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汛期污染也要治理了!生态环境部将开展汛期污染强度排名

2022/2/23 9:55:04
21905
来源:环保圈 伏波望族
关键词:污水处理水环境治理
导读: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开展汛期污染强度分析推动解决突出水环境问题的通知》,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开展汛期污染强度监测分析。由此,汛期污染治理,也将成为环保产业的新兴赛道之一。
  经历了“十三五”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旱季的问题基本解决了,接下来就该轮到雨季了。
 
  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开展汛期污染强度分析推动解决突出水环境问题的通知》,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开展汛期污染强度监测分析。
 
  根据这些监测分析的数据,生态环境部将定期公布汛期污染强度前50名国控断面及其责任地区清单。
 
  对于清单上的突出问题,生态环境部将按照《水生态环境问题发现和推动解决工作机制(试行)》的有关要求,实施清单管理、跟踪督办、逐一销号。
 
  同时,生态环境部还要求,各地要坚决依法查处各类借汛期排污的违法违规行为,并向社会公开。
 
  1.生态环境部将开展汛期污染强度排名
 
  2月21日,生态环境部公众号发布文章《生态环境部指导各地开展汛期污染强度分析 推动解决突出水环境问题》,公布了即将开展汛期污染治理的消息。
 
  之所以出台这一文件,是因为经过了几年努力,全国水环境质量已经明显改善。但部分地区的面源污染逐步上升为主要矛盾,一些地方旱季“藏污纳垢”、雨季“零存整取”等问题突出。
 
  汛期污染如何治理?首先是要摸清底数。生态环境部要求,各地要开展汛期污染强度分析。
 
  所谓“汛期污染强度”,是指某断面汛期首要污染物浓度与考核目标浓度限值的比值,它主要反映监测断面汛期污染程度与水质目标之间的差距,有利于精准识别平时水环境质量较好、汛期污染物浓度大幅上升的情形,分清相关行政区域面源污染防治责任。
 
  这里边的“汛期”,涵盖了河流一年中有规律发生洪水的时期以及河水上涨至回落到某一水位的时段。
 
  如何监测?生态环境部要求,各地要从实际出发,以汛期水质劣于Ⅴ类河流断面、劣于Ⅲ类饮用水水源地断面等为重点,选取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或其他便于监测的特征指标,因地制宜开展汛期污染强度监测分析。
 
  也就是说,重点监测对象是劣Ⅴ类河流断面,以及劣于Ⅲ类的饮用水水源地。重点指标是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
 
  在具体工作开展上,已经建有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国控断面,要充分利用自动监测数据,识别汛期首要污染因子及其最大污染浓度,开展汛期污染强度分析。
 
  还没建有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国控断面,参考手工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对于省控及以下断面,则可以参照国控断面的做法开展监测分析。
 
  这意味着,无论是国控断面还是省控断面,自动站还是手工站,都要开展监测。
 
  基于这些监测数据,生态环境部将定期公布汛期污染强度前50名国控断面及其责任地区清单。
 
  对于清单上面的突出问题,生态环境部将按照《水生态环境问题发现和推动解决工作机制(试行)》的有关要求,实施清单管理、跟踪督办、逐一销号。
 
  同时,生态环境部还在治理方面提出3项要求:
 
  1、鼓励各地探索将汛期污染强度纳入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有效推动上下游协同治理;
 
  2、对汛期污染强度高、城乡面源污染防治相对落后的地区,督促指导当地认真组织溯源排查,扎实整治城乡面源污染;
 
  3、对各类借汛期排污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依法查处并向社会公开。
 
  简单总结一下,对于汛期污染,第一步是监测,第二步是治理
 
  其中重要的一个抓手,就是“汛期污染强度前50名国控断面排名”。
 
  基于这一排名,突出问题会“挂牌督办”,违法排污要向社会公开,强度高的地方可能还要对强度低的地方进行流域横向生态补偿。
 
  像是安徽、浙江两省的新安江流域补偿,动辄涉及资金几亿元,估计谁也不想因此而增加补偿费用吧。
 
  从历史经验上看,污染物质量排名一直是生态环境部的一个重要抓手,此前的“地表水质量排名”和“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指数排名”两大排名,在治理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的过程中都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2021年12月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前20位和后20位城市名单。图片来源:生态环境部

 

  这一次,生态环境部在治理汛期污染时又祭出了排名这个“大招”,相信也将起到明显的作用吧。
 
  对于生态环境部此举,有人评论称:这是水污染治理的一个重要突破!
 
