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垃圾分类“月考”后,上海将下一盘什么棋
- 2019/8/14 10:54:57
- 52558
- 来源:环保在线
- 编辑:筱阳
- 关键词:垃圾分类生活垃圾处理城镇生活垃圾处理
历经一个多月后,步入“强制时代”的上海生活垃圾分类,现在究竟推的怎么样?
“侬是啥垃圾?”7月的上海,这句话成了街头巷尾市民的问候语。自2019年7月1日起,楼道、里弄、社区、楼宇……上海全城都加入了一场垃圾分类大作战。同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这也是全国首次从立法层面确保垃圾分类的全面推行、全程监管,并从源头减量、全程分类到资源化处理,形成完整的管理链条。
而在短短一个月内,上海已大不同。在人来人往的地铁里,只有“可回收物”和“干垃圾”两种垃圾桶,没有湿垃圾桶,想浪费的早餐无处可扔。宅男宅女,点外卖开始更环保了。某外卖平台数据显示,上海区域的无需餐具订单增长迅猛,无需餐具订单环比6月同期,提升了近507%。
根据垃圾分类实施首月“成绩单”,上海湿垃圾日均清运量比上月增加了近14.8%,可回收物比上月增加了9.68%,干垃圾下降了11.65%。在四类垃圾中,有害垃圾的产生量一个月变化较小,7月份上海平均每天有害垃圾清运量为291千克。“垃圾分类后续处理跟不上,分了也是白分。”截至今年5月,上海全市已配置及涂装湿垃圾车逾900辆、干垃圾车远超3000辆、有害垃圾车35辆以及可回收物回收车29辆。
与有害垃圾处理量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湿垃圾的显著提升。众所周知,湿垃圾量显著增加是考量垃圾分类成果的重要指标,小区居民“垃圾分了没有,分清爽没有”就成了判别小区分类情况的首要准则。截至目前,上海干垃圾焚烧和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已达2.414万吨/日。而在过去一个月里,上海湿垃圾分出量已超过8157吨/日,相比2017年的日均分出量增加了近1.28倍。
减量意味着从源头开始,是整个垃圾生产链上的改变。根据环保部门发布的数据,上海市每天产生干湿两类垃圾2.58万吨左右,其中干垃圾占比超过70%。而在垃圾分类后,湿垃圾分拣去除塑料袋等杂质后,经过粉碎、蒸煮、提油等步骤,被送入厌氧罐进行发酵产生沼气,每吨湿垃圾能产生沼气约80立方米,燃烧后发电150度左右。运进来的垃圾更“干”了,可有效减少渗滤液排放,并加速垃圾的自然发酵,提高热值,增加发电效率。
尽管小有成效,但要让“新风尚”习惯成自然,“守得住”仍面临一些课题。“误时投放点没有志愿者指导监督,分类的效果就不明显,错分类、厨余垃圾没除袋等现象经常性发生。”与居民区分类意愿逐渐增强相比,一些单位垃圾分类反而执行不到位。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一个月,上海城管执法部门共查处各类生活垃圾分类案件超过869起,责令当场或限期整改近8569起。分行业看,大型商场和商务楼宇依然是问题的“重灾区”,问题发生率接近50.24%。
“推进不容易,维护更难”,首月分类成效明显,但更重要的是持续下去,把成果“常态化”。下一阶段,上海城管在继续保持全流程执法高压态势的同时,还将对随意倾倒垃圾等现阶段暴露的问题开展同步执法。特别是个别沿街餐饮商铺违规向公共垃圾桶倾倒餐厨垃圾的现象,城管执法系统将加大查处力度。此外在投放点启用初期对未分类的居民进行重点督导,对拒不改正的居民取消其误时投放资格,形成一套可进可出、动态调整的常态化管理机制。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