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农膜污染治理获突破无膜种植技术开辟绿色环保新路

2020/10/14 9:42:31
42700
来源:环保在线整理
关键词:农膜污染治理塑料污染回收再利用
导读:农膜污染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原因之一,自2014年起,我国提出了加强农膜污染治理。到如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比如无膜种植技术、回收再利用体系的建设,但仍存在不足,未来在农膜污染治理这条路上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近日,无膜棉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被攻克,中国工程院院士喻树迅团队成功培育出了新品种“中棉619”,据了解,无膜覆盖条件下生育期120天,平均产量可达350公斤/亩,HIA具有耐盐碱、耐低温的特性。
 
  这一技术的新出现解决了新疆棉田“白色污染”——农膜问题。新疆占我国植棉总量的80%以上,农膜覆盖能增温保墒、抑制杂草和防病抗虫等,但随着农膜使用数量的增多,很多农膜残留在土壤中,其分解产生的化学物质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力,更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因此,我国自2014年起,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要加强农膜污染治理。文章开头提到的技术就是解决农膜污染的一个创新方式。
 
  2020年9月1日起,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农用薄膜管理办法》开始实施。其中表示,鼓励针对不同农作物研发“易铺易回收”铺膜技术、无膜种植技术等
 
  在2019年我国还在马铃薯、烟草等适宜作物上积极开展示范推广,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继续推进替代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应用,降低地膜覆盖依赖度,探索农膜污染防治的新路径。
 
  除了上述提到的农膜污染治理方式外,回收再利用也是呼声较高的处理手段之一。2014年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中提出要求,2020年农膜回收率基本达到80%以上。到2017年新疆40个覆膜大县回收率已接近80%,内蒙古14个农膜回收示范项目建设旗县的农膜回收率超过80%。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已经有很多地区开始探索废旧农膜回收模式,建立网点和贮运中心,集中回收各辖区范围内农户和农业生产大户产生的废旧农膜,并建立了“户集、镇街收、区处理”的市场化回收利用体系。
 
  回收上来的农膜经过分拣打包后,送往加工企业,废旧农膜经清洗、打碎、热化等工序后,终变成全新的塑料再生颗粒,经加工后又可生产出新的塑料制品。
 
  尽管如此,我国农膜回收仍存在部分地区的农膜回收体系不健全、农户回收残膜积极性不高、地膜回收利用价值低等问题。专家指出,综合来看,我国当季农膜回收率普遍低于2/3,特别是超薄地膜,老化后易脆难回收,而且含秸秆、土壤等杂质多,回收后再利用成本高。
 
  根据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将“禁止生产和销售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
 
  这为各地方解决农膜污染问题提出了首要任务,随着超薄农膜的禁用,可降解农膜的研发力度也将不断加大,相关技术的不成熟、不稳定、成本高等问题将迎刃而解,从源头缓解农业面源污染。

热门评论

上一篇:投资建设高达千亿 垃圾焚烧发电延续金秋行情

下一篇:固废处理板块热度不减 9.25亿项目招标又添一把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