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再议省级环保集团现象:不用过于担心平台市场通吃

2021/8/30 9:58:43
19801
来源:绿谷工作室 谷林
关键词:环保集团环保企业
导读: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市场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市场化不是万能的。市场化偏爱商业部分,公益性内容还是需要政府来承担。
  不久前,《各省市纷纷成立环保集团,是市场危机还是转机》引发广泛关注和评论,为了进一步梳理这个话题,今天特别推出第二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更多参考。
 
  各地成立环保集团背后的非市场化考量
 
  在之前的文章和后面的讨论中,对于省市级纷纷成立环保集团,大家达成了一致的理解,即如中国固废交流群网友方朝军所言:
 
  “在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建设美丽中国、振兴美丽乡村、长江大保护等成国家战略任务的大背景下,各省市成立环保集团,是必要的政治考量;其次,PPP热潮中,因为战线过长,很多投资主体因各种原因导致项目不能持续推进,必须要由地方政府进行“托底”,组建自己的环保集团,更利于解决问题。”
 
  网友老树007对此用更通俗化的语言进行了解释和补充:“总的来说就是,环境治理资金缺口大,政府付款难;厂网河湖责任大,企业不敢总包。以前胆子大、敢总包的民营企业都控制权转移了。各省市环保平台公司依靠政府在政策、土地、资产方面的大力支持,希望能借到足够的钱,从而承担更多的环境责任。虽然后续发展的结果还很难说,但它是地方政府主动推动环境治理的信号。”
 
  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认为:在行业市场化过程中,BOT模式因为既能解决政府的投入缺口,企业又能拿到稳定收益的项目,成为市场主流。但单一的BOT模式,并不能解决公益性强或系统性整合类的环境治理业务,比如以提质增效为目的的厂网一体化这样的系统性任务。
 
  薛涛介绍,对于污水BOT投运企业来说,特许经营模式会使得企业其实内心希望进水浓度低,收集量不足,而无论按合同还是其实际能力特许经营企业都不该也无法直接而参与投资大,营利模式不清楚的管网。没人愿意做,只能由各地政府来做,当ppp不能完美解决时,厂网一体化的市级地方水务集团反而在应对提质增效时候更加从容,这是客观的现实。
 
  可见,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市场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市场化不是万能的。市场化偏爱商业部分,公益性内容还是需要政府来承担。所以当问题升级的时候,市场化失灵的问题会更加常见。在这种情况下,市级环保集团就如一个大菜篮子,装一些盈利状况好的菜,也装一些不好的菜,从而实现内部平衡。而省级环保集团目的则在于弥补一些短板城市乃至农村的环境治理缺口,也有它发起的合理性。各省市成立自己的环保集团,就是在弥补行业发展过程中,单纯依靠市场化所带来的不足。
 
  PPP一线工作者田寒星认为,前期市场,特别是PPP发展过程中造成的一些问题,只有统一划归省级政府才能更好解决。其中核心问题是不少省、地级市、州、县级市的财政无力补给,支付能力不足。如果不做大一统的考量,一些财政能力好的区域有钱补贴,或许可以活着,但活得并不好;财政差的地方,可能会进一步激化固有矛盾——与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的矛盾,整体规划的乡村建设可能就成为一句口号。这是任何一个省都不愿意看到的双输局面。
 
  所以,各省成立环保集团,或许不是行业当下的最优选,但一定是当下解决县级市(政府投资项目)最值得尝试的方式之一。现在的省级集团模式,可以称为阶段性的权宜之计。即便有问题,也不能坏到哪里去了。其实平台也有平台的难处,无论省市,各有各难,重庆环保集团的村镇污水案例就是个典型,值得思辨。当然,从目前来看,短时间破局是不可能的,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发展和检验。
 
  省级环保集团能市场通吃吗?
 
  各省市成立自己的环保集团,有切实的考量,但对于市场大多数企业来说,更关注的是,省市环保集团到底会对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会不会形成新的区域垄断和市场分割。
 
  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企业人士对作者坦言:“肯定会有一些这方面的影响,但各省级平台无论从成立初心,还是实际业务操作来说,其实都存在着不小的‘掣肘’,不可能在其区域内市场通吃。”
 
  他介绍,就其所了解的情况,一些省市的环保集团,仅有集团的概念,并没有具体的业务内容。真想去做一些具体业务,不仅要看它里面装的是什么,更需要真刀真枪地去拼市场。
 
  在薛涛看来,实际市场里,也不会存在按照企业级别来比大小王的情况。他介绍,环保项目的事权决定权在地级市及县级市。如果不是雪中送炭,当争抢收益性好的项目企业也并不能靠级别高通行天下,各层级之间的国企的竞争仍然十分激烈。至于公益保障性托底的任务,又不是所有企业感兴趣的目标了。
 
  之前的文章里也提到,对于各省级环保集团来说,虽然在省级政府的支持下,有资金、技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但它们真正的竞争对手是类似长江生态、中节能、光大环境这样的大央企以及北控水务、首创环保集团这样的拥有全国市场前沿地位的地方国企。
 
  北控水务执行董事、执行总裁李力就此话题与作者交流时介绍,在当前的市场形势下,北控水务与首创环保集团这样的市场化企业正面临中央军和地方军的两面夹击。这是市场化企业都要面临的问题。李力认为,现在的企业发展逻辑,尤其在我们市政公用领域,在环保行业,既有市场化属性又有行政化属性,原来靠企业单打独斗的模式必须转变为合作模式。现在,北控水务非常重视跟中央军和地方军的合作,也在寻求积极与双方进行合作。
 
