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回收利用成亮点 “海绵”催化城市生态趋向“进阶”
- 2018/8/14 10:12:54
- 58280
-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 编辑:筱阳
- 关键词:海绵城市雨水回收利用
【中国环保在线 污水处理】“针对现有城市问题提出的,目的是解决环境与建设之间的矛盾。”旨在缓解城市内涝、实现雨水净化利用的海绵城市将在未来三年内驶入快车道。但值得关注的是,海绵城市建设并不是盲目的工程堆砌,而是能够大程度协同发挥的生态修复系统。
入夏以来,多地遭遇暴雨,不少城市再次凸显内涝困境。而近日出现的强降雨以及随之而来城市内涝,或将倒逼海绵城市建设提速。
内涝是传统城市建设模式所下的历史欠债。当然,城市频频内涝不能把“锅”都甩给暴雨,城市规划建设也是关键影响因素。由于早期城建资金不足,城市发展对基础设施的不重视,造成排水系统建设相对滞后。而传统城市的建设模式,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这不仅仅将原有的蓄水排洪模式打乱,大片不透水的城市地表进一步阻隔了雨水的快速下渗,形成地表径流。
一方面,近一半的城市水资源短缺;另一方面据住建部对全国351座城市统计发现,超过60%的城市发生过内涝。而以顺应自然的方法排水防涝,用绿色理念系统地修复水生态,成为中国城市雨洪管理的一大趋势。其中,建设海绵城市,是谈及城市内涝治理时被频繁提及的“药方”。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措施,增设下凹式绿地和植草沟等,减少雨水流入下水管道的水量,从而减轻管网压力,此外也可减缓热岛效应和雾霾的影响,对水质改善起到作用。
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将更多的雨水留住,实现雨水资源化利用。有降雨时,能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也就是,“小雨蓄起来,中雨排出去,大雨别成灾”,将蓄存的水充分加以利用让城市更加安全、生态和清洁。这也为今后的城市设计和扩展提出了新思路:在进行城市扩建时,需要留出蓄水和吸纳水的空间。
目前全国已有370个城市提出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为了缓解城市内涝,2015年以来,中国先后两批把30个城市列为海绵城市试点。根据国务院要求,未来三年内,各城市应有20%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到2030年达到80%的面积。随即,国家先后公布两批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重点是要解决城市建设中的水环境、水生态和内涝问题。按当前国家海绵城市的建设规划,据估计,至2020年,全国每年投资总额预计将超过4000亿元。
但海绵也有饱和的时候,因此,海绵城市在建设工程设施时是有标准的,应该要求在标准内有效。由于每座试点城市中海绵城市项目仅占建成区面积的一部分,因此试点城市发生内涝,并不能完全归咎于该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质量。同时很难有统一的技术要求和标准,有些试点城市缺乏对自身水问题的准确把握和科学诊断,缺乏有针对性的特色方案。在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看来,“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和它在短期内能够达到防洪排涝的目标是两码事儿。”关键词,是“低影响”。
作为一个由点、线、面构成的庞大系统工程,海绵城市的全部功效尚需时间和过程加以检验。而雨季过半,城市“看海”是一个提醒,也是一个开始。如何通过暴雨的大考、真诚地“与水交朋友”,将是大多数城市扎根生态修复的题中之义。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