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抗生素带来的水处理难题何解膜设备企业迎来布局时机

2020/4/28 10:53:43
59576
来源:环保在线
编辑:筱阳
关键词:水处理污水处理膜设备
导读:排放在水体中的抗生素,如何安放?污水中含有抗生素问题虽是个老问题,却是环保新课题。而在众多业界人士看来,相关部门目前仍未出台水体中抗生素明确排放标准,也预示着更常态化、更有力度的管控已在路上。
  抗生素将成为衡量水质的试金石。
 
  废水排放中的抗生素污染一直是个令人头疼的难题。源于人民日报4月27日报道称,《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期调研发现,长江流域抗生素浓度偏高,水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河海大学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近期一项调研显示,长江下游抗生素排放量居位,年排放强度大约为60千克/平方公里。
 
  要知道,环境中的抗生素等物质,会对微生态环境构成重大危害,并且微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恢复起来同样困难重重。目前的着眼点在于,要查清污染源和途径。水中抗生素主要来自医源性与养殖业,其中医院和药厂废水、水产和畜禽养殖废水以及垃圾填埋场为重点场所。这些含抗生素的废水由于不经处理或者处理不达标排放至环境水体中造成细菌耐药性增强,严重影响生态平衡。
 
  尽管抗生素菌渣已被列入《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但抗生素污染水则缺乏有效监管,从而导致了抗生素水体污染趋于严重。“如果抗生素使用不严加管控,未来仍存增长趋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云指出,目前仍没有关于地表水环境中抗生素赋存水平限值的强制标准。尤为迫切的任务,是从总体上建立有关抗生素污染的综合防治体系。本着“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也要求对抗生素生产者和使用者进行管理。
 
  一方面从源头上对抗生素生产厂家的污水排放加强处理和监管,另一方面对居民生活用水及饮用水加强净化和监测。在立法层面上,有媒体也建议将抗生素污染单独列作一种污染源进行专项管控。要明确抗生素也是一种污染源,甚至比二氧化碳、硫化物和重金属污染还要严重,要将抗生素纳入常态化监测指标。在国家关键控制断面水环境监测平台中,将抗生素纳入监测指标,并在现行生活饮用水标准中增加典型抗生素参考指标及限值控制性指标。
 
  建立有效去除多种抗生素的监测手段的同时,深度处理技术工艺改造也逐步成为焦点。现实的情况是,国内在研究和使用的抗生素废水处理技术有好氧和厌氧生物处理工艺。传统污水处理工艺对抗生素等有机微污染物去除率相对较低,甚至出现负去除。抗生素在污水处理厂的消除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不同种类抗生素在污水处理厂的去除效率具有很大的差异。大部分抗生素无法在现有工艺下有效去除,因而导致河湖水体成为抗生素和耐药基因库。
 
  通过文献分析可知,单元处理工艺在抗生素去除方面均存在一定的缺陷。作为物化处理过程的常规工艺如混凝、沉淀和过滤等,通常不能有效去除部分抗生素。抗生素废水成分复杂,COD高且难降解,单纯的物理法或化学法通常只能去除废水中的一种或几种污染物。组合工艺如氧化/吸附-纳滤、超滤-纳滤等单元组合工艺在将来的抗生素去除方面将成为研究重点。
 
  针对抗生素等有机微污染物的污水预处理或深度处理工艺的开发,也是亟需研究的方向之一。膜技术以其绿色分离的特点在抗生素去除中存在很大的优势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利用膜技术处理四环素类和磺胺类抗生素废水,废水中抗生素的去除率在50%~80%之间。微滤/反渗透联用是污水深度处理去除抗生素的有效途径,而超滤由于孔径较大,不能有效去除分子量较小的抗生素类质,目标抗生素的去除率只有50%左右。
 
  此外,可对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进行合理化处理研究,可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未来一段时间内,随着相关部门更常态化、更有力度的管控,将改变此前针对抗生素的污水处理无序发展局面。反之,涉及到深度水处理、膜设备相关板块的供给端也将迎来新一轮机遇期。

热门评论

上一篇:医废处理反弹后能走多远 掘金百亿市场路线图逐步清晰

下一篇:扛下这波反弹潮后 900亿危废处置市场喜忧互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