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2021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主旨报告单元:畅想环保产业的双碳未来与实践

2021/7/15 9:24:29
18531
来源:中国环保产业协会
关键词:循环低碳碳达峰
导读:2021年7月13日,雨后的北京迎来了第19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暨2021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本次大会围绕“凝心聚力'十四五',产业发展新征程”主题展开,本单元就绿色、低碳发展的机遇、挑战、趋势、政策与创新等议题,为线上线下观众带来了深度报告。
  2021年7月13日,雨后的北京迎来了第19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暨2021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当天开幕式环节后,大会的经典环节“主旨报告”,依旧含金量十足。
 
  本次大会围绕“凝心聚力'十四五',产业发展新征程”主题展开,本单元就绿色、低碳发展的机遇、挑战、趋势、政策与创新等议题,邀请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绿色发展推进处处长吕侃,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严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曲久辉,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殿常,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卫国以及万华禾香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兴田,为线上线下观众带来了深度报告。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绿色发展推进处处长吕侃,谈“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壮大环保产业,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十四五”是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期、窗口期。要加强顶层设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尽快形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深度调整产业结构,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推进煤炭消费替代和转型升级;推进城乡建设和管理模式低碳转型,推进新能源建筑应用,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加强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推进低碳、零碳、富碳、储能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攻关;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积极参加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建设;构建与碳达峰、碳中和相适应的投融资、财税价格政策体系,研究建立碳定价机制,建立全国碳排放权、用能权市场。
 
  企业是创造社会财富、增加就业的主体,同时也是消耗资源、产生碳排放的主体,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无论是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节能减碳技术进步、碳捕集和碳封存技术进步、低碳消费升级等,都将产生巨大的绿色投资、绿色消费需求,为产业发展开辟新的广阔空间,提出新的低碳要求。希望广大节能环保企业,把自身发展与国家战略目标密切结合,积极投身碳达峰、碳中和,切实加大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中建功立业。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严刚,作“十四五”绿色产业发展需求与趋势”报告
 
  “十四五”时期,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领域依然有强大的市场需求。为支撑相应的环境质量改善目标,我们对未来投资做了初步测算,“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投资需求大概在6.8万亿-8万亿。
 
  在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间,单位GDP能耗持续保持每个五年下降3.5%,需要在能源结构中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26%,才能够实现2030年前的碳达峰目标。因此,未来节能和非化石能源行业,一定在中国具有强大的市场需求。
 
  从实现碳达峰角度,在2030年前这10年大概需要20万亿左右的投资,年均投入在2.1万亿元的水平(与“十四五”生态环境规划测算有交叉)。实现碳中和,每年需要投入更大。
 
  绿色低碳在我国发展中具有引领性的作用,未来从国民经济需求角度,绿色产业会加速释放。随着市场竞争和管理需求,未来行业集中度会不断提高,“精专特优”成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各细分行业协同融合,新业态、新模式将不断涌现,建议大家根据未来定位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曲久辉,介绍“环保产业技术创新的路径与导向”。
 
  碳中和、碳达峰是中国环保产业乃至世界环保产业的大势,有五方面技术非常重要:废物资源化及循环型社会构建技术,环境健康与风险控制技术,基于自然过程的绿色能源水质净化技术,支撑绿色产业的现代生物、新材料和现代信息技术,支撑精准管理的智慧化产业技术。
 
  我们认为碳中和将催生环保产业新模式的诞生。基于少排放和强化能源循环利用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维管控,将成为普遍刚性需求,构成对环保产业的重大需求;同时,碳中和也将催生相关产品、装备、工程的诞生和研发,形成相关环保产业新领域。
 
  环保产业在对绿色发展和双碳战略的追求和践行中,要始终保持理性,坚定目标。坚持目标导向,碳中和是其中一个目标,但并非全部目标。首先,中央提出的环境治理目标,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是环保产业的核心目标。其次,要坚持国家环境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导向。对前瞻性、颠覆性、原创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环保产业要有预见性。同时,引领产业发展、打造产业内核、服务产业需求,需要关键技术、重大装备和综合性解决方案,也是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未来。
 
