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碳排放降低,污染物也少了!传统环保企业该考虑转型了

2021/8/20 9:20:12
13899
来源:环保圈 伏波望族
关键词:碳中和碳排放
导读:减少化石能源的利用,增加绿色能源的利用,在降低二氧化碳的同时,也就降低了传统污染物的排放。那么,传统上注重末端治理的环保企业,该何去何从?
  生态环境部部长出席新闻发布会
 
  生态环境部部长已经很久没有出席过新闻发布会了。
 
  一方面受疫情影响;一方面随着环境质量的改善,环保问题似乎也没那么着急了。
 
  直到昨天,2021年8月18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生态环境部部长围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在谈到“十三五”空气质量改善时,黄部长举了一个“身边”的例子——成都。
 
  他说,自己在成都生活过30多年,都没见过杜甫笔下“窗含西岭千秋雪”的景象。但是这几年,却不断地有同事和朋友给他发来图片,或是发微信朋友圈,显示坐在成都的家里在窗户边也能拍到西岭雪山了,而且清清楚楚。
 
  “如果你运气好,偶尔还能拍到百公里之外的贡嘎雪山,这就是大气环境改善实实在在的效果。”
 
  这个形象的例子,非常贴切地说明了空气质量改善的成就,感觉很恰当。事实上,今年7月环博会成都展召开的时候,我们在成都也看见过西岭雪山的照片,确实非常美。
 
  碳排放降低,污染物排放也少了
 
  当然,作为环保企业,最关心的问题还是黄部长说了哪些与环保产业有关的话题,对环保产业未来趋势有何判断。
 
  昨天的新闻发布会,黄部长一共回答了9个问题,内容分别是:“十三五”、蓝天保卫战、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碳市场、洋垃圾、生物多样性保护、“十四五”、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和公众参与。
 
  这里边,与环保产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对“十四五”工作思路的介绍了。
 
  黄部长表示,今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29次集体学习时作了重要讲话。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从“十三五”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变成了“十四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从‘坚决’到‘深入’,两字之差,我理解这意味着污染防治攻坚战触及的矛盾和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广,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要求也更高。”
 
  如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分为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
 
  战略层面,关键就是要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根本上还是高碳的能源结构和高耗能、高碳的产业结构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源头上发力,推动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既降碳又减污,从而实现减污和降碳的协同增效。这是总抓手。”他表示。
 
  黄部长表示,二氧化碳排放和传统污染物的排放是同源的,都来自于化石能源的燃烧和利用。所以,减少化石能源的利用,增加绿色能源的利用,在降低二氧化碳的同时,也就降低了传统污染物的排放,这就是“一石二鸟、协同效应”
 
  所以,降低碳排放有利于推动污染源头治理,实现降碳与污染物减排、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协同增效。
 
  看完这段话,我心里的触动其实还挺大的,黄部长的意思就是——随着碳排放降低,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在源头上转型升级,传统污染物的排放也将随之减少。
 
  也就是说,传统上注重末端治理的环保企业,即将面临“失业”的尴尬。
 
  这其实也很好理解,比如说,以前开汽油车,需要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减少污染物。但以后都变成新能源车了,没有尾气排放了,自然也就不需要尾气净化装置了。
 
  再比如,以前电厂烧煤,需要脱硫脱硝、超低排放什么的,这就是环保企业的用武之地。但将来燃煤电厂慢慢少了,风电和光伏发电多了,对于超低排放设备的需求自然也就小了。
 
  这意味着,碳达峰、碳中和,虽然很多人都觉得是环保企业的利好,但对于一些传统环保企业来讲,其实也是个危机。如果再不改变思路,还是守着以前末端治理的老一套,慢慢就将被市场所淘汰了。
 
  环保企业如何转型发展?
 
  怎么办?环保企业如何才能克服碳中和带来的危机?
 
