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水体应急治理项目密集上马,这一场“不得已”谁之过?

2019/10/23 8:34:11
13847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李艳茹
关键词:黑臭水体治理水环境治理污水处理
导读:2020年将至,考核压力成为了多地政府的肩上重担。“水十条”至今已过去4年,但从数据来看,一些地区的治理效果与预期还有不小的差距。在今年8月的生态环境部会议中,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明确指出:“尽管全国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改善趋势,但水污染防治工作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今年以来,不少水务行业人士显著感受到了一阵突如其来的“商机”:多地正在密集上马河道/水环境应急治理项目。这类项目通常条款、边界明晰明了,利润高,回款快,为不少技术见长的企业带来了一波业务红利。
 
  应急治理:急出来的行业商机
 
  据中国水网观察,与水环境项目大流域、大片区的划拨方式相比,水体应急治理工程的地域范围有限,项目投资额多为百万、千万级别。部分千万投资规模的应急项目统计如下:
 
image.png
  从项目名称中满篇的“急”大约能感受到改善水体水质的迫切程度,这一点从项目要求上也可窥得一斑。如某地水污染应急治理项目中的规定条款:项目方须于合同签订后2个月完成项目调试,投入运行;合同到期后,应在一个月内将全部设施、设备撤场,原状恢复场地及绿化,协助做好善后工作。
 
  据此可以看到这类项目的需求本质:非百年工程,非久久为功,要的是神丹续命、争取时间、渡过难关。在广东某项目招标文件中说得更为直白:某村国考断面要求在2020年消除劣V类,对于工程实施进度不能满足国考断面水质要求的河涌,以及污染负荷大、问题突出的重污染河涌,设置分散式或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等应急措施,出水标准为一级A。
 
  该类项目服务内容多为每天应急处理×万吨污水,报价方式也相当明晰:×元/吨,或×元/日。项目投资来源通常为财政资金,付款模式多为按月考核、次月核拨。在财力充裕的地区,自正式运营次月起,企业便可向采购人申请支付上月污水处理运营费。仅从回款速度来看,对于环境企业可以说是非常友好了。
 
  技术服务类项目期限多为“3年”,也有的项目在招标文件中留出余地:“因政策等原因,可能少于3年。”
 
  无奈之举:不得不吃的特效药
 
  与“时间紧、任务重”的治理需求相对的,是产业遇冷、融资困难、水环境PPP项目密集退库的现状。由于水环境治理项目多属PFI类,体量较大,需政府付费,运营属性弱,在PPP政策导向对于纯政府付费类项目有着严控的趋势下,水环境PPP项目落地率较低。加上考核期限临近,可控性强、见效快的治理模式及手段需求旺盛。
 
  在去年底至今年初,以广东、江苏等地为代表的水环境EPC项目就密集进入了行业的视野。而即使是流程较短的EPC,对于工程时间以及地方政府财力也有着较高要求。随着时间继续过去,更多的应急治理项目开始出现。
 
  “治理需要系统化也是不得不上应急治理的根本原因之一。”E20环境平台水业研究中心负责人、首席行业分析师井媛媛指出,“水十条”刚出台时,E20发布过黑臭水体技术图谱,指出黑臭水体治理需要控源截污、水质净化及生态修复、内源治理、景观修复等多环节串联治理,而单就控源截污而言,又包括点源污染治理、面源污染治理、截污纳管以及排污口治理等,因此黑臭水体治理是一个系统化工程。
 
  其中,控源截污是基础步骤。虽然国家已从初的粗放式截污纳管,到三年提质增效下的管网系统性修复,但其效果的实现仍需时间,截污纳管问题不解决,黑臭水体的应急治理就是必须手段。需要注意的是,截污纳管并不等于雨污一定分流,分流及合流的问题在行业中依然存在争议,仍需具体项目具体分析。
 
  在“2019(第十一届)上海水业热点论坛”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理事长张悦也提到了管网的掣肘:“管网的欠账,使得水资源鸠占鹊巢,清水入管,污水入河,污水厂浓度上不去,河道浓度下不来。”
 
  而管网建设需要沉淀大量资金,需要面临体制、运营管理等诸多障碍。井媛媛判断,综合考虑规划、资金、进度,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管网的治理及修复完善将是一项“逐步推进型”工程,短期内会在黑臭水体的考核下有明显的治理效果,但长期系统性治理,仍需5年、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还清历史欠账”。对于部分地方政府而言,在管网不到位、短期难以解决、水污染治理考核在即的情况下,应急治理成了无奈之举。甚至在一些前期上马几十亿水环境大项目的地区,在多重压力下,仍然需要应急治理的加持。
 
  应急治理之后
 
  在这波应急项目中,采购内容以技术服务为主,治理目标普遍围绕考核指标进行,主要检测指标包括氨氮、COD、总磷、pH值等,以技术手段保证水质达标。对于这类项目而言,技术服务便是发挥“延时”作用的过程,在保证达标、不被处罚的同时,对水体不会产生较大危害。但若使水体恢复自净功能,仍需在系统性规划下,多环节协同产生效果。可以预见,在应急治理之后、条件具备的时机,重新启动水环境系统治理仍然必不可少。
 
  而对于少数以药剂为主要手段的应急治理工程,则相当于将搭建了一部分的生态系统破坏,加重了水体脆弱程度,未来重新搭建生态系统或将更加困难。因而该类应急工程或许需要更多发技术论证与综合把握,避免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情况发生。

热门评论

上一篇:9成“栽跟头” 暗藏多道险阻的工业园区污水何处安放

下一篇:投资总额直逼4000亿 1年后“海绵”将改造什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