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保护全面融入城市治理南京:守好长江入苏“第一站”
- 2020/5/25 9:03:47
- 18201
- 来源: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 关键词:长江大保护环保设备
为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加强典型宣传,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导作用,近期,我们推出“绿色发展示范案例(江苏篇)”系列文章,展示江苏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生动实践。
南京,长江入苏“第一站”,长江岸线占全省近1/4。长江大保护,南京责无旁贷。水环境质量全省第一,清退岸线40多公里,南京以过硬担当,坚持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作为压倒性任务,将长江大保护融入城市发展战略,并利用多项跨界前沿技术,构建水、岸、气统筹治理,天、空、地一体管控的长江大保护系统工程。
入江河道“由黑转清”
曾经黑臭的金川河如今整治一新,再现一泓碧波。蝶变的不只是金川河。北十里长沟东支由过去的黑臭河道变身城市景观带,整治后的北十里长沟西支融入燕子矶滨江风光带,外秦淮河基本实现长治久清。
“入江河道水质如何,直接决定着南京对长江水质‘加分’还是‘减分’。”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钱锋介绍,南京将入江支流整治作为水环境治理的重中之重。2018年6月起,南京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每人认领一条劣Ⅴ类入江支流,其中治理难度大的金川河,由市委书记认领。截至目前,南京市主要领导先后就水环境开展近80次专项调研。
通过清淤疏浚、排口改造、生态修复、引流补水等综合措施,2019年,省控入江支流断面水质全部消除劣Ⅴ类;今年1月-3月,省控入江支流水质实现显著提升,其中5条水质为Ⅲ类,秦淮新河水质达到Ⅱ类。今年,南京要求7条省控入江支流和22个国省考断面稳定达标,全市域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继续将抓源头整治放在突出位置。
不让一滴污水进入长江
破解“重化围江”,南京大力推动原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变革转型,打造化工绿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南京构建新材料科技园“绿色防护网”。建立废气特征因子指纹库,让104家企业的364个排气筒有了自己的“指纹”,实现对废气污染物排放的跟踪和溯源;对58家企业332个重大危险源,设置了1823个在线报警点和380路视频监控;建设的环境数据“百宝箱”率先实现企业在线监测全覆盖,在全国众多园区复制推广;率先在全省建成“智慧物流”系统,实现对危化品运输车辆的一体化管理;在入江河道管口,14道拦坝确保任何情况下,不让一滴污染水进入长江。
生产岸线变生活生态岸线
纵观长江南京段,新济洲、江心洲、八卦洲、龙袍等一批湿地公园串点成线,犹如翡翠项链;275公里岸线上,浦口“十里造船带”变“生态秀带”,幕燕地区整体转型为生态生活岸线,燕子矶老工业基地“砸笼换绿”变新城。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将长江岸线保护纳入法治化轨道,通过拆除码头、企业、棚户等方式已清退生产岸线43.5公里。
保护长江,除了行政、市场、法治等手段,南京还用上了高科技手段——长江“生态眼”环境立体感知监控平台。这个正在完善中的管理平台,可以通过遥感卫星“千里高空看长江”、亿级像素相机“千米之外看江豚”、全天候监测长江南京段危化品船只和防控船舶污染,实现实时感知、数据汇集、智能分析、跟踪预警等功能。终目的是构建“智慧大脑”,做到水、岸、气统筹治理,天、空、地一体管控,形成从问题发现预警,到现场处置反馈的完整闭环。
行至半山不停步,船到中流当奋楫。长江生态保护修复不可能一蹴而就,南京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严保护、真保护、共保护的务实行动,加快打造山水交融、古今辉映、和谐共生的魅力滨江,奋力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南京力量。
原标题:长江大保护全面融入城市治理 南京:守好长江入苏“第一站”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