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环境产业2021启示录:小铲子亦可掘金

2022/1/4 10:28:07
19424
来源:E20水网固废网 绿茵陈
关键词:环境产业环保企业
导读:截止目前,2021年正式上市企业已近30家。这是宏观环境雨露均沾的恩惠:2019年6月科创板开板,2020年6月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改革,但更是环境产业创业者们和他们的团队奋斗不止,为自己赢得的生机。​
  2021年的环境产业,大事件不少,本质上都是近年来已经显现的趋势的进一步体现:央企国企继续入局、整合加速、行业进一步集中、资本退潮、龙头公司被迫战略升级……老巨头稳坐钓鱼台,跨界布局八面玲珑,新玩家挤破头,撒钱扩张为求一席之地的时代一去不返。
 
  在作别往日的氛围中,环境产业也在生发出新的希望。虽然未来有不确定性,但只要人类在环保、生态的征途上不停止脚步,那环境产业就不会停止脚步,已经发生的一切,在今后或许会被看做是一种迭代。
 
  产业的新趋势之一是:环境公司在A股IPO的数量延续了去年的态势,截止目前,2021年正式上市企业已近30家。这是宏观环境雨露均沾的恩惠:2019年6月科创板开板,2020年6月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改革,但更是环境产业创业者们和他们的团队奋斗不止,为自己赢得的生机。
 
  2021年上市的典型环境企业
 
  从1月开始,中邦环境、华骐环保、太和水、园林股份、海天股份、建工修复、深水海纳、元琛科技、盛剑环境、力源科技、百川畅银、英科再生、世茂能源、青达环保、唯赛勃、倍杰特、深水规院、正和生态、卓锦股份、中兰环保、大地海洋、浩通科技、仕净科技、超越科技、天源环保等公司,接二连三正式迈入资本市场。
 
  令人高兴的是,他们几乎都是E20环境产业圈层的成员,让我们有机会看着他们一路走来。
 
  这些公司上市以科创板、创业板为主,少数几个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如果说过去环境产业是水大鱼大,那么现在大的机会确实没那么多了。水大鱼大时代的代表企业在上一波上市潮及之前就已实现鱼跃龙门,如国祯环保(现名节能国祯)、博天环境、中持股份、鹏鹞环保等。
 
  今年的上市公司展露出的勃勃生机告诉行业:一根针能捅破天,细分领域的成功也是实实在在的成功。
 
  如建工修复作为国内最早专业从事环境修复服务的公司之一,经过十余年发展,已成为一家具有较强技术水平、研发实力和项目实施及管理能力的企业,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形成了以土壤及地下水修复为核心、水环境和矿山等生态修复并举的战略布局,业务范围涵盖环境修复相关的咨询、设计、治理、运营、管理等全产业链条。
 
  如华骐环保在曝气生物滤池(BAF)相关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核心工艺技术,是具备提供基于BAF工艺技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的专业服务商。
 
  还有专攻水下生态修复的太和水,专攻填埋气发电的中兰环保,做垃圾填埋气治理的百川畅银,从事生活垃圾处理热电联产的世茂能源,以及进行废矿物油等危废收集处置的大地海洋,从废弃物中回收贵金属的浩通科技,和从半导体行业污染治理扩展到其他精密制造业的仕净环保等。
 
  这些企业都立足于自身的人才优势和技术实力,精确选择了自己的竞争赛道,凭借差异化的竞争策略,通过深耕逐步形成了较强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地位。
 
  如果你只有一把小铲子
 
  与一些更加财大气粗的公司相比,这些细分领域的企业并没有特别的资金、资源优势,就像一群掘金者,有的人有挖土机或者大铲子,这些公司手里其实只有一把小铲子。
 
  对照环境产业创业者,我们从掘金者的故事说起。
 
  掘金者的目标是要找到地下的金子,但是不知道它埋在哪里,也不知道埋得有多深。运气好的话,可能会偶然走在路上,就在草丛里捡到金子;运气不好的话,在地底挖一辈子,依然两手空空。
 
  可能因为没有资金,或者没有人脉,总之,这位掘金者只搞到了一把小铲子。一个人,加上一把铲子,开始了寻找黄金之旅。
 
  现在,有两种选择摆在TA面前:一是留在一个地点,挖一个大坑,但是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挖到地下的金子;二是每个地点挖三到五米,如果找不到金子,就换个地方再挖。结果挖了几百个小坑,而不是一个大坑。
 
  推而广之,对于细分领域的环境产业创业者来说,也有两种策略。
 
  策略一:认准一个方向,不断地挖坑,通过长期重复性的付出,创造价值,赢得他人的信任,把服务和产品销售出去。
 
  策略二:四处出击,到处挖坑,将有限的资源分散使用。这时,创业者期望自己的眼光很准,能找准地方,一旦将产品投入市场,就立刻能打开销路。因为自己的铲子很小,如果金子埋得很深,就不会有第二次机会。
 
  我们常说有的人“出生时含着金钥匙”“出生就在罗马”,有的公司也一样,诞生之日就“系出名门”,带着大铲子甚至挖土机来到环境产业掘金。因为铲子大,它挖一下,顶上别的公司挖十下、百下,那么它可以多挖几个地方,成功几率高出许多。
 
