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开启冲刺跑 北京这张治水成绩单是如何炼成的
- 2019/10/18 11:40:27
- 56324
- 来源:环保在线
- 编辑:筱阳
- 关键词:水环境治理黑臭水体治理污水处理
日前,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传来捷报:在监测的99条段河流、22个湖泊、18座水库中,水质逐年好转的同时,水环境亦呈现出“优增劣降”的喜人态势。截至目前,全市污水处理率已达93.68%,污泥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
而在7年前,一些河流污染、河道干涸、湖泊萎缩、黑臭水体,水生态问题显现。《2012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曾提到,监测北京88条有水河流后发现,劣V类水河道长度占比超过40.69%。如何保障水安全?从治水、管水到共同建设,一场不惜一切代价、坚决打赢水环境治理的攻坚战吹响号角。
污水处理+水体治污齐发力
这样的治污力度,前所未有,“核心是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2013年以来,北京连续推出两个污水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在全市大规模建设再生水厂并铺设污水管线。两年后,北京开始以跨界断面水质指标和污水治理任务完成情况考核为基础,在流域上下游各区政府间建立经济补偿制度。同年,北京还对大大小小的河流、沟渠进行了全面排查,共确定了140条段、663公里黑臭水体。
同年,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就已会同北京市水务局等多个部门,每年对北京市各区水污染防治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各级河湖逐条设区、乡镇(街道)两级“河长”。此外,还设立“河长助理”,由河湖属地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主要领导担任。“河长制”的诞生,也使得河道管理实现责任统一,达到源头治理的目的,真正实现河湖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加强对项目建设和投资情况的调度,严格落实责任,确定每项工程的进度和时点,解决项目推进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而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过程中,北京市发改委把企业投资建设的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管网等水环境项目全部下放到区发展改革委,推动审批工作“重心下移”。进一步落实区政府水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属地责任,促进形成了流域上下游齐抓共管治理水环境的工作格局。通过连续两个三年行动计划,本市污水处理率由81.56%提升到93.58%,劣Ⅴ类水体比例由51.24%降低到19.25%。
用经济杠杆赋能水环境治理
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北京的差水少了,好水多了。2019年上半年,北京市Ⅰ-Ⅲ类水质河长占监测总长度的半壁江山,Ⅳ类、Ⅴ类水质河长则占监测总长度的近37.05%。截至目前,北京全市共新建改造污水管网近1982公里,到2018年底污水处理率提高到94%。其中国家考核本市的25个断面,水质优良比例55.21%,市级、区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或优于相关标准。
相对应地,则是密云水库等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稳定,市级、区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或优于相关标准。通过建设截污管线控源截污、加强污水管网建设、避免污水直排入河、补充再生水等方式,拓宽水面湿地和水系循环连通,构建流域水网体系,逐步恢复河道生态功能。
随着近年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跨界断面补偿金额由2015年的9.65亿元降至2018年的1.47亿元。经初步核算2019年上半年全市各区应缴纳跨界断面补偿金8020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910万元,利用经济杠杆促进水质改善效果明显。而这种四两拨千斤的省内补偿机制,实现了北京市生态补偿制度“零”的突破,并在全国具有开创性。
根据规划,2020年,北京市规模以上污水处理设施将超过70座,日处理逾721万立方米污水。并基本实现城镇污水全收集、全处理,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77%。在剩下不足半年时间里,北京仍将以更高的定位和要求、更加科学合理的措施,全面推动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