清理非法设置、设置不合理、经整治后仍无法达标排放的排污口。
 
  同样是在2013年,浙江全面推行“河长制”。在劣Ⅴ类水质断面所在河道,由当地主要领导担任河长,切实落实政府治水主体责任。这张严密的河长网络保障了全省所有河道每天有人巡有人管,巡后有记录、发现问题有处置,基本做到日查日清、事事有回应。业内认为,随着“河长”在之江大地遍地开花,也体现出浙江水环境管理理念从传统保姆式管理向合作多元治理模式的转变,呈现出“从管理到治理”“管理与治理并存”的新状态。
 
  而在全力构建山河秀美的生态愿景的同时,一系列治水举措也带动了当地的“绿富美”之变。“五水共治”不仅治出了新蓝海,更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一方面,仅在劣Ⅴ类水质的重点区域,浙江将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超过308家,关停和整治存在问题的“低小散”块状行业企业(作坊)接近千余家。另一方面,在全力治理水生态环境期间,浙江构建以政府、市场、公众为主体的多元投资体系,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水环境治理项目投资,拓展多元筹资机制。
 
  再如通过“拆治归”联动发力,淘汰低小散的落后产能,将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发展体系,努力把“生态资本”变成“富民资本”。在农村,发展生态农业、把良好水资源变为经济优势,推进种植养殖业集聚规模化经营、污物排放集中无害化处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农业转型。依托绿水青山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助推产业转型,一批新经济新业态正破茧而出:传统产业高新化、新兴产业规模化、高新产业集群化,并终直指发展与保护的双赢格局。
 
  岸上的产业发展理顺了,水里的“病症”也正逐步疗愈。从感官污染明显的垃圾河、黑臭河入手,浙江全省共完成超过6387公里垃圾河清理、5074公里黑臭河治理。迄今,人们形容浙江是“小河清清大河净,水碧山青如画屏。”随着13万公里河川日新月异,“诗画江南”的美景已然落地、生根、开花,而在之江大地上,关于人和水的故事也已掀开了新的篇章。

热门评论

上一篇:坚守“疆”土生态红线 系列环保措施迎硕果

下一篇:噪音动态监测全靠“图” 上海降噪体系上台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