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被“钱荒”打乱的环保PPP项目能否靠绩效扳回一局

2020/4/7 11:04:38
52969
来源:环保在线
编辑:筱阳
关键词:环保PPP环境治理PPP
导读:无论是《关于印发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领域PPP项目合同示范文本的通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绩效管理操作指引》释放的规范化监管强信号,还是带来的发展阵痛,PPP都是一柄双刃剑在给环境治理带来压力的同时,也倒逼着行业实现“涅槃”之变。
  继3月初印发《关于印发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领域PPP项目合同示范文本的通知》后,PPP项目再迎重磅新规,引发业界热议。
 
  “PPP肯定还要继续往前推进,只是必须规范操作,而不能像过去那样乱做。”日前,财政部印发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绩效管理操作指引》。此次发布的操作指引适用于所有PPP项目,包括政府付费、可行性缺口补助和使用者付费项目。不止如此,近期连发“PPP系列文”不仅彰显了财政部鼓励利用PPP模式补短板稳增长的决心,无疑也是对当前略显低迷的PPP市场的激励和加持。
 
  项目效果好不好,谁说了算?
 
  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7年前国家大力推动的一种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运作模式。尤其是环保PPP项目集中,大量投资额动辄十几亿元、多则上百亿元的PPP项目出现。由于PPP项目涉及投融资、建设、运营、管理和移交全生命周期过程,与之相应的风险也复杂多样。随着环保项目从过去污染整治扩大到生态建设范畴,曾经的收费机制也面临新的难题。
 
  对于投入PPP的企业而言,基建前期初始资金需求大,沉淀成本高,回报期长,企业现金流压力和财务风险将会更大。不少环境企业在发展战略上依然主要依靠资本助力进行跑马圈地,从快速扩张进一步获得资本市场青睐。在环境基础设施领域,PPP项目建设热潮也从2014年开始,2017年出现退潮。鉴于前些年PPP在推进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乱象,PPP迎来了一场清查风暴。
 
  进入2018年,部分环保企业危机浮现。一批单项污泥、污水垃圾处理环保项目被清理或暂停。而环保PPP模式的根本问题就是政府没有新的收费渠道,而仅仅是用财政收入来支付环境治理项目,是不可持续的。作为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物有所值的基础,如何落实PPP项目绩效显得尤为迫切。
 
  根据《操作指引》,项目实施机构负责编制PPP项目绩效目标与绩效指标,报项目所属行业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核。在建设期对社会资本的绩效评价分为产出、效果、管理三项。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在对新的PPP项目编制实施方案时,不再是“走过场”,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体系将成为实施方案内容的“重头戏”。
 
  项目实施机构应根据项目合同约定定期开展PPP项目绩效监控,项目公司(社会资本)负责日常绩效监控。编制PPP项目年度支出预算时,应将年度绩效目标和指标连同编制的预算申报材料,一并报送财政部门审核。换言之,就是来考察PPP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管得“严不严”,建成后用着“顺不顺”,结账时掂量“值不值”。
 
  3800亿环保盛宴开席在即
 
  前述强烈信号的释放,预示着2020年PPP环保领域的发力势在必行。今年污染防治攻坚战进入决胜阶段,七大标志性污染防治攻坚战等加快实施,投资空间进一步释放。在提供生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环境产业3.0时代,PPP模式仍是未来市场化机制的优选之一。
 
  从PPP项目投资金额走势看,整体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数据显示,迄今各地已录入全国PPP项目信息监测服务平台项目7093个,总投资20.42万亿元。据第一财经日前报道,从区域分布情况来看,贵州、广东、安徽、山东、浙江五省项目数量占项目总数的34%,占总投资的14%。
 
  在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日益加码的形势下,环保项目大多比较急迫,因此在清库大限过后,环保类PPP项目恢复推进。从主要行业分类情况来看,项目数量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城市基础设施、农林水利、社会事业、交通运输、环保。其中环保项目数量达757个,总投资3809亿元的环保行业。
 
  通常来看,一个项目的建设周期为18-24个月,而PPP项目大部分是自三年前开始建设的,现在基本上都进入了运营环节。如果说,过去3-5年是大批项目走向落地的时期,《操作指引》则预示着PPP项目真正的经营时代已经到来。财政部专家库专家唐川表示,在经过多番整改之后,目前的PPP项目将更多地聚焦于重运营、重服务的领域。
 
  如果说这个版本是1.0版,未来一定会有2.0版和3.0版,从而推动环保PPP实现螺旋式上升。这也与“回归本源,收缩产业布局,打造关键环境技术设备和管理服务创新的核心竞争”的环保企业发展态势不谋而合。未来更多竞争将在技术、产品和服务创新上,具有丰富运营经验,以及项目能带来稳定运营收入的企业抗风险能力更强。

热门评论

上一篇:垃圾焚烧发电“交卷年”:补贴走势为何是关键?

下一篇:重回“硬核”治理的黄河,2020年将释放更多产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