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加码催生百亿“蓝海”数百家企业盯牢这一高壁垒赛道
- 2020/9/16 8:57:01
- 54285
- 来源:环保在线
- 编辑:筱阳
- 关键词:动力电池回收电池回收利用电池回收
2020年9月,与新固废法一同落地的,还有《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但与前者不同的是,《实施细则》对2020前后迎来报废高峰期的动力电池制定了明确界定:未经资质认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从事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活动。
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重要一环,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始终是业界关注的焦点。早在2019年底,工信部印发关于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的两大行业规范文件,从顶层设计和规划上推动了我国动力电池回收体系的建设和进一步完善。按2015年第一批新能源车进入市场开始算起,2020年后首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将迎来报废高峰期。
庞大的电池数量,退役后如何妥善处理,成为需要面对的迫切问题。业界预计,2020年退役电池累计约20万吨,其中累计梯次利用(回收)量约14万吨,直接报废量约6万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显示,预计2020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超过20万吨,市场规模达到175亿。这也意味着,未来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更为庞大。招商证券推算,2020年退役动力锂电池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至354亿元。而在未来的两年时间里,这个数字将会持续上升。
近年来,动力电池领域的入局者持续增加。据企查查数据显示,仅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新注册量已达4.7万家。北汽新能源、长安、比亚迪等不少整车企业也加入到电池回收利用的行列。值得注意的是,诸如格林美这类的相对独立第三方回收企业正在不断壮大,成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领域重要参与者。从注册资本上看,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注册资本在5000万以上的企业达13%。
尽管国家层面布局已久,但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并未赶上急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从项目立项到环评,再到体系建设不仅需要资本支持,也需要技术实力。截至2020年8月中旬,国内共有208家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在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院长吴辉看来,“目前国内处理能力在10000吨/年以上的电池回收企业估计不到10家。”
在这背后,高污染和高成本是阻碍退役电池回收再生的两大难题。从实际回收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动力蓄电池回收领域正逐渐形成整车厂商、电池厂商以及第三方回收处理企业等多方参与的联合回收模式。但现阶段突出的问题是,大部分退役电池无法流入正规的电池回收企业。残值评估缺乏一致性、尚未建立起共生共赢的产业链生态圈等问题,也影响着动力电池回收产业的发展。
而且,新能源汽车退役动力电池的拆解,技术含量较高。对报废回收的动力电池进行无害化处理需要较高的技术能力,正规企业必然投入较高的环保及生产运营成本。目前,尚未形成完善的回收体系,商业化模式还在不断探索。这就意味着我国动力电池报废回收的产能要想有用武之地,恐怕还需等待更长时间。
打通产业链“后一公里”,实现资源再生利用,至关重要。从再生利用的角度来看,废弃电池中的钴、镍、锂等金属元素都是动力电池的关键原材料。动力电池中的钴、镍及碳酸锂等物质,能为拆解回收带来经济效益。通过与汽车厂商合作,电池能够迅速返回回收工厂,预计未来产业链上下游战略联盟与合作将更加深入。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市场势必属于具有技术优势和其他综合壁垒优势的企业。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