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顶层设计搭建新机遇可不止环境监测一体化那么简单

2020/10/27 10:15:58
72364
来源:环保在线整理
关键词:环境监测空气监测地下水监测
导读:环境监测的数据是污染防治中质量控制和预警等的关键。在多场会议中,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环境监测能力,将由常规监测评价,向支撑考核排名、引导重污染应对、服务环境治理延伸。
  环境保护基本的话语权来自于监测。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环境监测数据的科学、准确、及时、可靠关系到整个环境监测甚至环境保护工作的成败,是实现国家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预报预警和质控的关键。
 
  2020年10月21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部门将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环境监测和执法监管能力。
 
  在2019年,生态环境部监测司副司长在会议中也做出了相同的判断,他指出2020到2035在为“十四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生态环境监测的总体规划、顶层设计搭建了一个很好的要求。
 
  有数据初步估算,2019年环境监测设备销售收入将在228亿元左右。另有相关预测分析,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不含港、澳、台)2018年-2020年将投入540亿元用于空气环境质量监测方面的建设。而环境质量监测的监测对象不仅含有空气质量监测,还包括水质监测、土壤质量监测和噪声监测等,市场规模突破千亿不成问题。
 
  随着近年来污染防治各项措施的落实和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也让其在探索中,明确了未来应该满足“生态环境监测业务重心由常规监测评价,向支撑考核排名、引导重污染应对、服务环境治理延伸”的要求。
 
  专业机构分析指出,当前我国环境监测存在三点问题

       一是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发展较慢,我国在重点区域、重点城市地下水动态监测方面取得了较为全面的数据,但尚未系统开展全国范围内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的调查评估;
 
  二是面对持续增加的环境压力,迫切需要在全国范围内构建全方位的智能化环境自动监测系统;

       三是当前环境监测管理需要环境监测系统进一步集成化、模块化,在运行过程中进一步网络化、智能化,环境监测硬件设施与信息管理软件平台紧密结合。
 
  由此可见,现代生态网络体系构建将成为新热点

       环境监测需要综合开展地下水监测、海洋监测、农村监测、温室气体监测网络建设,并建立国-省-市监测大数据平台,实现全国统一的大气和水环境自动检测数据联网,实现各级各类监测数据有效整合与互联互通,更有助于加强监测数据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这一点在3月11号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关于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中就有所提及,目标确定在2025年底前联合建立天地一体的国家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并明确进一步扩大监测种类、加强污染源检测、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扩大至生态网、推进监测数据联网共享。
 
  资料显示,环境监测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硬件、软件、检测试剂,中游监测仪器、监测系统,下游仪器维护、设备运营。从环境监测设备研发和生产、销售的企业来看,行业内的头部企业都在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致力于成为涵盖软件、硬件、集成、运营维护的生态环境监测综合服务商。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倾向,一方面是因为环境监测设备涉及到光学、化学、生物学、精密机械、电子电路、计算机软件及网络通讯等多学科技术;另一方面,环境监测设备一般具有较高的技术性、复杂性,对企业的研发能力要求极高,需要投入巨大的财力。因此“综合服务商”占据重要地位也是必然。
 
  为达到这一目标,我国环境监测已经开始利用大数据、互联网、无人机等技术加速布局。

热门评论

上一篇:VOCs监测市场规模将破450亿 这一场蓝海盛宴如何参与

下一篇:空气微站以“点”勾“面” 充实环境监测的“天罗地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