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818】近火热的水环境EPC项目,想说爱你不容易

2019/4/2 8:48:33
17382
来源:E20水网固废网 李艳茹
关键词:水环境EPC项目污水处理
导读:水环境EPC项目似乎逐渐热了起来。深圳的七大水环境EPC项目,使得茅洲河、正本清源等名词成为行业“热搜”。
  【中国环保在线 污水处理】水环境EPC项目似乎逐渐热了起来。深圳的七大水环境EPC项目,使得茅洲河、正本清源等名词成为行业“热搜”;121亿元东莞市石马河流域综合治理EPC+O项目、123亿的茅洲河流域(宝安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EPC项目让人感慨有钱真好;近日,不到6亿的扬中市水环境综合整理EPC项目则引起十余家企业争抢,其中不乏中字头大央企。
 
  水环境项目EPC占比增高
 
  严格来说,水环境EPC项目并非刚刚才热。在PPP 之前,水环境治理主要采取模式的是EPC,在《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水十条”)之后,相关部门发布了《关于推进水污染防治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实施意见》后,大多地方政府开始探索在水污染防治领域大力推广运用PPP模式。而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因其开放性、综合性、系统性等特点,在PPP运作方式上也较其他类别项目更为复杂。随着水环境PPP项目推进及落地过程中一些问题的暴露,水环境EPC在此回到大众视野。
 
  E20研究院2018初年数据显示,在黑臭水体为主的水环境综合治理领域,EPC仍为主要的治理模式,占比达到70以上%,PPP占比少且落地率较低。而在近期,由于种种原因,以广东、江苏等地为代表的水环境EPC项目又密集进入了行业的视野。
 
  对比近年来新中标水环境项目的PPP&EPC占比数据也可见端倪:根据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日前在“2019(第十七届)水业战略论坛”上发布的数据,2016-2018年度,新中标水环境项目中,EPC模式占比显著上升,PPP模式占比则从25%下降至11%。

  而在近期财政部公布的月度新入管理库项目清单中,也可以发现,新入库的水环境类PPP项目明显减少,且有不少该类项目出现在退库项目清单中。
 
  水环境EPC再度兴起的原因
 
  长期以来,关于水环境项目是否可用PPP模式一直存在争议。近期的PPP政策导向对于纯政府付费类项目有着严控的趋势,如苏财金[2017]92号明确提出,对于无现金流、完全政府付费的项目从严从紧。而水环境治理项目多属PFI类,体量较大,需政府付费,运营属性弱,但有维护部分。对于其是否可算为运营、绩效压力是否足够等话题,行业存在不同意见。
 
  在此情况下,水环境EPC模式便有着不少便捷之处。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是指公司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业主按工程进度安排支付施工方款项,建设期施工方不垫资,项目竣工后移交给政府。在实际操作中,相比于PPP,EPC模式有着诸多优势:
 
  不需要走PPP流程。根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对PPP项目操作流程的指导性意见,一个PPP项目从发起到终实施,需要经过初审、可行性评估、物有所值评估、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联审、政府审核、公开推介、招标、谈判、公示等程序,需要提交发起材料、物有所值评估报告、财承能力评估报告、资产评估报告等材料,程序较复杂。此外,还需要经过土地、规划、项目申请、项目审批、环评、能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程序。从发起到实施评均需要1-2年时间。随着水十条等考核任务的临近,对于一些水环境治理时间紧、任务重的地区,走PPP流程的时间成本较大。
 
  不受“财承”10%红线约束。2015年,财政部印发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中规定,每一年度全部PPP项目需要从预算中安排的支出责任,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应当不超过10%。经过中国PPP项目大爆发的几年内,各地方财政支出也逐渐开始触摸到10%红线。在此情况下,一些原定使用PPP模式的项目也发生了变化,如惠州市水务局马安河和南东坑水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PPP项目,在发布资格预审文件不久,即发布终止公告,表示“因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需调整为其他方式实施。经市政府批准,终止该项目招标采购活动。”
 
