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治理突出重点持续开展臭氧污染防治攻坚北京市臭氧浓度呈现稳中有降趋势
- 2021/7/28 10:44:02
- 12405
- 来源: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宣教处
- 关键词:臭氧治理大气污染处理
近年来,北京市在全面治理细颗粒物(PM2.5)的同时,持续对臭氧(O3)污染进行协同治理。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 PM2.5和臭氧共同的前体物,“十三五”期间,从前体物的减排量看,北京市人为排放的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分别削减43%和52%;从污染物浓度看,臭氧浓度呈现稳中有降趋势。
抓住关键 拉清单重点治理NOx和VOCs
臭氧并非直接排放产生,而是由进入到大气中的NOx和VOCs通过复杂的光化学反应产生,属于大气二次污染物。因此,治理臭氧污染的关键,是减少NOx和VOCs等前体物的污染排放。
根据最新的污染物排放清单,北京市NOx主要来源于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等移动源,排放占比超过80%;其余来自工业锅炉、电力热力等工业源和生活散烧等生活源。人为源VOCs中,约1/3来自于移动源,包括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等;1/3来自工业、服务业及城市运行保障等,包括炼油石化、印刷、工业涂装等工业,汽修、餐饮等服务业,以及垃圾、污水处理、医院等城市运行保障设施;1/3来自生活面源,包括建筑施工用料和居民生活消费品。
科学施治 PM2.5和臭氧污染治理相协同
北京市在全面治理PM2.5的同时,重点抓好移动源、工业源和生活源,对臭氧污染开展协同治理,取得一定成效。
亮点一:移动源NOx管控水平全国领先
近年来,北京市统筹“车-油-路”一体化治理移动源。一是车、油标准长期领跑,率先执行“京6”及“京6B”车用油品标准、机动车新车国六(b)排放标准。二是车型结构全国领先,“十三五”期间,共淘汰老旧车109.1万辆,国五及以上排放标准车辆占比超过60%,累计推广新能源车40万余辆。三是强化执法监管,京津冀三地协同出台实施“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完善“生态环境检测、公安交管处罚”的重型柴油车执法模式,建立超标车“黑名单”数据库,实现“闭环管理”。
2021年,北京市大力推进机动车“油改电”。通过淘汰补贴政策,累计淘汰国三汽油车8.4万辆;上半年,五环路内4.5吨以下持证普通货车新能源比例达到96%;在城市副中心等施工体量大的区域,开展纯电动渣土车试点;已累计推广新能源车43万辆,其中纯电动出租汽车1.2万辆。
亮点二:工业源挥发性有机物精细化治理不断深入
近年来,北京市坚持结构减排和工程减排并重,以标准引领督促重点行业企业治污减排,取得一定实效。一是牢牢把握首都功能定位,“十三五”期间,累计淘汰退出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2154家,分类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近1.2万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二是坚持标准引领,出台炼油石化、工业涂装、木质家具制造、有机化学品制造等行业排放标准,形成全国措施最严、行业最全的地方标准体系,引领行业绿色发展水平提升。三是提标改造深挖潜力,通过“依法促治+政策引导”的模式,实施环保技改、清洁生产审核、“一厂一策”等,提升企业治污能力。
2021年,北京市持续实施VOCs治理专项行动,打造源头替代、过程管控、末端治理的全过程、精细化VOCs治理体系。组织47家石化、医药制造、工业涂装、印刷等行业企业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52家重点行业企业开展“一厂一策”精细化治理,强化无组织排放管控,提高末端治理成效。开展涉VOCs排放专项执法行动,针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时段,采取交叉执法、“点穴式”执法、飞行检查等方式,严查各类大气环境违法行为。
亮点三:生活源综合治理取得突破
近年来,随着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的不断深入,污染排放特点发生了变化,从总量上看污染排放总量在进一步降低,从比例上看生活源污染排放占比凸显。“十三五”期间,围绕生活散烧、市政建设、餐饮行业等领域,逐步开展生活源治理。一是实施能源清洁化战略,基本实现平原地区“无煤化”,燃煤消费总量不断下降;在全国率先完成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技术改造,改造后单台锅炉减少NOx排放50%以上。二是强化源头治理,京津冀三地联合发布实施“建筑类涂料与胶粘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限值标准”,并加强抽检。三是治理餐饮油烟,出台北京市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开展万余家餐饮企业废气治理设施升级改造,减少餐饮油烟排放。
2021年,北京市持续开展生活源VOCs治理减排。在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大力推广低(无)VOCs含量原辅材料。聚焦夏季污染特征,督促加油站、储油库夜间装卸油,鼓励引导车主夜间错峰加油;发布“京6B”车用油品地方标准,促进油气减排。建设餐饮油烟在线监控平台,创新开展核心区餐饮业交叉帮扶执法,强化餐饮油烟监管。
你需要了解的臭氧知识:
臭氧:“在天为佛,在地为魔”
臭氧在常温下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蓝色气体,化学式是O3,普遍存在于从地面到50千米的大气中。90%左右的臭氧集中在距地面10-50千米的平流层,它们可以有效阻挡太阳光的紫外辐射,起到保护人类和环境的作用。还有10%左右的臭氧存在于近地面10千米以下的对流层,在这里,臭氧浓度的增加,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由于在平流层和对流层中对人类有着截然相反的影响,因此,臭氧也有着“在天为佛,在地为魔”的称号。
治理不简单,做好个人防护
臭氧治理需要多长时间?臭氧污染防治是当前世界性难题。从国外的治理经验看,美国洛杉矶在上个世纪50年代发生了严重光化学烟雾事件,开始对臭氧进行监测并治理,在经历大半个世纪、付出艰巨的努力后,虽然浓度水平大幅下降,但仍未完全解决臭氧污染问题。这也是国际大城市发展中都面临的问题。可以说,臭氧污染治理是一个比PM2.5更加长期、复杂、艰巨的过程。
如何防护臭氧污染?臭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浓度水平、暴露时长有关。根据臭氧生成特征,高浓度一般出现在温度较高的晴天午后,上午和晚上浓度相对较低,且一般室外浓度高于室内。因此,日常可采取“一查、二减”个人防护措施。“一查”,是指夏季高温的日子里,多查查当日臭氧浓度播报,特别关注下午时段。“二减”,当出现臭氧浓度超标时,应减少室外运动时间,避免直接接触高浓度臭氧;减少室内外的通风换气次数,防止臭氧污染进入室内。
原标题:协同治理 突出重点 持续开展臭氧污染防治攻坚北京市臭氧浓度呈现稳中有降趋势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