  许多初创的小公司只有一把小铲子,其他的都要靠自己。这种时候,不要采用第二种策略,因为埋得浅的金子都被“大铲子”或者幸运儿挖走了,不会留给你的。
 
  事实上,创业公司的机会就是在一个方向不停地挖。当然这样做会比较辛苦,而且挖很久也不一定能找到金子。但是不管怎样,这是可能奏效的方法。
 
  因为,偌大的行业,肯定不止你一家公司在找金子,是所有人都在找金子。容易找到那些的金子,几乎可以肯定,一定已经被别人捡走了,或者挖走了。那些有高级设备的人,四处出击,把埋得浅的金子,也挖得差不多了。那么,较小的公司采用第二种策略实际上是无效的,就算你挖一千个小坑,也找不到金子。
 
  小公司可行的策略,就是认定一个方向,认定一个领域,坚持往下挖,直到挖成。很可能还是不会找到金子,但是在往下挖的过程中,可能会找到其他有用的矿物。而且,由于长期地在这个细分领域奋斗,这公司会对领域一切极其熟悉,变成这个领域的专家。其他人、机构遇到各种问题,也会来征求意见。
 
  比如今年上市后股价翻了几番的倍杰特,多年来深挖高盐度工业废水治理,做到深度处理以及资源回收利用,变得很有竞争力,现在还能成功提取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赚钱能力出众,也成为公认的领域专家。倍杰特近期中标的一个项目是山西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园水处理及再利用项目设备采购及相关服务招标(蒸发结晶单元)。
 
  去年的上市公司其实已经有了这个特点:那些没有大铲子和挖掘机的公司,在一个细分领域奋斗不止,也可以掘金成功,如万德斯、金科环境、路德环境(详情点击:今日万德斯成功登陆科创板,开启发展新篇章;金科环境成功登陆科创板;路德环境:登陆科创板  用创新坚守高含水废弃物治理)。
 
  另一方面,时代的风沙来临的时候,小坑都会被掩埋,只有大坑会留下来,成为地面上难以磨灭的印记。或者,随着时间流逝,小坑都会慢慢荒芜,野草覆盖,人们再也无从发现它们,只有大坑、深坑还能被后代的人们辨识出来。
 
  也就是说,哪怕细分领域的公司在奋斗多年后依然没能上市,没能获得财富上的成功,也会因为它在自己所在的领域,坚持不懈挖出大坑,创新了细分领域的技术或服务模式,留下痕迹,为后来者做一些指引,从而被行业记得。
 
  企业的天赋也是积累出来的
 
  在细分领域的一个方向上持续深挖的过程,也是在积累企业的专长和优势。
 
  大家都听说过一万小时理论,即人的天赋是培养起来的。其实对企业来说也一样,企业能够拥有某个领域的优势,能够做好产品,也是在漫长的过程中,团队不断经历痛苦,不断尝试失败,不断学习从而培养起来的。在如今的时代,环境公司想要这样的天赋,从细分领域起步专注培养更靠谱些,一招制敌的大招基本是不靠谱的。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就跟人的成长一样,很多事情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要做成做好,需要不断的坚持,需要强大的韧性,就像前面说的,持续不断在一个地方“挖坑”,而不能挖一下换一个地方。
 
  企业的创始人们都会有一个美好的、宏大的意愿,有强烈的热情,但怕的是只有三分钟热度,这样的话,是没有办法为自己的企业积累“天赋”的。前面提到的今年上市的30来个公司,大都有在一个领域十数年耕耘的经历,即使有一些运气特别好的,从创立到上市不足十年,那也是因为它们在同一个领域挖坑挖得更有效率——一万小时理论也适用于企业。
 
  不管在哪个细分领域,如果能坚持下来,过程不见得轻松,但肯定特别有价值,公司发展的基础就是这么打下来的,公司的所谓基因也是这么来的。基础不扎实,怎么可能迈向更高的台阶?看到那些成功的环境企业接连IPO,大家都很激动。但是人家的内功练了多长时间是大多数人不知道的。为什么大家只能看到越长越高的树?如果你能看到土地下的根,那才是你的灵气,你的福分。
 
  这可能就是这两年来上市公司的名单,告诉我们的一些道理。
 
  最近这些年来,从产业里“失败者”的教训可以读出,各有各的不幸,但增长有共同点可循。行业大规模增长,就是我们常说的一种“红利”,在中国,过去二十年被认为是城市化乘上人口红利的二十年。环境产业受益匪浅,尽管增长曲线的斜率不同其他行业,但这个红利同样存在。基于中国经济飞速增长和巨大人口基数的红利,市场自身扩容很容易就带动行业内公司实现增长。
 
  历史上总会有开一线窗户的机会,然后那窗户就关闭了,这才是常理。不管环境产业发生多么大的变化,一些粗浅的道理永远不变,机会与希望永远存在。每次我们觉得行业没有创新的时候,很多创新都来了,很多默默挖坑多年的企业就登场了,它们找到了它们的金子。这是面对今年这些上市公司名单时,我的感慨。
 
  今年绿谷还曾采访了一批80、90后环境产业创业者,金控数据、博汇特、苏科环保、中源创能、创臻环境、盖亚环保、尼科控股、亚德环境、博泰环保、力鼎环保、涞澈科技、雷茨智能、华夏青山等公司年轻的创始人们,正挥动他们手中的小铲子,为细分领域打开新的局面。
 
  环境产业发展至今,一次次的热潮塑造了如今的格局,当某些方面的红利消失,市场回归理性,随之而来的是淘汰和自我净化。这可能是已经躬身入局的人们必须接受的一种常态,并与之相处。而那些真正勇敢、独特、有创新意识、有毅力和耐心的企业家们,才能走到最后。
 
  原标题:​环境产业2021启示录:小铲子亦可掘金

热门评论

上一篇:2021年环保市场节奏起飞!三频共振刷出年底答卷

下一篇:多家企业布局,钠离子电池或加速商业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