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推进起草,膜技术将迎利好?
- 2020/6/3 15:57:08
- 19804
- 来源:中国水网
- 关键词:饮用水水源污泥处理城镇污水
此次推进会向水务行业释放了“污水资源化”的市场空间预期,进一步明晰了我国水资源短缺情况下污水再生利用的紧迫性。我国本身属于资源型缺水国家,但长期以来由于重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的问题,导致全国河流、湖泊水库和地下水污染严重,因而造成了水质性缺水与资源性缺水相互叠加,尤其是华北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更为严重。
提高污水排放标准及加强污水的再生利用,是补偿水资源的重要途径。如一些城市将城镇污水厂排放标准提高到“准四类水”,使其得以补充自然水体;一些城市已对再生水利用做出明确规定。如《北京市加快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青岛要求到2020年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0%,天津的再生水规划力争到2020年再生水利用率达到40.2%。
污水的提标及资源化预期,使各种深度处理工艺及膜处理工艺得到了广泛关注。
据了解,污水再生利用途径包括工业、景观、灌溉、饮用水源等。其中,景观、灌溉类用途的再生水需求,对于水务领域的影响与“准四类水”的提标类似,需要进一步提升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如湖北省成立的污水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方向便集中于活性炭深度处理及再生技术、生化与物化处理技术和高级氧化处理技术三个方面。
而再生水作为饮用水源的可能性,也使膜市场有了想象空间。如新加坡,经过处理后的污水由新加坡公用事业局下辖的再造水厂输送至“新生水”厂,采用膜和紫外线消毒技术,生产出清洁安全的饮用水,包括微滤、反渗透、紫外消毒三个步骤。在美国,二级处理厂普遍增加了三级处理工艺,出水可用于市政绿化、洗车、污水处理厂内工艺用水等需求。而经过三级处理后的出水,采用微滤膜过滤或者使用反渗透处理的方法,增加高级深度处理,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可以达到饮用水标准,多用于补充作为饮用水水源的地面水或地下水。
在我国,作为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十二五”水专项的成果之一,碧水源研发的双膜新水源技术也是这方面的代表性技术,由于集成了MBR工艺和低压纳滤膜技术,实现对城镇污水的超净化处理,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Ⅱ类至III类标准,可作为优质水资源补给地下水或饮用水水源地。该技术一开始应用于位于北京翠湖新水源厂,该水厂服务于苏家坨镇及周边地区5.8平方公里范围的市政污水处理及邻近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补水,可满足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的补充水要求和回灌地下涵养地下水源。
目前来看,我国城镇污水再生利用途径主要包括工业、景观环境、绿地灌溉、农田灌溉、城市杂用水、地下水回灌。但出于高标准出水、经济可行、维护便利等方面的考虑,已有不少地区在相关项目中采用了膜工艺。如缺水的呼和浩特,在呼市公主府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工程中,深度处理采用碧水源超滤膜工艺;北京小汤山再生水厂一期工程中,深度处理采用Scinor浸没式超滤膜+臭氧。
自2010年以来,我国城镇再生水能力不断增加。据住建部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18年度我国再生水生产能力达到4067.6万立方米/日,占污水处理能力的比例上升至20.1%。根据E20研究院预测,2025年我国再生水规模预计将达到8500万立方米/日左右。“污水资源化”概念可能开启的膜工艺及深度处理工艺市场红利,值得期待。
原标题:污水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推进起草,膜技术将迎利好?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