  2.旱季“藏污纳垢”,雨季“零存整取”
 
  治理汛期污染为什么提上议事日程?因为这一问题已成为水污染治理的痛点和难点。
 
  本来下雨时生态环境容量应该增大的,结果因为污染物也增多,反而导致了黑臭加剧。
 
  记得以前曾经参加过水利系统的一个会,听到有专家说,每次下大雨,上游的污染企业总是趁机排污,导致下游水污染严重,鱼虾死亡。如果企业要偷排,能不能不集中在一个时段一起排放?这样对下游水质的破坏也能轻一点。
 
  这个听起来有点黑色幽默的段子,却真实地反映出现实的无奈。
 
  各地也曾经发生过多起因为暴雨导致的环境污染事件。
 
  去年5月,江苏省也曾经因为汛期水质恶化严重,派遣省级汛期水质提升专项督察组,对徐州、淮安、宿迁三市开展汛前专项督察。
 
  对于这些问题,生态环境部也早就注意到了。
 
  2021年3月,生态环境部召开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水生态环境司司长表示,黑臭水体治理有3个短板,其中之一就是“初期雨水污染严重”。
 
  “一些地方雨水管网旱季‘藏污纳垢’,雨季‘零存整取’,一些地方城乡结合部存在垃圾随意倾倒现象,这就导致汛期污染比较严重。”他说。
 
  在他看来,这里既有基础设施不健全的原因,也有我们一些城市管理混乱的原因。
 
  这些问题,都是“十四五”要重点解决的。
 
  其实,去年11月,生态环境部就曾经试着发布过全国汛期污染强度的排名。
 
  11月1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前三季度全国水环境质量情况,其中“附件3”就是“2021年1-9月汛期污染强度前50名断面清单”。
 
  ▼2021年1-9月汛期污染强度前50名断面清单。图片来源:生态环境部
 

 

  11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又发布1-10月全国水环境质量情况,其中“附件3”也是“2021年1-10月汛期污染强度较大的国控断面清单”
 
  ▼2021年1-10月汛期污染强度较大的国控断面清单。图片来源:生态环境部

 

  从2021年前10个月的情况看,全国汛期污染强度较大的前50个国控断面分布在21个省份,显示范围还比较普遍。
 
  其中,断面较多的省份为云南(9个)、山西(5个)、江西(5个)。
 
  众多断面中,湖北省恩施州江口村断面的首要污染物为总磷,其考核目标限值为0.10mg/L,汛期最大浓度为3.30mg/L,汛期污染强度达到了33.0。
 
  3.汛期污染治理将成环保产业“新赛道”
 
  生态环境部开始治理汛期污染,对环保产业有什么影响?
 
  首先肯定是监管加强了。
 
  汛期污染中,原因之一其实就是污水处理厂溢流。雨季污水处理厂进水量大增,导致超负荷运行,经常会造成污水处理厂溢流。
 
  这一因素,在各地治理汛期污染时也经常是重点考虑因素之一。例如,去年邢台市在加强汛期水污染防治时,就要求“加大污水处理厂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污水处理设施正常稳定运行,督促污水处理厂提前加大收水量,腾出管道余量,加大运行负荷,做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其次,对于环保企业来讲,这其实也是一个商机
 
  汛期污染治理,虽然不能算特别新的东西,但提高到现在这样的重视程度,应该说还是第一次。
 
  参考以往经验,开始排名后,地方对于这一问题往往会极大地提高重视。
 
  而地方一旦开始重视,势必会将推动这一问题的治理和解决。
 
  也就是说,开展汛期污染强度排名,有助于释放这方面的环保治理需求。
 
  治理的对象,主要还是面源污染,包括沿河畜禽养殖场、工业集聚区、涉水排污企业、尾矿库,以及污水处理厂等。
 
  治理汛期污染,将推动这些企业严格执行排放标准,提高污水的收集率和处理率,保证所有污水应收尽收,并且完全处理到位。
 
  而这,自然也将成为环保企业的机会。
 
  事实上,已经有环保企业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并且提前做出了布局。
 
  比如,早在2019年,中持股份就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王凯军教授团队就治理溢流污染为合作目标之一达成共识,成立研究中心并召开筹备会。
 
  基于这样的布局目标,中持还将温华环境收入麾下。因为温华环境研发的一体化多效澄清系统可以满足十几个场景模式下的供水、污水的应用需求,解决溢流排放下的增量水高效处理难题。
 
  未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相信将有更多的环保企业投身溢流污染的治理当中。
 
  汛期污染治理,也将成为环保产业的新兴赛道之一。(注:原文有删改)
 
  原标题:汛期污染也要治理了!生态环境部将开展汛期污染强度排名

热门评论

上一篇: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聚焦农村黑臭水体

下一篇:环保装备业的大方向有了 农村污水治理只等破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