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4位“新选手”陆续登场 我们能从环保市场中读到什么
- 2020/7/15 13:20:41
- 54800
- 来源:环保在线
- 编辑:筱阳
- 关键词:环保市场环境治理环保企业
100000亿元的环保产值是大肥肉还是难啃的骨头,大多数企业在过去的3年里才摸清了点门路。
加速入场的国资亦如此。源于媒体日前报道,3个月前成立的江苏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再现新动作:吸纳江苏省国金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新股东。公开资料显示,后者定位为江苏省属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股东为江苏省财政厅。而作为国内又一家地方“环保舰队”,江苏省环保集团将着力提高集团主业的核心竞争力,带动市县国资加大投入,共同聚焦重点领域环境整治。
一连串的动作,都足以说明环保领域,将是下一个国资、民企角逐的战场。
“不一般”的新选手们上场
你方唱罢我登场。
在江苏之前,陕西、辽宁、广西、浙江、福建、山东及江西均已经成立省级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截至目前,24家省级环保集团业已成型。而在他们身后,则兼具了一个共同点:以国资为依托,跨界进军环保。具体来看,各地环保集团实控人来源略有不同,有的是省级人民政府,有的是省级环保厅,有的是省级国资委,还有的是省级发改委。
从布局内容来看,从污水处理、固废处置、土壤修复、废气治理等细分领域,到生态系统修复、流域治理、垃圾分类等综合服务,前述地方环保集团更着力于布局环境治理全产业链,包括上游的科技研发、设备制造,中游的施工、安装,下游的运营。亦如业界普遍所言,“国资入主环保企业后,重点应放在打造大平台、构建行业生态上。”
某种意义上说,在这些省级环保集团的目标中,排在首要位置的都是完成环保治理任务。在此基础上,他们则更希冀于在资金、技术、资源等方面都发挥出“1+1>2”的效应。
跑步入场的“国家队”缘何而来
包括省级环保集团在内,更多的国资平台则是随着近年环保热潮同步亮相。
进入2020年,“国家队”入主环境产业企业的步伐加速。不同于其他行业,环保行业的特殊性使然,关乎民生,也是当下刚需。近年来,全面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持续推进正在催生巨量的环保刚性需求。作为国家支持的新兴产业,且拥有庞大的市场需求,环保很自然地就被这些央企、国企纳入视野。同时,也确实存在一些跨地级市的环境治理问题或公益性强的项目类型,需要兼具协调和融资能力的国资来承担使命。
叠加PPP模式又带来生态盛宴等大环境下,综合性强、体量大的环保项目不断涌现。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1月—11月,体量1亿以上的生态环保项目接近50个,总金额高达1487亿。传统环保行业属于重资产行业,具有前期投入大,后期运行回收成本慢的特点,在细分领域还有技术密集的典型特征。尤其是重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收益低、回报周期长,长期以来形成了明显短板。
国资入主更多地带有“救命”性质。就民营环保企业出让控制权的原因来看,多为“缺钱”。“由于金融控债防风险、降杠杆等因素影响,民营环保上市公司出现现金流紧张的问题。”E20环境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曾坦言。此前高速发展的PPP项目业绩下滑明显,环保板块整体重资产属性显著。环保工程类项目又需要大量资金的长期投入,短期内很难产生现金回款。
与其动了谁的奶酪 不如重塑竞合关系
显然,国资进驻有助于对接更加丰富的地方政府资源,产业投融资“纾困”得以一定程度的解决。2018年至今,已有23家民营环保企业通过股权转让、联合重组等多种合作方式引入了国有资本。
大部分国资喜欢并购以市政特许经营为主要业务的重资产型公司,如以污水厂、垃圾焚烧厂等投资运营业务为主的环保企业。其中,碧水源引入中交集团旗下中国城乡,东方园林联姻北京朝阳区国资委,国祯环保、铁汉生态先后携手中节能,雄安浦华水务、兴蓉环境、上海环境则归于“三峡系”麾下。
从环保头部企业纷纷引入国资的混改案例来看,资源配置地位发生上述改变的同时,环境产业的市场竞争格局、资金链条传递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单体项目规模越大,国企越占优势;而工程技术复杂、相对灵活繁琐、变动多样的则民企有优势。央企、国企扛起投资大旗、进行资源整合,做一些集中式的环境整治,包括国家级的、区域性的大型项目。
但对于国资而言,真正占领甚至拓展市场还有待考察。在今后的5年之内,环保产业将进入一个大洗牌大重组阶段。但归根结底,环境产业不是投资型产业,也不是基建型产业,终究是一个“技术服务型”产业。能否做好这一点,无论是对于占据资源配置的国资,亦或是夹缝中求生的民企而言,也正是应对2020年环保下半场的挑战之一。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