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为产业化引入更多“活水”可燃冰加速布局弯道超车

2018/8/30 14:25:15
48226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编辑:筱阳
关键词:可燃冰新能源设备
导读:在传统能源供给变革、提升绿色清洁利用效能方面,被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战略性替代能源的可燃冰正凭借多重优势越发突出。
  【中国环保在线 清洁能源】有这样一种冰,不仅可以燃烧,燃烧后还很清洁,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就是可燃冰。作为一种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未来能源,我国于去年实现试采海域天然气水合物。但未来要实现产业化和商业化开采,仍有长路要走。
 
  在传统能源供给变革、提升绿色清洁利用效能方面,被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战略性替代能源的可燃冰正凭借多重优势越发突出。
 
  这是一种特殊的冰,既含水又呈固体,是由气、液、固形成的混合体。作为有可能接替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的新型绿色能源,可燃冰有自己独特的形成条件和储藏位置,或埋藏于陆上冻土层中,或深潜于深达千米的海底。由于我国试采和预备开采海域海底坡度极为平缓,不易垮塌,且和日本粗砂型地质相比,泥质粉砂型地质更具塑性。即使一定量的甲烷泄漏到海底,也应是随着洋流在海面下活动,海洋的净化能力完消化吸收。
 
  单位体积的可燃冰燃烧能发出的热量远远大于煤、石油和天然气,1立方米可燃冰分解后可释放出164立方米天然气。而在同等条件下,可燃冰产生的能量密度是煤炭或碳质页岩的10倍,常规天然气的2倍。从清洁性来看,组成天然气水合物的甲烷含量高达99.5%,且燃烧后几乎不会产生污染气体。可燃冰开采出来的天然气在用途上与常规天然气一样,主要用于民用和工业燃料,化工和发电等。
 
  经过数十年刻苦攻关,2017年5月至7月,我国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实现可燃冰试采,超额完成“日产万方,连续产气一周”的预定目标。尽管此次试采成功,甚至可能给世界能源接替研发格局带来改变,但这只是漫长征程中的一步。可燃冰如何实现产业化整逐渐成为业界关注焦点。从技术的发展路径来看,此次可燃冰试采其实更多是一种技术上的储备,而“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则将成为今后一个阶段科研攻关的主要方向。
 
  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试采成功后,其产业化进程正在步步推进。在过去一年时间里,中国海域可燃冰试采实现了理论、技术、工程、装备四大领域的全面突破。诚如构建大气、水体、海底和井下四位一体的环境监测,实现了全过程实时监测和有效控制,并在试采后实施了环境效应评价。同样是在去年,根据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被列为新矿种,并将极大地促使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自此,可燃冰的产业化有望进入“快车道”。但在众多业界人士看来,我国800亿吨油当量的海域可燃冰远景资源量中,真正探明地质储量达千亿方的仅神狐、东沙两个矿体。这也意味着,当前的开采能力与产出预期仍有较大距离,可燃冰开发暂时无法实现经济效益。在众多业界人士看来,实现可燃冰产业化仍然面临着提高产量、降低成本、保护环境等诸多挑战。
 
  今后将围绕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目标,争取试采成果大化。具体发展目标为,2030年前初步建成可燃冰年生产能力10亿立方米以上的资源勘查开发示范基地。下一步,通过大力推进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采先导试验区建设,我国有望实现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生产。同时将加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评价和环境调查,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政策研究也已展开,包括研究制定相关矿业权管理制度和监管办法、产业化支持政策等。
 
  同时这也意味着未来在上游勘探开发、中游存储运输,以及终端销售服务等基本产业链条上均有巨大的投资机会。从产业链收益逻辑出发,可燃冰产业链中配套机械设备、勘探开采等上游相关企业或将迎来发展契机。

热门评论

上一篇:新能源汽车冰火交替 行业巨变之际亟待“鲶鱼”入水

下一篇:新一轮投资热潮将至 风电运维市场持续回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