  ►一个思路是转型,从传统的末端治理,逐步参与到前端的过程管控中去。
 
  例如,清新环境正在做“环保与节能的协同创新”,从原来的末端治理,转变成为电力客户、工业客户做过程当中的管控,包括资源利用方面、节能方面等,甚至还要走到前端的控制。
 
  去年,他们进行了一次大的并购,花了8个多亿收购了一个余热利用资产包,其中包括18个余热发电厂,就是希望能够在提高能效、节能减排上有所突破。
 
  事实上,工业流程的低碳化改造,本身就是碳中和重要的细分领域之一。其中包括电气化、能源替代、原材料替代等,这里面可供环保企业发挥的空间还很大,有很多技术亟待突破。
 
  ►第二个思路是资源循环利用,特别是在固废和污水领域。
 
  比如,威立雅现在已经不称自己为“环境企业”了,而是叫做“世界资源管理者”,其含义就是对于所有能源材料的管理,尤其是二次能源材料的管理。
 
  从大方向上讲,只要尽可能地减少对于一次能源的使用(一次能源大部分都是化石能源),就能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
 
  污水这一块,有企业正在尝试把从生活污水中收集进来的,过去看成是有害物质的东西,通过一定的技术、运营、节能降耗工作等,达到各项能源、资源的再平衡。
 
  例如,首创股份已经在北京东坝建成了一个试点,未来将对公众开放。
 
  还有传统的资源再生利用行业,现在也是焕发了新的生机。以电池回收为例,据动力电池应用分会预测,2030年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超千亿元。
 
  ►第三个思路是碳捕集与碳封存(CCUS)。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的调查,碳捕集与碳封存技术的应用,能够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20%-40%。
 
  而据《全球碳捕集与封存现状报告2020》认为,水泥、钢铁和化工行业属于最难脱碳的行业,如果不采用碳捕获与封存技术,这些行业几乎不可能实现净零排放。对于这些减排难度较大的行业来说,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是最成熟,成本效益最好的选择。
 
  不过,碳捕集目前依然在成本高、成果小的早期阶段,美国目前有38个CCUS商业设施,占全球总数过半,年二氧化碳捕获量约2500万吨。中国目前仅部署10个示范项目,累计封存二氧化碳量约200万吨。
 
  总的来说,无非就是源头减少、末端处理,以及末端利用三个大的办法,与传统环保产业的思路也差不太多。
 
  机遇仍然大于挑战
 
  好消息是,总体来看,碳中和对环保企业来讲仍然是机遇大于挑战。
 
  就像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在今年4月的“2021中国环境技术大会”上说的,中国的环境治理,最大的特点就是“一锅出”。
 
  在国外,发达国家是先完成了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然后再完成环境治理,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最后才开始应对气候变化等等这样一些工作。
 
  而在中国,所有的事情都是“一锅出”,既要推进经济发展,同时也把应对气候变化目标明确提出来,此外环境治理任务还没有完成,生态保护修复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实际上是多项任务的协同推进。
 
  这样一来,就意味着中国不可能不要经济发展,单纯为了环境治理,或者碳中和,把工厂什么的都关停了。
 
  既不能关停工厂,又要实现环境改善和碳中和,怎么办?只有一条路——依靠技术,把工厂治理好,让它既能正常生产,又能降低排放。
 
  这里边,就是环保企业的用武之地,如果你有先进的技术,能够实现污染减排,或者降低碳排放,还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那肯定会受到市场的热烈欢迎。
 
  另外,目前来看,碳中和虽然无处不在,但主要还是在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行业影响比较大。相对于环保行业来讲,也就是大气治理领域,以及工业治理领域的影响较大,对于传统的市政环保市场、污水处理市场影响似乎还没那么大。
 
  就像生态环境部部长所说,“十四五”期间,除了在战略层面要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以外,在战术层面,还要做到七个字——减污、降碳、强生态
 
  其中,“减污”就是降低污染物排放,它又可以概括为九个字——提气、增水、固土、防风险
 
  而这些,也将是环保企业的机会。比如,“增水”就是要增加好水,增加生态水,改善水生态,这里面就有污水资源化的空间
 
  总的来说,碳中和对各个产业肯定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环保产业自然也不例外。但如果把握得当,转变思路,这未尝不是一次“弯道超车”的好机会。
 
  关键还是在于技术,只有拥有好的技术,能够解决市场的难题和痛点,才能真正构筑起企业“护城河”来。
 
  只有技术,才是真正的立身之本。(注:原文有删改)
 
  原标题:碳排放降低,污染物也少了!碳中和会让环保企业“失业”吗?

热门评论

上一篇:潜在市场6500亿以上但释放空间有限:矿山生态修复难在哪?“十四五”前景如何?

下一篇:IIGF观点 | 中国上市企业ESG信息披露标准及企业ESG信息披露建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