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江西大南昌都市圈面临经济转型压力?新环保规划提了哪些要求

2020/4/15 11:13:44
48800
来源:江西省生态环境厅
关键词:水处理固废处理
导读: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公开关于《大南昌都市圈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公示,即日起至2020年5月12日,为期30日。规划期为2019年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规划要求,到2025年,生态保护红线全面落地,产业布局逐步优化,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到2035年,生态系统平衡稳定,环境质量清洁健康,资源利用高效可持续,环境公共服务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公开关于《大南昌都市圈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公示,即日起至2020年5月12日,为期30日。
 
  规划期为2019年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

  大南昌都市圈位于江西省北部,共32个县(市、区)和鄱阳湖全部湖体在内,国土面积4.50万平方公里。
 
  位于国家城镇化战略格局长江横轴与京九发展轴交汇处,毗邻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重要经济板块的直接腹地。
 
  大南昌都市圈以全省30%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省近40%的人口,创造了近50%的GDP。
 
  就环境状况而言:
 
  2018年,大南昌都市圈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7.0%;主要河流水质优良比例为93.32%;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都在Ⅲ类以上。
 
  面临的挑战:
 
  快速发展期经济转型压力大(产业结构以传统产业为主,占到总产值的60%以上,新动能培育仍处于起步阶段)
 
  环境质量改善难度加大
 
  生态安全格局面临威胁
 
  提升生态产品供给水平任务艰巨
 
  基本原则:
 
  生态优先、科学发展;强化调控、持续发展;改善质量、和谐发展;多规融合、协同发展
 
  主要目标:
 
  到2025年,生态保护红线全面落地,产业布局逐步优化,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到2035年,生态系统平衡稳定,环境质量清洁健康,资源利用高效可持续,环境公共服务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规划从生态空间管控、生态安全屏障、区域环境污染、绿色永续发展、环境公共服务5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要求:
 
  大南昌都市圈生态保护红线占区域面积的26.53%;
 
  构筑“一带、两肺、八廊”的都市圈生态安全格局;
 
  建立“天、空、地”一体化自然资源监管平台;
 
  开展长江江西段岸线、鄱阳湖丰水期水域沿岸以及主要河流沿岸 10 公里范围内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
 
  明确大气环境质量底线,确定分区域、分阶段环境空气质量目标;
 
  制定《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
 
  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
 
  全面完成30万千瓦以下燃煤发电机超低排放改造工程;
 
  推动设区城市建成区营业面积100平方米以上的餐饮经营场所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施;
 
  城市建成区依法禁止露天烧烤;
 
  编制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
 
  确保到2025年,大南昌都市圈内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不低于87.96%,全面消灭国控、省控、县界断面V类及劣V类水体;
 
  划定大南昌都市圈内主要水体的水环境功能区,共划分水环境功能区141个;
 
  严禁在长江干流江西段、“五河”干流和鄱阳湖周边岸线5公里范围内新布局重化工园区、1公里范围内不得新上化工、造纸、制革、冶炼等重污染项目;
 
  在南昌市开展蓑衣荚闸、青山闸、鱼尾闸等排水口上游水系整治示范;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3%,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
 
  对排放重金属的新增产能和淘汰产能实行“等量置换”或者“减量置换”;
 
  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加快重污染企业退城搬迁步伐;
 
  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培育形成“一核一区两带三片”的产业空间结构;
 
  推进“美丽工厂”建设;
 
  共同发展循环经济;
 
  做“优”绿色旅游,做“深”红色旅游,做“靓”古色旅游,做“强”康养旅游,做“旺”新业态游;
 
  探索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体系;
 
  对现有的污水处理厂实施提标改造工程,提高污水处理标准,全面达到一级A标准;
 
  南昌市、九江市建成垃圾分类试点示范城市;
 
  鼓励河湖长制向农村延伸;
 
  大力发展绿色债券、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逐步扩大环境污染责任险覆盖面;
 
  搭建政府、企业、公众定期沟通、平等对话的交流平台;

热门评论

上一篇:湖北印发《湖北省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办法(试行)》

下一篇: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2020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