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怎么建?这场新闻发布会解答了……
- 2021/4/1 10:40:30
- 17559
- 来源:四川生态环境
- 关键词:环境监测水质监测
2021年3月30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雷毅作主发布,通报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有关情况及近期环境执法典型案例,同时,还发布了2月全省大气、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监测处处长陈权、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站长方自力出席会议并就记者提问作答。
四个“转变”,监测网络建设成效显著
据通报,我省已建成监测点位2.8万余个,基本完成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三年目标任务。每年完成3000余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2800余家重点排污单位监督性监测,1000余个市级以上地表水手工监测,开展9000余次执法监测,实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实现了手工到自动的转变。自动站从“十二五”期间296个增加至2634个,比2015年增加了近8倍,基本实现全省市县城市环境空气、地表水水质自动站全覆盖。已建成污染源监测点位2100个,比“十三五”初增加近一倍。新增大气复合站5个、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走航车20台。516家重点监管企业开展第一批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体系试点建设,安装在线监测设备324套。
实现了粗放到精准的转变。水、空气环境质量监测方面,实现从频次低、指标少到频次高、指标细的转变,空气质量每小时监测一次,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9项全监测全分析;在测管协同方面,改变了环境监测方式较为粗放、手段单一等情况,利用雷达走航车、无人机等高技术手段,开展污染物移动走航,快速精准锁定污染源,让环境执法有的放矢。
实现分散封闭到集成联动的转变。目前与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气象等部门实现了协同联动,建立了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共享机制,逐步实现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质量监测等数据有效集成和互联互享,对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更客观,对发展趋势的预测更准确。
实现现状监测到全面预测预警的转变。空气质量预警预报,实现从“十三五”初仅有成都市能开展到全省可预测,且预测时间更长、准确率更高。水质预报能力从“十三五”初处于空白提升到可预测未来2天水环境质量趋势变化。
找准“突破口”,规划监测新格局
下一步,我省将重点在大气、水、工业园区等方面发力,力争形成环境质量、污染源和生态质量监测全覆盖,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监测新格局,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技术保障。
大气环境监测方面,以臭氧前体物、颗粒物、温室气体为重点,补齐监测设施设备短板,构建重点区域大气复合污染自动监测网络;在重点区域新增温室气体自动监测站,提升温室气体监测能力;依托西南预报中心,提升区域、城市及区县三级监测网络预报能力,开展精细化大气环境质量预报预警。
水环境监测方面,增加特征污染监测指标,提升流域综合水质预报预警能力;形成流域水生态监测能力,为水体营养化防治恢复水体使用功能提供数据支撑;提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预警能力,实现市县两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自动监测监控基本覆盖;开展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预测预报,实现污染源排放、地表水水质等全过程监控预警。
以重点园区、企业和新型监控手段为突破口,继续开展固定污染源监测监控体系建设,力争实现全省重点监管企业等污染排放情况远程监控;建设重点工业园区污染监控网,用监测数据倒逼产业园区绿色发展;建设移动源污染监控网,全面推进污染源监测监控体系建设。
以数据公开和共享为基础,加强监测数据在监管执法的运用。完善全省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加强监测数据标准化、规范化管理,鼓励以安全可控为前提拓展数据汇交和使用范围,推进跨领域监测监控信息共享共用;建立健全监测与执法、管理、决策联动机制,实现监测执法同步、管理协调、政策支撑。
生态环境厅19个相关处室、直属单位有关负责同志,以及中央、省、市22家新闻媒体参加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厅宣教政研处处长曹小佳主持发布会。
原标题: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怎么建?这场新闻发布会解答了……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