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武威市全力打好全域生态文明建设主动仗筑牢守好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2021/8/17 14:35:16
16453
来源:武威市生态环境局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大气污染治理
导读:近年来,武威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勇于担当、生态报国,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级各项决策部署,全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各项任务落实,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任务全面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思想观念、体制机制、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走上了一条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赢的创新发展之路。
  近年来,武威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勇于担当、生态报国,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级各项决策部署,全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各项任务落实,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任务全面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思想观念、体制机制、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走上了一条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赢的创新发展之路。
 
  一、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大力宣传普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全市先后涌现出了治沙英雄石述柱、王银吉和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等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先进典型,形成了全社会人人关心、共享共治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2019年11月16日,古浪县八步沙林场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为全省首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2020年11月25日,八步沙林场“六老汉”治沙造林先进群体荣获环保领域最高奖项“2018—2019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按照“打造全国一流的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示范基地”办学定位,于2020年8月5日揭牌成立“八步沙干部学院”。2021年7月12日,八步沙林场“农林牧副”多业并举生态治沙促人沙和谐,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第一批18个“两山”实践模式与典型案例。通过广泛深入宣传教育和具体实践,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已根植于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内心,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二、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整治。集中力量打好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歼灭战,坚决消除问题存量、遏制问题增量。通过端正发展理念、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制定方案、强化工作措施、建立长效机制等方式,全力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整治,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武威段150项生态环境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并通过省级复核。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实地察看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现场,给予了“由乱到治,大见成效”的高度评价。2016年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25项,已整改23项,剩余2项涉及我市连古城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调整的太西煤红沙岗一矿;交办信访投诉135件,已全部办结。2019年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17项,已整改15项,剩余2项正在推进;交办信访投诉114件,已办结110件,剩余4件(扣除重复件实际2件)正在办理。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51项,已整改49项。两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及信访投诉办理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期间,收到有关市委、市政府决策层面的信访投诉10件,到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时,这方面的信访投诉为零,从侧面反映出全市上下已树立了鲜明的绿色发展导向,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三、全域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全力打好全域生态文明建设主动仗,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南护水源、中保绿洲、北治风沙”,打好全域生态文明建设主动仗,建设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共融共生。凉州区统筹城乡生态文明建设,争当绿色发展领头雁;民勤县反弹琵琶治沙节水,打造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古浪县弘扬八步沙“六老汉”当代愚公精神,走好生态移民和绿色发展共赢之路;天祝县守护生态屏障,争做全省藏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强化示范建设,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高水平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编制完成《天祝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民勤生态建设示范区规划》。
 
