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一 | “先有鸡先有蛋”?垃圾分类凸显厨余垃圾产能不足
- 2019/8/10 9:48:28
- 27186
- 来源:中国固废网 作者:程云、李少甫
- 关键词:餐厨垃圾处理垃圾分类厨余垃圾
“逼疯”上海人的垃圾分类,对整个固废产业链究竟有何影响?固废行业真的迎来“春天”了吗?因话题较大,涉及细分领域较多且关系复杂,故形成系列文章,今日推出系列第一篇,主要探讨垃圾分类,尤其是干湿分离后,对有机垃圾处理的影响。
近日,逼疯上海人的垃圾分类迎来“满月”大考,各大媒体记者纷纷走进小区,争先恐后进行报道。有的媒体报道称,自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上海市垃圾分类已初见成效,羊肉串变“羊肉吕”,外卖“无需餐具”订单陡增,甚至用户为了方便垃圾分类,奶茶珍珠只要10个,烧烤归盒也不要签;也有的媒体对这种“操之过急的执行模式”产生了疑虑,认为“19年间都没有完成的事情要在一个月完成,怎么可能?小区居民也反应,“湿垃圾破袋投运后,未及时收运处理,炎热天气下臭到令人崩溃!”。
除了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外,垃圾分类也在逐步改变着固体废物的处理模式,对整个固废产业影响深远。本文,从产业视角出发,“逼疯”上海人的垃圾分类,对整个固废产业链究竟有何影响?固废行业真的迎来“春天”了吗?因话题较大,涉及细分领域较多且关系复杂,故形成系列文章,今日推出系列第一篇,主要探讨垃圾分类,尤其是干湿分离后,对有机垃圾处理的影响。
2017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方案》)中也明确提出了“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可回收物”的分类标准。目前我国生活垃圾分类主要为“三分”及“四分”两种模式,两种模式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是否将厨余垃圾(亦称作易腐垃圾或湿垃圾等)单独分出,厨余垃圾对于垃圾分类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据E20研究院统计,在《方案》中要求的46座强制分类城市中,有超过80%的城市都明确采用了“四分法”的分类模式。也有一些城市在“四分法”基础上再次进行细分,形成更加细化的类四分模式。
垃圾分类“赶鸭子上架”,凸显厨余垃圾处理能力不足
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秉承“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四个分类原则进行。既然将厨余垃圾列为一类需要单独分类的生活垃圾,那么就应相应的对其进行分类运输以及分类处理。但实际上,国内大部分城市的厨余垃圾处理设施都是空白的,近年来突然面临垃圾分类的政策压力,各地开始紧急建造厨余垃圾处理设施,颇有“赶鸭子上架”的意味。
当然,厨余垃圾处理能力不足与垃圾分类推进动力不足存在一定内在关联,形成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据E20研究院调研发现,厨余垃圾处理市场与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程度密切相关。垃圾分类进展较快的城市,厨余垃圾处理的市场环境往往也相对较为成熟。“厨余垃圾市场空间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垃圾强制分类城市以及“无废城市”试点地区等。我们曾对46座重点城市的垃圾分类进行梳理发现,明确提出将餐厨/厨余垃圾作为分类垃圾之一的,占比高达81%,其中25座城市还出台管理条例,将餐厨垃圾单独进行划分处理,对居民而言,厨余垃圾的分类成为了“违法必究”的义务。”E20固废产业研究中心负责人潘功表示。
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厨余垃圾处理的市场空间也在逐步释放。E20研究院曾就厨余垃圾处理市场容量预测认为,我国垃圾分类工作全面开展后,预计2020年城镇可收集的厨余垃圾总量约2000万吨左右,这一总量可带来的厨余垃圾收运处理市场总容量将达110亿元。而我国城镇厨余垃圾总量实际在8000万吨/年左右,其潜在的市场容量高可达约440亿元。
但市场需求真正转化还有好多关卡需要“闯”。“厨余垃圾终端处理设施不足,总体建设滞后是国内普遍现象,即便像上海等重点强推垃圾分类的试点城市,也存在湿垃圾终端处理设施不足的现象,亟需补短板。”首创环境副总裁胡再春在接受21世纪的采访时说。
先有鸡先有蛋?谁制约了厨余垃圾处理市场?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固体废物控制与资源化教研所所长刘建国发文表示,离开现代化、多元化的垃圾处理设施,垃圾分类只能成为空中楼阁。在经济增长和消费膨胀的条件下,从经验来看,仅靠垃圾分类倒逼源头减量的滞后效应非常明显,分类得到的各类垃圾也必须有足够的设施加以处理和利用。
