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印发:到2025年,建成省级绿色园区50家以上
- 2022/1/20 14:24:06
- 13897
- 来源:江西省人民政府
- 关键词:大气污染防治碳减排
1月19日,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和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江西省“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
《规划》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新进展。以强度为主、总量为辅的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体系基本形成。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部分区域和重点行业碳排放实现达峰。绿色低碳试点示范建设取得良好成效,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不断增强。
“十四五”江西省应对气候变化主要目标如下:
——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控制在58%以内,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8. 3%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2020年降低14.5%以上。
——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得到有效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增速进一步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指标,推动部分区域二氧化碳排放达峰。
——工业领域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指标,推动部分工业行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
——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取得积极进展,基本摸清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排放现状,能源和废弃物领域甲烷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建筑节能水平有效提升,建筑设计标准逐步提高,全省城市建成区内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基本级建设标准,可再生能源应用面积稳步提升,公共建筑节能能效运行体系逐步完善,运行管理水平普遍提高。
——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营运车辆、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二氧化碳排放水平降低,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车辆和出租、城市配送车辆中新能源车辆的比例稳步提升。
——林业碳汇能力持续增强,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以上,活立木蓄积量达到8.0亿立方米;湿地保护率达到62%以上。
——适应气候变化水平显著提升,社会公众适应气候变化意识显著提高,气候适应型城市示范作用明显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国土绿化、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防灾减灾体系等相关工作协同性进一步增强。
——应对气候变化管理制度和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初步实现与金融、产业、能源、环境等相关领域政策的协同,各类低碳示范试点取得新成效,应对气候变化治理能力有效提升。
展望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适应气候能力显著增强,法规政策和技术体系更加健全,应对气候变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高标准建成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规划》实施措施:
推进开发区循环化发展。优化开发区空间布局,依法依规做好各类开发区调区扩区、设立化工园区审核事项。推动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促进废物综合利用、能量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使用,推进工业余压余热、废水废气废液的资源化利用,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积极推广集中供气供热。
支持开发区建设绿色园区,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积极创建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支持井冈山经济开发区等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到2025年,全省80%以上的省级以上开发区实施循环化改造,建成省级绿色园区50家以上、绿色工厂200家以上。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流通体系。加快构建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为骨干,普速铁路、普速公路、水运为支撑的多层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城市物流基础设施布局,推进多式联运型和干支衔接型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推行物流装备标准化,提高水路、铁路货运量和集装箱铁水联运量。
到2025年底,水路和铁路货运量占比达到15%。大力发展江海联运、铁水联运和公水联运。加快综合货运枢纽集疏运体系和多式联运换装设施建设,逐步实现主要港口核心港区铁路进港,畅通多式联运枢纽站场与城市主干道的连接,提高干支衔接能力和转运分拨效率;创建一批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城市。加快发展商品汽车滚装运输,加快构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络和末端网络。
推进有条件的地方在垃圾分类收集、回收、转运和分拣、处理等环节与再生资源回收实施“两网融合”,开展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示范。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推进快递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
强化非化石能源供给。系统开展全省非化石能源情况调查摸底。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进一步提升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装机占比和发电量占比。
到2025 年,新能源发电装机力争达到3200万千瓦以上。加大抽水蓄能电站项目选址和前期工作力度。积极引入优质区外电力。积极跟踪核电技术和国家政策走向。大力推动先进储能、氢能等新技术发展,提高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的消纳能力。
鼓励利用可再生电力实现建筑供热(冷)、炊事、热水,逐步普及太阳能发电与建筑一体化。结合农村资源条件和用能习惯,大力发展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推进用能形态转型。
控制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实施工业能效赶超行动和低碳标杆引领计划,加强高能耗行业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管控。推动高耗能项目节能改造,加速淘汰二氧化碳排放高的落后产能。开展能效和污染物排放对标活动,深入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
到202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13.5%。引导有条件的企业采用国际先进环保标准生产,深化开展低碳产品认证。加快淘汰2000吨/日及以下普通水泥熟料生产线,产能利用率较低的地区加快淘汰2500吨/日及以下普通水泥熟料生产线。
鼓励采用电石渣、造纸污泥、脱硫石膏、粉煤灰、冶金渣尾矿等工业废渣等非碳酸盐原料替代传统石灰石原料,加快推广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和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技术,适度发展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发展散装灰泥、高等级水泥和新型低碳水泥。
统筹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建立健全江西省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制定并实施全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施意见和碳达峰实施方案。
科学分解目标任务,推动各地各部门落实工作部署要求。加强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解读和宣传引导,将碳达峰碳中和知识培训纳入领导干部培训和国民教育重要内容。统筹确定各设区市碳排放强度目标,定期对各设区市目标完成情况开展评估考核。
相关资料下载:
江西省“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pdf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