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广东省10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 2021/5/20 9:33:01
- 37977
- 来源:环保在线整理
- 关键词:环保示范生态建设
自2021年1月起,生态环境部继续推出“绿色发展示范案例”栏目,对以上示范创建地区的鲜活案例和先进经验予以展示推广。
本文筛选出广东省10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一起来了解一下。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
深化制度体系,建设生态黄埔。率先建立生态环境现代化治理体系,打造国内先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系统。
保障生态安全,建设美丽黄埔。全市首创“企业河长”,河长制、环保责任制考核均居全市第一,大气污染防治考核连续三年获评“优秀”。
优化生态空间,建设绿色黄埔。推进“三线一单”编制工作,落实生态功能区划,严守生态红线区域形成生态保护红线全区域“一张图”。
推进生态经济,建设低碳黄埔。出台绿色发展政策,连续三年获评“国家级经开区绿色发展最佳实践园区”,启动运营绿色金融创新服务中心,全省首批排污权质押融资项目落地黄埔。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保护优先,充分发展,全面构建宜居宜业、错落有致的生态空间格局。将70.02平方公里土地纳入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占全区面积的37.3%;将25.5平方公里土地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空间实现应保尽保;全区绿化覆盖率53.0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5.53平方米;建成内伶仃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全市首家国家级湿地公园—华侨城湿地公园。
强化统筹,压实责任,全方位绘就生态蓝图。率先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范围,形成部门、街道、社区高效联动的创建机制,压实各项任务。推出“环评备案制”改革,相关经验做法获全国推广。完善常态化执法机制,开展“利剑”等专项执法行动,有效确保全区环境安全。
提前谋划,精准施策,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对标国际先进,系统实施“深圳蓝”和治水提质攻坚行动。PM2.5年浓度低至24.1微克/立方米,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第二阶段水平,主要河流大沙河水清岸绿达Ⅲ类水标准,“一带一园一廊”连通山、海、湖、城,市民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决战决胜水污染治理。首创“高强度持续投入、全流域系统治理、大兵团联合作战”的EPC治水模式,实现66条河流全部消除黑臭。
强力推进空气环境改善。创新建立了网格化监管、环保主任等制度,率先打造钣喷一体化“共享车间”,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全市最大。
深入推进无废城区建设。建成老虎坑垃圾焚烧厂、大铲湾余泥渣土分选基地,在建宝安环境处理技术应用示范基地,基本实现固废、建废、危废“自产自销”。
深化改革工业管理体系。高标准建设电子信息产业环保基地——江碧环境生态产业园,推动224家电镀线路板企业集中入园、集中治污,开创工业入园管理新模式。
创新生态环境监管模式。在全省率先开发“河务通”APP,建立“智慧环保”“智慧水务”系统,建成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
持续提升生态宜居品质。发挥“山-城-海”空间特色,重点打造公园之区、海绵城市等项目,全区公园总数达183座。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
以“绿色低碳”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深圳国际低碳城建设,连续举办7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大芬油画村、大运软件小镇分别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产业园升级改造的典范与样本。大力建设“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深圳)。2019年辖区华为、兆驰2家企业入选国家绿色制造名单。
以“绿水青山”展现环境高水平保护。突出污染防治攻坚,建成投用排放标准最严的深圳东部环保电厂。深入推动水污染治理,建成污水管网1780公里、改造正本清源小区3756个,实现了40条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780个小微黑臭水体全面销号,河流水质达到监测以来历史最好水平。
以“生态品质”成就公众高品位生活。累计建成公园233座、各类绿道474公里,推进花景大道、花漾街区等精品景观工程建设,龙翔大道花卉景观大道等7个绿化提升项目被评为全市优秀项目。深化产城融合与品位提升,甘坑小镇入选首批国家级文旅特色小镇名单。建成广东省宜居社区103个。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
高水平守护绿水青山。抓实抓好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观澜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等重大项目。2019年,辖区PM2.5年均浓度下降至26.3微克/立方米,观澜河年均水质提升至地表水IV类,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建区以来最好水平。
高质量引领绿色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考核连续两年蝉联全市第一,万元GDP能耗、水耗持续下降。通过引“大牌”、招“大师”,重“文化”,推动产城融合,大浪时尚小镇成为生态与时尚完美结合的典范,获中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等多个国家级荣誉。
高品位打造宜居空间。先后建成深圳北站中心公园、白石龙音乐公园等137个精品公园,绿道261公里,开通全国首条“人才绿道”示范段。“物管进村”民乐村城中村治理经验获中央督导组肯定,实施“古村活化”,上围、鳌湖等老村成为网红打卡点。观澜版画基地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