  即使有省政府支持,在项目招投标方面,国家有招标投标法来管理,省级环保集团也必须依法参与竞标。而在具体的业务拓展上,苏州苏科创投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宋灿辉介绍,央企在地方的运营项目,沟通协调难度其实很大。比如之前,某国家中心城市曾计划和一家央企合作,双方签订了战略协议。但是最后两家并没有合作成功,而是地方政府成立了自己的生态环境投资发展集团。
 
  之前作者曾采访过一位省级平台的负责人,他对作者介绍:这一级的平台其实挺难做。一定角度上,它们处于央企和民企的中间,处境比较尴尬,甚至有时候,优劣势也有所悖反——虽然在地方有更深厚的资源,也有足够的资金和品牌优势,但从另一方面,其融资能力不如央企、机制灵活性也不如民企。事实上,即使有了省政府的背书,在省内各市的业务推进也并不如大家常规想象的那么好做。为了打开市场,他们专门成立了各地攻坚组,命令市场人员以死磕的方式实现项目推进。
 
  另有一位企业人士介绍,省级环保平台要想做起来,主要还是要看省委书记和省长重视程度。比如一些地方,省长将除了省会市外的所有省内资源都划归城投公司,以支持其省级平台发展。
 
  薛涛认为,政府支持是一个原因,各省市环保平台自己的作为也决定着其市场发展。一些平台即使获得了很大的支持,却最终蜷缩在本地,仅仅能成为地方一霸。相反,如果有好的带头人和治理机制,以及地方政府的信任支持,也有平台企业获得大的发展,比如瀚蓝环境起家只是佛山市南海区的供水公司,但它在金铎总裁的带领下,早已经走出南海、佛山甚至广东,发展成绩和发展势头有目共睹。
 
  对省级平台的合作畅想与一点担忧
 
  薛涛介绍:常规来看,省市环保平台公司主要任务是完成投融资和项目管理,不少公司在后者还需要专业力量扶持,发展到技术细节本身也不是它们的主要任务,在此,这些平台公司与民营企业应该会有合作空间,尤其是一些注重科技创新的专特精新企业。
 
  宋灿辉表示,在央企入局的格局下,地方环保对技术合作的需求程度会更加强烈。相比央企,对于产品和技术都有独特优势的专业公司来讲,地方环保平台或许是更容易合作的伙伴。
 
  宋灿辉认为,各省市成立环保平台,有利于技术的创新和市场发展。央企的创新和技术革新已经比较稳定,地方政府成立平台公司,或可形成鲶鱼效应,对技术创新和进步是一个较好的机会。
 
  在他的设想里,三方的合作模式是:地方平台公司持有资产、央企通过资本投资和经验的形式切入,产品技术服务型的民营企业进行技术赋能。
 
  也许这是个美好的图景,但前述的企业资深人士提出了他另外的担忧。
 
  他介绍,基于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等政治考量,环保督察的现实压力,以及提振经济的追求,给地方政府组建自己的环保集团提供了更多的理由和动力。而纵观产业发展历史,环保产业市场化的过程,其实正是政府解决环保服务资金困境过程和政治压力的过程。当压力得以缓解,尤其是在尝到环保平台的经济蜜糖之后,地方政府有没有可能产生更大的胃口?环保产业的市场化会不会出现一些转向?
 
  事实上,自2017年下半年以来,一些地方也出现了政府回购执行中的BOT 项目事件。比如:
 
  2018年6月,黑龙江国中水务全资子公司昌黎县污水处理厂被昌黎县人民政府要求提前解除2004年签署的BOT 合同。
 
  2020年11月,安徽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回购安徽国祯环保的芜湖市天门山污水处理厂BOT项目。
 
  今年1月,万邦达退出内蒙古乌兰察布BOT项目,由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政府以13.41亿元进行了回购。
 
  今年2月,江苏泰州市对外公开江苏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情况,泰州市姜堰区筹资2.38亿元回购了桑德集团8座特许经营的污水处理厂,交由政府城投平台旗下的水务公司和PPP项目公司运营。
 
  前述资深人士认为,这或许不会成为趋势,但其中的隐忧还是值得重视。
 
  薛涛介绍:“BOT项目垄断性好,现金流又稳定,虽然有收款问题,但总体上是一种保证企业20年至30年稳赚不赔的好生意。这样的好买卖在各行业看来,都不会是常态的机会,以后面临的发展困难可以说是一种回归,对外突出差异化竞争、服务提升和商业模式创新,对内的核心则是看机制优化,应该不会有像以前一样容易扩张的时代和简单一致性的市场打法了。”
 
  薛涛认为,环境企业需要营销,需要品牌,需要技术服务,需要系统性升级,需要厂、网、河的管理能力,这一切都要企业能深入发展成政府无法不依赖的能力。
 
  在大家看来,面对各省市环保平台的成立,无论对于它们自身,还是中建、中铁这样的央企,还是北控水务、首创环保集团这样的全国化地方国企,以及更多的民企,生态合作都是发展的关键词。在针对需求解决问题、办实事的基础上,如何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互补,形成大企业领军的“航母舰队”或许是值得期待的事情,也许也会有不少曲折,而作为民营企业,如何能发挥自身的专精特新,找到其被选择合作的价值,是这个时代下必须的选择。
 
  原标题:再议省级环保集团现象:不用过于担心平台市场通吃

热门评论

上一篇:IIGF观点 | 绿色供应链金融国内外经典案例分析及发展建议

下一篇:“六脉神剑”一之投资拓展:生态环保企业应如何主动出击,把更多好项目拿到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