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十四五”时期将采取11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举措
- 2021/5/12 13:55:22
- 32729
- 来源:环保在线整理
- 关键词:环保设备碳中和
2021年5月11日,云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全面深化改革专题发布会召开。
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过去几年的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中,云南围绕实现“三个定位”目标,颁布实施了《云南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促进条例》等一批地方性法规,制定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一系列制度机制,取得了显著成就。
“十四五”时期,云南省提出了9大领域、145项重要改革举措,形成未来五年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和总台账。
其中,经济体制改革领域50项改革举措,重点包括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等;16项农业农村改革措施,重点包括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体系和考核机制,全面推行林长制等。
此外,11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举措,重点包括:
1、全面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深化河湖长制改革,健全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2、建立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统筹协调管控机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完善生态环保法规体系和执法司法制度。
3、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编制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落实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
4、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
5、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科学谋划碳排放达峰和碳中和行动。
云南将从提高政治站位、突出系统集成、强化协同高效、细化成果形式、加强督察落实5个方面推动“十四五”时期重要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同时,发布会回应了关于围绕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云南采取的一些措施的问题。主要采取了6个方面的工作:
1、全面实施污染物排放许可制
截至2020年12月31日,登记排污单位44134家,累计发放94个行业,排污许可证6971张。
2、建立污染防治区域联动制
昆明、曲靖、玉溪及楚雄州签订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合作框架协议;完成274家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整治、15个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建立全省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重点重金属排放量比2013年下降12%以上,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9.66%。
3、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目前,云南省已经通过多种形式主动公开6大类15项重点领域信息。
4、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配合国家完成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省级及16个州市形成了省和州(市)“1+16”两级赔偿权利人索赔模式;初步建立地方制度体系;建立了与刑事司法、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衔接机制;成立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专家库。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省共启动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51件。
5、完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省生态环境厅组建4个区域督察办公室,增设“生态环境执法局”;成立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参照成立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
6、健全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截至2020年底——
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 | 158 |
地表水监测断面 | 513 |
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点 | 204 |
土壤环境监测点位 | 1433 |
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点位 | 242 |
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监测点 | 224 |
农村“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监测点 | 314 |
城市噪声监测点位 | 3498 |
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试点村 | 75 |
生态定位监测站 | 15 |
农村环境卫生监测点 | 700 |
覆盖全省129个县(市、区);建成以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为中心、16个省厅驻州市监测站为骨架、115个县级监测站为支撑的环境监测体系。
而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面,云南专项小组累计出台和完成改革事项135项,构建了生态文明总体建设制度,完善了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制度,建立了生态环境执法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了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制度体系框架基本建立。
下一步,云南将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积极开拓创新(构建生态环境信息化应用体系,构建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增加森林和生态系统碳汇等),坚持改革为民,推动改革落地见效。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