  风险相对较小。财政部关于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财金10号文)中提到,“财政支出责任占比超过5%的地区,不得新上政府付费项目”;对于5-10%范围的,还有另外规定:“对于规避上述限制条件,将新上政府付费项目打捆、包装为少量使用者付费项目,项目内容无实质关联、使用者付费比例低于10%的,不予入库。”水环境治理属于纯政府付费中的PFI项目,而原来经常被打包进水环境项目的污水厂,尽管位列“正面清单”,但也被算作了纯政府付费项目,未来或将无法作为使用者付费内容与河道治理打捆。随着地方政府财承空间的日益缩小,几条规定使得未来水环境PPP的打包难度越来越大。再加上PPP库的不再是“保险箱”,退库风险持续存在,对于社会资本与金融机构来说,参与水环境PPP项目所面临的政府方支付风险大大增加。而EPC项目则有效规避了上述风险。
 
  可控性强,见效快。PPP模式涉及企业、政府、spv公司、融资方等主体,如果地方政府没有一个协调部门或者协调机制,项目运作中会遇到多重阻碍。在EPC模式下,业主把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和开工服务工作全部托付给工程总承包商负责组织实施,业主只负责整体的、原则的、目标性的管理和控制,在设计等过程对接快变更少,工期较短;总承包商更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能运用其先进的管理经验为业主和承包商自身创造更多的效益。如珠海某水环境EPC项目,据媒体报道,工期约比传统模式节约5个月。
 
  此外,由于采用的是总价合同,基本上不用再支付索赔及追加项目费用,项目的终价格和要求的工期具有更大程度的确定性。
 
  水环境EPC模式需注意的问题
 
  尽管EPC模式相对成熟,但对于体量大、内容多的水环境项目,不管是地方政府还是承接企业,都有不少需要注意的问题。
 
  对于政府,主要问题还是钱从哪来。某业内咨询人士指出,水环境EPC项目体量较大,需要地方政府有着充足的资金,不能涉及融资,且EPC结束后政府还需要自己或委托第三方对工程进行运营维护。因此,该类项目对地方财力有很高要求,实际可能加重财政支付压力,甚至形成隐形债务。
 
  清华大学PPP中心主任助理、行业发展部部长刘世坚分析:“如果政府缺钱,EPC就很有可能有名无实,需要承包商垫款,从而带来后续问题。政府如果没有还款来源,承包商愿意垫,金融机构也未必愿意,容易出现半拉子工程。”当前,也有一些地方政府在债务监管不断趋严、而自身财政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尝试用“工程总承包+融资”(EPC+F)模式解决项目融资问题,而这种模式如果没有纳入预算管理,也有违规举债之嫌。
 
  EPC后的运营服务及其质量,也是项目后期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采用EPC的水环境项目多为EPC+O(总承包+运营),也有少数在EPC后再单独对运营环节进行招标的案例,如如清徐县白石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在EPC总承包项目结束后,再进行委托运营的招标,负责白石河污水处理厂和厂外余热管网、挡水坝、引水涵等的运营、维护、管理,运营期限为5年。对于这种方式,如何通过交易方式设定,将付费与效果挂钩以把握运营质量,是采购方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在企业方面,水环境EPC项目对于以及工程见长的施工型企业有很大吸引力,在实际项目中也可以看到,终承接项目的也多为大型央企。如今年来深圳市共放出10个共366.69亿黑臭水体项目,大部分采用EPC模式进行,其中225.7亿花落中电建,65亿被中交建纳入囊中。
 
  而即使对于这样央企国企,在工期短、任务重的项目面前,也面临较大的验收压力。“压力太大了。工期、质量压力都大,边画图边施工边移交,很多事情来不思考。”参与某水环境EPC项目的一线人员张大锤(化名)表示。
 
  上述咨询人士则对央企的转型动力表示担忧:“央企参与到这类项目,获得不少工程利润,但做一单是一单、难以获得持续稳定的现金流,可能不利于其向运营性企业转型。”

热门评论

上一篇:农村供水不能不提的六个优化方面

下一篇:督查/进水超标/保底争议,企业专家对话污水厂运营三大尬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