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新一轮顶层设计发力白洋淀治理进入加速跑阶段

2019/1/23 14:47:57
59347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编辑:筱阳
关键词:白洋淀治理污水处理
导读:日前,《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对外公布,意味着白洋淀正式迎来升级版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治理。
  【中国环保在线 地方新闻】日前,《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对外公布,意味着白洋淀正式迎来升级版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治理。在这期间,相关部门将以白洋淀流域水生态提升为重点,加强白洋淀流域水环境质量管理,强化雄安新区水环境生态支撑。
 
  当前,白洋淀治理正按下“快进键”。
 
  广袤的华北平原,白洋淀是这里大的淡水湿地系统,素有“华北明珠”“华北之肾”的美誉。迄今,目前白洋淀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2016年其9个常规监测点位水质为Ⅳ类-劣Ⅴ类,并呈轻度富营养化。虽然淀区内的居民生活区域有近155个小型污水处理站,可处理一些垃圾、污水、粪污,但处理效果并不理想。
 
  从生态空间建设、生态用水保障、流域综合治理等九大方面进行了的规划和统筹设计的《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则提出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基本方向、路径和具体措施。《规划》统筹考虑了水量、水质、生态三大要素,通过补水、治污、清淤、搬迁等措施综合治理,全面恢复白洋淀“华北之肾”功能。《规划》同时把生态空间管控放在了首位。
 
  按照不同的空间管控要求,实施不同的生态环境管控层次,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按照淀区面积360平方公里左右、正常水位保持在6.5-7.0米的目标考虑,确定2022年之前生态需水量为3-4亿立方米/年。在众多业界人士看来,重塑白洋淀不仅涉及到湖泊本身的治理,而且还涉及到流域上下游的协同,预计其治理也将相对应地具备的高标准。
 
  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局长曹海波表示,白洋淀的生态环境污染源包括外源污染和内源污染。因而如何统筹考虑水质与水生态安全,强调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是白洋淀治理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一方面,建立多水源补水机制,协同补水“解渴”白洋淀。加强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引蓄调控管理,统筹调配白洋淀上游水库蓄水、引黄入冀河水,根据需要向白洋淀实施生态补水。
 
  另一方面,启动白洋淀综合整治攻坚行动,高标准、严要求实施白洋淀生态修复工程,加快恢复“华北之肾”功能。具体则表现为雄安新区及周边和上游地区将协同制定产业政策,实行负面清单制度,依法关停、严禁新建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和项目。同时,加快推进白洋淀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实现逐步清除旧污染、严格控制新污染。对34家直排河企业全部执行严格的城镇污水处理标准,并安装了污染物在线监测装置。
 
  相比于流域治理,白洋淀淀区内的治污工作着手更早一些。自雄安新区成立以来,共整治“散乱污”企业近13428家,其中关停取缔逾10000家,提升改造近2704家。按照“一坑一档一策”要求,新区三县共排查纳污坑塘超过800个,包括有水坑塘近600个。聚焦入淀河流两岸和新区三县村庄各类垃圾,采用无人机航拍和组织力量现场摸排相结合,大力实施河道清洁专项行动。
 
  按照“控源—截污—治河”系统治理思路,白洋淀综合治理和生态建设正紧密推进。包括加快监测体系建设、建立补水放水协调机制、加强水质监督管理在内的一系列白洋淀环境治理措施将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目前已完成府河、孝义河入淀口湿地概念性方案编制工作,设计规模分别为30平方公里和15平方公里,建成后出水水质达到Ⅳ类标准。经过一年多来的流域治理,府河水质改善至Ⅳ类,孝义河水质改善至Ⅴ类。
 
  另外,新区也不断推进对白洋淀淀区78个村污水、垃圾、厕所等一体化综合治理先行工程。2019年下半年将实现污水全处理、全收集、全达标。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在符合顶层设计的前提下,雄安新区设立100亿元的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专项基金,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企业干。

热门评论

上一篇:可能是大的医疗废物处理项目!上海固体废物处置中心开工

下一篇:正向激励,信任豁免!江苏实施环保信任保护原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