突出示范引领,集8块“国字号”绿色招牌于一身。先后取得“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国家绿色建筑示范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等8块“国字号”绿色招牌。
深化改革创新,健全基层生态环境治理机制。率先构建“1+1+N”基层生态环境保护与监管制度体系和“区-街道-社区”三级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打造环境问题发现、整治、执法“三张网”和水务管理网格。率先建立“环保顾问”制度,营造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
强化铁腕整治,大幅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强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茅洲河干流(光明段)等14条干支流全部达到地表水V类或以上标准,148个小微黑臭水体全部消黑销号验收。建成河道底泥处置厂、建筑废弃物受纳场和小废水集中处理设施。
对标国际一流,打造生态宜居标杆。实现四星宜居社区全覆盖,城中村综合治理优秀率全市第一。打造“公园之区”,公园总量达213个。海绵城市、绿色建筑等国家级示范试点成绩斐然。
广东省肇庆市
生态环境成就“肇庆颜值”。精准施策,强力推进“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2019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7.3%,改善幅度全省第四,珠三角第一。全市12个地表水省考及以上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91.7%,西江肇庆段225公里为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水质长期保持地表水Ⅱ类标准。
生态建设提升“肇庆品质”。统筹推进城乡生态宜居空间塑造,大力推动公园绿地系统建设,建成星湖、怀集燕湖2个国家湿地公园,累计批建森林公园151个,“湾区生态绿洲”建设成效显著。
绿色崛起演绎“肇庆精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1133”工程,全力打造西江创新产业走廊。
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
生态创建持续发力。六任县委书记二十年如一日,持续推进生态创建,建立健全机制体制,坚持规划引领,坚定不移把生态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建设的全过程。
生态文化厚植于民。坚持生态教育从娃娃抓起,在中小学开设生态教育课程。编制了《始兴生态教育读本》《始兴生态建设》等多种杂志读本,成功举办“共爱墨江·我们都是行动者”等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引导公众积极参与,进一步弘扬生态文化。
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实施农村安全饮用水保障工程,新建县城第二污水处理厂和乡镇污水处理厂,全县地表水和江河断面水质达标率100%,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以上,常年居广东省前列。
生态经济快速发展。大力发展生态林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建立了有机食品专业镇,做大做优枇杷、杨梅等品牌,打造特色生态产品,孕育了“三品”认证农产品237个、省级名牌产品19个、名特优新品牌18个。
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
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优。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深入实施“河长制”,启动6个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累计清理河道290.8公里,全县主干河流出境水质长年均保持在Ⅱ类以上。2019年全县生态贡献量达到84亿元。
人居环境品质深度提升。深化美丽边城建设,成功创建美丽乡村316个,连续4年入选“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榜并名列前茅。
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围绕“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积极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创新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发展路径,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休闲度假区、目的地和优质农产品供应地。
生态空间守护成效突出。建成7个省市县级自然保护区,实施绿美南粤三年行动计划,森林覆盖率达85.34%,位居广东省第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512.66平方公里、生态保育区640.31平方公里,分别占国土面积的42.06%、52.57%。
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
坚持组织引领,确定了“生态与文化立县·全面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目标,突出规划先行,健全机制体制保障。组建生态环境保护警察大队。
坚持管治结合,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9年达80以上,评价均为优。
坚持生态优先,划定并严守占全县国土面积71.91%的生态保护红线,连续15年纳入广东省最严保护。
坚持“生态+”战略,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成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广东省生态发展核心区、粤北绿色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2019年全县整体实现脱贫摘帽。
坚持绿色低碳,奋力打造“天下瑶城·小县大城”,森林覆盖率80.88%,在广东省三个民族县中率先成功获得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国字号”品牌。全县589个自然村100%完成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创建美丽乡村共351个。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