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 2021/4/9 10:51:17
- 17296
- 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关键词:生活垃圾塑料污染
近年来,温州市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紧扣“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工作目标,聚焦“攻坚期”薄弱部位、关键环节,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因地制宜”的生活垃圾治理新路径,基本实现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面貌日益改观、管理机制不断创新,全市生活垃圾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强化统筹协调,构建齐抓共管格局。一是加强高位协调。成立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覆盖成员单位42个,加快形成高效畅通协调机制。建立“一把手”负责制,由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总揽,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带头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健全督考体系,市四套班子领导不定期率队督导,实行常态化明察暗访、“一月一考核一通报”机制,考核结果纳入乡镇街道“六比竞赛”擂台比拼,工作成效作为基层党政干部提任中的“一票否决项”。二是完善政策体系。强化顶层设计、体系建设,出台市级生活垃圾管理指导意见、标准规范,建立各县(市、区、功能区)、乡镇街道、居民小区和公共机构三级“红黑榜”,通过媒体发布正面典型、曝光反面案例。探索生活垃圾分类奖惩机制,在示范小区实行“四色”管理考评,以一定数额补贴奖励分类优胜住户;建设智能垃圾投放设施,通过积分兑换鼓励精准分类。三是坚持上下联动。分解垃圾分类各环节指标任务并纳入政府考绩体系,逐步实现政府管理责任和服务职能规范化。整合生活垃圾分类不同环节、不同时段、不同主体相关内容,建立涵盖全链业务职能的协同机制,加快完善分级分层管理。明确政府各部门责任分工,政府负责前端统筹管理,各职能部门主导政策制定和分类引导,街道乡镇基层政府负责执行实施。目前,市区、县(市)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分别达100%、97.48%,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85%。
强化全程治理,构建闭环管理格局。一是抓好前端垃圾减量。结合“无废城市”建设,推进塑料污染专项治理和公勺公筷、光盘等行动。深入推进“两网融合”,优化建设全市小区回收网点581个。建设再生资源分拣中心13个,培育龙头企业3家,去年全市城镇生活垃圾回收量达44.2万吨,回收利用率达50.64%。在苍南县试点开展生活垃圾处理计量收费、差别化收费工作,不断探索推广收费制度改革。去年,我市城镇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343万吨,同比降低7.9%。二是抓好过程垃圾分类。全省率先在龙湾区试点将住宅小区生活垃圾设施建设列入地块出让前置条件,并协调推进86个在建住宅区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纳入主体工程同步建设。推行“两撤两定两到位”机制,该做法得到省住建厅领导批示肯定并要求在全省推广。整合资源建成“瓯e站”“时尚小屋”等新型垃圾房312个。打造“清洁直运+分类转运”“以桶换桶”“有害垃圾预约、上门收集”等垃圾分类运输体系。去年,温州市有害垃圾分类收集量达25.17吨,超前三年总和。三是抓好后端垃圾处置。设立大件垃圾收集点和处置点,在21个农贸市场设置易腐垃圾就地处理设施,目前,全市已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和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县县全覆盖”目标。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创新打造智慧环卫云平台,推进市县镇街三级“投、收、运、处”全流程“一站式”数字化治理。强化执法管理,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予以严肃处理,去年查处垃圾分类执法案件近3000起。
强化宣教引导,构建人人参与格局。一是机关党员带头示范。将市直机关及国有企事业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考绩,积极开展“21天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行动。推行“党建+垃圾分类”,各级党组织、在职党员干部职工带头,发挥社区党组织作用,引导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公司共同参与。二是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建立市县镇街社区四级宣讲机制,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八进宣传”活动5000余场,线上线下受众近千万人次。开创“垃圾分类学院”,加强各级学生文明教育,举办抖音短视频大赛、少儿绘画大赛、达人挑战赛等,引导社会各界形成合力,共同养成分类好习惯。三是组织开展系列活动。邀请李校堃院士等知名人士作为城市代言人,开展“城市有我更美好”系列公益活动。成立全国首个助力垃圾分类公益“绿心奖”,深入社区基层举办“垃圾分类 全城助力”公益巡演等,切实提升全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度、满意度。
原标题:温州市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