胡再春将湿垃圾终端处理设施“欠账”总结出三个原因:一是,过去垃圾分类不重视,湿垃圾混入其他垃圾,导致处理终端压力较大,需要建立强大预处理的设施,投资成本、运行成本与门槛都很高。
二是,之前普遍认为垃圾焚烧直接、简单,尤其是垃圾焚烧发电上网还享有国家补贴,导致湿垃圾处理终端建设的市场驱动力不足。
三是,湿垃圾处理终端建设与前端的垃圾分类,决策层意识里还存在“先有鸡先有蛋”彼此依存关系,如果没有前端的分类,后端的湿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就没有意义,如果前端先推分类,分类后的湿垃圾没有终端处理,前端分类也没有了意义。我们认为,不管是先推动前端垃圾分类,还是先建设湿垃圾终端处理设施,都是符合实际需求的,只不过两者要尽可能在时间上衔接好。
对于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滞后,E20固废产业研究中心高级行业分析师李少甫认为,主要有四方面原因造成:(1)政府层面重视不足,以前没有想到垃圾分类会推行到如此高度和力度,加之厨余处理设施投资高,政府要支付的服务费也要比焚烧高一倍左右,经济负担大,还不如混合烧之,也就没有考虑过需要单独规划建设厨余处理设施;(2)产业层面上来看,由于政府不重视,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鼓励措施不完善,而环保又是典型的政策驱动型产业,失去政策的支持市场自然无法兴起;
(3)技术层面上来看,厨余垃圾处理领域尚未有完全成熟且业内完全认可的技术路线,分散与集中以及先进与就绪的博弈始终存在,加之主流技术路线的资源化产品的出路问题也迟迟不能解决,给政府决策带来一定困难;(4)社会角度来看,在早些年,社会关注环境的重点领域及问题主要集中在饮用水安全以及大气治理等方面,对固体废物,尤其是生活垃圾处理的关注相对较少,也造成了地方政府在治理环境问题时对于生活垃圾处理的优先度较低。总的来看这四条因素之间互相影响,螺旋迭代,才造成了如今所面临的问题。
而对于垃圾分类与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时间衔接,李少甫也认为,眼下垃圾分类如火如荼,对于还未规划建设厨余垃圾处理厂的城市来说非常不利。理想状态下,厨余垃圾处理厂的规划应与垃圾分类统筹开展实施,也就是说应该先有一套完整的生活垃圾处理顶层设计,在垃圾分类宣传和试点准备铺开的之前,就着手规划厨余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事宜。这样一方面在前期的垃圾分类宣传过程中就能充分体现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使居民更易接受垃圾分类理念。同时待垃圾分类全面铺开,厨余垃圾分类收集量较为稳定时,厨余垃圾处理厂也能稳定运营,时间衔接恰当。然而国内大部分城市之前并未做厨余垃圾处理设施的相关规划,垃圾分类推行又是“赶鸭子上架”迫在眉睫,导致分出来的厨余垃圾无处可去,分类之后的厨余垃圾量与终端处理设施能力不匹配愈发地突出。
据E20研究院测算,2018年我国城镇厨余垃圾产生总量在1.2亿吨左右,但实际由厨余垃圾处理设施进行处理的仅在百万吨级别甚至更少,市场释放程度远不及餐厨行业。据E20研究院数据库显示,截至2019年5月,我国大规模厨余垃圾处理厂仅10余个,总处理能力约合6000吨/日,且大多并未落地运营。伴随着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众多城市已经或正在规划建设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厨余垃圾处理产能有望逐步扩大。
相较于垃圾分类对厨余垃圾的影响,与厨余垃圾十分类似的餐厨垃圾方面来看,由于餐厨垃圾主要接收的来源是餐厅、食堂等集中餐饮场所,通常归类为非居民端,这部分的管理工作开展相对较早,大部分城市已取得一定成效,受目前居民端的垃圾分类的推广直接影响不大。但以往的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多受制于地沟油及泔水猪等不法行为影响,导致收不到、吃不饱等现象,此次随着各地垃圾分类的立法工作不断完善,餐厨垃圾有望在收运监管方面受益。
另外应注意的是,由于厨余垃圾组分与餐厨垃圾均以有机质为主,存在一定相似性。大多数城市已规划建设餐厨垃圾处理设施,而对于已有餐厨垃圾处理设施但没有厨余垃圾处理设施的城市而言,存在将厨余垃圾与餐厨垃圾协同处置的动力和可能性,虽然使餐厨垃圾处理设施的入厂垃圾量增加,但同时面临着成分复杂化程度上升,处理难度增加等问题。另外,目前对于有机垃圾处理末端资源化产品的出路问题来看,现行的垃圾分类制度体系并不会使之有所好转,尤其是有机肥这类定制化产品,依旧需要地方政府给予支持才能妥善解决。城市有机垃圾中的园林垃圾、菜场垃圾等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垃圾分类影响,总体来看,随着各地垃圾分类工作的逐步开展,各类有机垃圾的收集量将大幅增长,各种处置方式均将迎来机遇与挑战。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