  我们要认识到当前的短板,缺自主创新的关键技术、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自主打造的国际品牌、自主练就的运用绝活,还缺创新文化、市场机制和价值理念。在不断提升、完善的过程中,我们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技术真正用在解决关键问题上,成果真正发力在环保产业支撑点上。高度关注怎样把企业的创新能力,作为支撑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的技术机制、市场要素和环节,打通技术向企业和市场转移的快速通路。
  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卫国, 为大家带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报告。
 
  环保行业目前在资本市场表现出空前的冷淡,环保每年有上万亿的投入,但还没有什么上千亿的企业。高能时代2014年上市,2015年市值达到200亿, 6年多过去,我们利润在2014年基础上增加了8倍,但现在市值是过去市值的80%,这几年确实像坐了个过山车。
 
  我们仍然致力于做优质、可靠、诚信、科技型的环保上市企业,进而成为重点环保上市公司。我们的定位很清晰:坚持做科技型企业。我们在传统的固体废物处置和环境修复领域具备技术优势。过去几年,高能环境全力以赴投入金、银、铜等贵重金属回收技术装备的研究和储备,此前这个领域一直掌握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企业手中。
 
  未来5年,我们准备把60%以上的资源投入到贵重金属回收利用,想在环保行业成为千亿市值的企业,成为中国环保行业中可验证的技术领先、科技进步,给投资者带来满意回报的环保企业,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殿常,向大会介绍企业“共抓大保护,创抓新机遇”实践。
 
  生态环境保护内需空间巨大,生态环保产业将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支撑。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中央环保督察会成为常态化,催生环保需求向市场转化;产业政策机制不断完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支持生态环保价值探索取得突破;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绿色金融体系将不断完善,为产业发展提供更有利的融资环境;国企民企会差异化发展,综合服务商、专业技术型企业融合协同发展;信息技术会加速应用和渗透,提升产业智慧化水平和整体治理效能。
 
  “十四五”聚焦长江经济带发展,我们提出“两个走廊”建设目标:一是发挥三峡传统优势,建设全球最大的沿江清洁能源走廊;二是立足长江大保护,建设沿江生态走廊。
 
  针对城市环境治理,我们提出城市智慧水管家和城市综合能源管家这两个抓手,希望通过水和能源发展融合,共同助力地方绿色发展转型。
 
  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行业发展新模式、新机制:一是与资本市场结合,打通资产证券化路径,盘活存量资产,拓宽资金渠道,实现资源、资产、资金良性循环、滚动开发的模式。二是对存量PPP项目实现提质增效,通过PPP绩效考核推动机制革新,特别是在重大跨区域、跨流域项目上有所突破。三是立足EOD开发模式,结合资源能源开发利用,走出一条长期可持续的长江大保护实施路径。四是推动实现与推动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价格机制改革和相应配套政策体系。
  万华禾香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兴田,介绍“绿色大家居产业”的碳中和实践。
 
  在绿色发展、双碳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将通过绿色化、工业化、数字化对大家居行业进行重构,形成新的产业生态,有利于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产品绿色化。我们通过技术研发创新,将农作物秸秆,以及果树枝条等制成人造板替代产品,通过木材替代,生产1立方米可产生1.425吨碳排放指标,不仅在安全、健康、绿色、可持续上具备明显优势,和传统产品相比目前价格已经具备竞争力。
 
  家居定制数字化、工业化。通过率先实现工业4.0,实现小批量、多批次产品制造的规模化,显著提升生产效率。把一个典型家装施工变成4万多个工业部件定制,所需资源不到传统方式的30%。同时,从现场施工转向工厂制造、现场安装,家装行业将不再扰民、装完即住、价格可控。
 
  产业园区低碳化。在每个人造板产业园所有屋顶装配光伏设施,发电部分替代园区用能。合理规划产业园,节省大量物流能源消耗。通过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这三张网,形成高效服务链。初步估算,如在全国规划建设20个产业园,将年产1000万立方米新型绿色人造板,可提供1559万吨碳排放指标,满足每年400万中国家庭新家装需求。
 
  原标题:2021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主旨报告单元:畅想环保产业的双碳未来与实践
 

热门评论

上一篇:2021活性炭行业应用研讨交流会在北京圆满召开

下一篇:助力双碳目标,为环境咨询市场谋机遇——第三届“环保管家”论坛在京举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