  四、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严格对标国家和省上部署要求,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任务(2018—2020年)全面完成。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燃煤锅炉淘汰治理任务全面完成,各县区城区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面淘汰,热电联产实现超低排放,“散乱污”企业实现了动态清零,清洁能源改造目标任务超额完成,非道路摸底调查任务全面完成。凉州城区小煤炉基本淘汰,居民天然气入户率达到95%以上,城区五个禁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禁止大扫帚清扫、禁止露天烧烤、禁止在道路等公众场所焚烧祭祀、商业铺面禁止使用小煤炉)全面落实,重点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储油库、加油站油气回收装置全部建成,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工业炉窑、无组织排放、机动车维修行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深度治理全面开展。联合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开展路检路查工作,对入市口柴油客(货)车尾气冒黑烟超标排放现象进行专项检查,坚决遏制“冒黑烟车”上路,减少汽车尾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建成投运3套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和黑烟车抓拍系统,建立机动车排放检测与维护(I/M)制度,划定了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城市及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全部完成提标改造,全市7个工业园区全部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十三五”期间,全市3个国控、2个省控和2个联合监测地表水断面、7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6个地下水国控点位水质达标率100%。2020年全国337个地级以上城市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改善前30名中武威市居第26位。凉州区和民勤县签订了石羊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初步建立“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流域保护和治理长效机制。石羊河创建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示范河湖,为干旱缺水区河湖生态治理与保护提供了样板。在“十三五”期末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我市为全省3个优秀等次的市(州)之一。民勤蔡旗国测断面过水量连续11年稳定实现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约束性目标。青土湖水域面积扩大到26.7平方公里,旱区湿地面积达到106平方公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凉州区金山镇崖湾社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入选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典型案例。在全省率先实现城市及县城污水处理厂全部提标改造和各工业园区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全覆盖。城市、县城及农村均无黑臭水体。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完成全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全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全部属于优先保护类,无受污染耕地。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关停退出矿业权中14宗涉及有色金属矿采选及41宗非金属矿采选的矿点土壤质量进行筛选监测,监测的18个点位297个样品检测数据均低于规定的限值。全市37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全部建立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制度,并按要求开展土壤、地下水隐患排查,有效防止了有毒有害物质渗漏、流失、扬散。全市无污染地块和疑似污染地块,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五、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机制逐步完善。理顺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完成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改革。整合市区生态环境执法机构组建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整合各县生态环境执法机构组建了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与县生态环境分局实行“局队合一”。健全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成覆盖全市各县区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将全市所有乡镇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全部纳入例行监测范围,实现了84个乡镇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监测点位全覆盖。全市重点排污单位全部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设备并与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联网,定期公开排污信息。提升了生态环境监管能力。严格落实《执法监督正面清单》,对与疫情防控物资生产和民生保障密切相关的企业,全部纳入执法监督正面清单,主要采取在线监控、无人机检查等非现场方式开展执法监管,除信访举报核实等情形外,一般不进行现场执法检查。2021年7月9日,武威市生态环境局与国网武威供电公司签订《电力大数据应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着力构建“电力大数据+生态环境监控”新模式,实现重点污染源数字化全过程监控。组织实施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项目,编修完成了《武威市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武威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武威市环境应急物资调查报告》和《武威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开展提升环境应急能力预防突发环境事件专项行动,因地制宜加强必要环境风险防控设施建设。印发实施《武威市工业园区(产业园、集聚区)整治改造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将3个省级工业园区纳入整治改造范围,完成园区总体发展规划环评审查,3个园区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组织开展环境风险评估,修订园区环境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开展打击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专项行动,全面排查整治产生、贮存、转移、利用经营危险废物单位,未发现非法转移、倾倒等情况。
 
  六、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机制逐步健全。颁布施行《武威市防沙治沙条例》《武威市城市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条例》《武威市节约用水条例》《武威市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规章,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建设生态大市的意见》《武威市市级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和单位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武威市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方案》,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着力提升绿色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努力打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模范区、绿色发展崛起示范区和生态脆弱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样板区。通过健全完善制度机制,进一步明确了市级国家机关各有关职能部门、单位和企业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和责任边界。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武威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于2021年7月28日通过省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2021年8月5日由市人大常委会公告,将于2021年10月21日起施行。
 
  七、“放管服”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实行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直通车”制度,开辟绿色通道,做到快评审、快审批,所有许可服务事项压缩审批时限50%以上,环评报告书审批时间由法定60日缩短为10日,报告表由法定30日缩短为5日。严格按照生态环境部、省生态环境厅相关文件要求,落实各项环评服务措施,制定印发《武威市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生态环境要素保障实施方案》,紧盯全市242个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和81个招商引资项目,提前介入,主动服务。持续开展固定污染源清单动态更新,将符合条件的新增排污单位及时纳入排污许可管理范围,提升排污许可证核发质量。扎实做好环评与排污许可证监管工作,制定《武威市环评与排污许可监管行动计划(2021—2023年)》《武威市生态环境局2021年度环评与排污许可监管工作方案》,全力做好项目环评保障服务。提升环评分级管理及基层环评审批承接能力,根据《甘肃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质提标年工作方案》等文件要求,全面梳理涉及我市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事权清单,组织开展业务培训,为环评审批下放“接得住、拿得稳、办得好”和营造公平、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奠定了坚实基础。
 
  原标题:武威市全力打好全域生态文明建设主动仗筑牢守好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热门评论

上一篇:京津冀地区擘画治气“蓝”图 联防施策与联动执法齐上阵

下一篇:广州白云:五大要点 | 涉VOCs企业需做好的几件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