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这个来自阳澄湖的美味变了风向标锚定精算环保账

2019/11/12 11:24:06
56060
来源:环保在线
编辑:筱阳
关键词:水环境治理水质监测污水处理
导读:秋风起,蟹脚肥,尤以阳澄湖大闸蟹为甚。但让业界更为关注的,是当前阳澄湖的水环境治理难题。不过,要想攻克阳澄湖水污染沉疴,在螃蟹和生态环境中精算出一笔更长远的“绿色账”,难度可不小。
  熬夜、抢单、付款……来到第十一年的“双十一”,从开始的那一秒起各项记录便不断被刷新。在这个“买买买”的时节,生鲜品类作为每年的消费热点之一,也是捷报频频。这其中,风头正盛的阳澄湖大闸蟹却在近日引发了一场环保热议。
 
  菊黄蟹肥,蟹秋之季,是食蟹者的春天。而牵动着老饕们味蕾的正是千里之外的阳澄湖。站在岸边眺望阳澄湖,波涛不兴,水天一色。清水大闸蟹的美味加持湖面的美景,让阳澄湖美名远播。众所周知的是,大闸蟹长得好,离不开好的生态环境。但在阳澄湖经历的环保治理行动中,水产增长与环境矛盾曾一度短兵相接。湖里围网面积减少的同时,阳澄湖沿湖区域建成的养殖池塘面积却在不断增加,高达7.42万亩左右。
 
  随着周边工业、养殖、旅游、房产的不断发展,阳澄湖所承载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一方面,阳澄湖过去爆发的蓝藻蓝藻被誉为水质警示灯,是水体富营养化的表现。另一个更严峻的事实,工业、农业、渔业和生活污水被认为是导致水质下降的四大污染源头,过于密集的围网养殖也被看成是罪魁祸首之一。过度网围养殖—高密度放养鱼蟹苗—大量投饵—饵料过剩—沉入湖底腐烂—释放湖库富营养化的主要控制性元素氮磷,为阳澄湖的水沉疴带来了不小影响。具体如下图:

  根据《苏州沿阳澄湖地区控制规划》,阳澄湖总体定位为长三角地区二级绿心,苏州市重要的水域生态空间。2016年初,苏州市出台了《苏州市阳澄湖生态优化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保障饮用水安全,阳澄湖被明确定位为饮用水源地。按照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三类及以上水源才可以作为饮用水源。
 
  “改水”自此成了阳澄湖的主题。作为苏州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地,阳澄湖治理保护可谓一项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系统工程。从2013年至2018年,苏州通过两轮阳澄湖生态优化行动共312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93.46亿元。为重点强化河网畅流、生态修复及预警监测体系建设等板块,该工程共分调水引流、水系整治、生态保护、监测设施四类、22个分项工程,总投资达27.0713亿。
 
  而在上述治理计划中,压缩围网面积都是重点内容。同时将优化行动的重点放在阳澄湖二级保护区内,对化工印染企业实施关闭措施,提升当地印染企业的污水排放标准。在渔业生产作业过程中,当地渔民除了收集自身产生的生活垃圾、机油等,还将打捞出的瓶子、塑料,甚至是破旧自行车等进行收集。
 
  伴随着水面生产、生活设施的全面拆除,同时也意味着阳澄西湖传统的渔业经济将加速转型。为实现大闸蟹开捕期间水体“零污染”,2019年阳澄湖更是玩出了“新花样”:把这些雨水口堵上,将通往船舱的盖子打开,全部的水储存在舱内,到岸后用水泵把水抽到岸上的蓄污车。而高标准池塘则是利用原位生态修复技术,引用阳澄湖的水源入池塘,再对养殖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排放。
 
  20多年的保护之路可谓在艰难中前行,过去是,现在也是。经过几轮的围网压缩,目前阳澄湖面围网养殖面积从15万亩缩减到了1.6万亩,水质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与此同时,继2017年提出“太湖永续”发展思路后,2019当地首次在渔港下水码头设立直饮水机器,让游客能喝到放心的太湖水,成为一大亮点。
 
  在水环境保护日趋从严的大背景下,阳澄湖水源地水质和国控断面水质依然尚未稳定达标。但拓展一下思路,蟹与水的和谐共生,谁说不可能呢?

热门评论

上一篇:环保头条丨南方要供暖,盈峰环境要“搬家”……

下一篇:搞环保就不能养猪?这谁说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