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四大力量体系 为蓝天保卫战加持不竭动力
- 2018/8/21 13:36:19
- 55746
-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 编辑:Leven
- 关键词:废气处理设备蓝天保卫战
【中国环保在线 废气处理】2018年很热,未来4年可能更热?大气污染防治迫在眉睫,我国将如何取得蓝天保卫战下一阶段的胜利?强化法治保障,锐意技术创新,谋求联防协作,正视示范成果,蓄力前行。
前段时间,听闻北极圈内温度都一度迈过30大关,不少人高呼“热到生命不可承受”。确实,近年来,气候变暖带来的变化愈发明显,的高温和反复无常的天气大概是深入人心的表现。
而随即,《自然·通讯》却贴出了一篇更令人无力的文章。据该篇论文阐述,2018年遭遇高温只是开始,在未来4年内很有可能会面临持续增温的现象。预测结果显示,其概率已经直逼6成,而海洋遭遇异常温暖的可能性则将近7成。
种种现象表明,大气污染治理刻不容缓。基于此,四大“力量”体系亟待形成强劲支撑力。
法治力量
环境保护,作为一个半公益性事业,政策导向影响毋庸置疑。从打响蓝天保卫战,到勾划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我国对大气质量的监管力度与日俱增。
一方面,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频频落地,环保税、排污许可证、全国碳排放市场等措施更是完成了推波助澜。着力解决突出矛盾,统一规划治气行动,以中央环保督察以及地方督察,和专项督查等工作倒逼责任落实,法治力量正强制拉高环境违法代价。
来自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消息显示,近日就会印发《关于加强加快大气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地方立法工作的意见》。显然,各地将加快实施“弹性解决方案”,因地制宜做好法规标准完善工作,谋求治理大气污染的“一城一策”。
技术力量
拾起法律的武器,强化法治的保障,进一步细化国家治气条款实施,转向化管理,这是夯实上层建筑的必经之路。而要激发市场活力,久久为功,则需技术创新力的支撑。
大气污染治理要全面排查污染源,也要有针对性地重点筛选,例如一直被列为关键污染源的PM2.5,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臭氧,防治列表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以及开始受重视的微尘颗粒物等等。
成因攻关、治理技术突破、监测效率提升,这些都需要在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展开不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试验。就拿人们关心的雾霾天来说,我国大力支持雾霾成因机理探求,新消息也显示,复旦大学王琳科研团队,刚刚发现并证实了上海大气中的硫酸-二甲胺-水三元成核现象。
协作力量
除了政策上支持,技术上支撑之外,大气污染治理还需要认识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性。空气质量存在普遍性问题,也存在区域性差异,这就需要树立协防联治思维。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展开了“2+26城”的联防联控机制探索,将预防和治理的范围延伸到了整个污染扩散通道。“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的建立更表明,联合协作治气已经被提上了日程。
实际上,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还明确表示,汾渭平原也将按照津京冀及周边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做法,建立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由此可见,联合防治、协同治理是大趋势,其有利于为大气污染防治营造更的工作氛围。
示范力量
在如此密集的大动作下,大气污染防治到底能不能出成效,到底达到了几分预期,又是否能完成预定目标呢?什么样的理论更实用,哪种技术更有效,创新实践能迸出何种火花?示范先行的力量,总是在用事实说话,看数据正名。
地域辽阔的中华大地,各地大气污染治理显然无法套用同一个模板,却可以彼此借鉴经验,吸取教训。部分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大气污染治理解决方案的脚步更快一些,看到的成效更多一些,则不失为合适的“取经”对象。
例如这几天被各大媒体广为赞誉的大气污染防治“福建模式”,扎实推进各项任务的落实,“大气十条”实施情况终期考核。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为环境保驾护航的结果激励着其他省市,过程也足以形成可推广样本。
截至目前,我国在大气污染防治层面已经付诸了颇多努力,而“大气十条”目标的圆满完成见证了这一辉煌战果。紧接着,面对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及复见“蓝天碧水”的全民愿景,我国仍将积蓄力量,一往无前。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