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IIGF观点 | 推进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探讨和展望

2022/4/14 9:15:11
14851
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关键词:绿色金融垃圾分类
导读:本文将在梳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探讨绿色金融工具在旅游业可持续投融资活动中发挥的作用,并从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三个维度出发,对我国旅游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展望。
  旅游业是我国文化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能在满足国民日常精神需求的同时为当地居民和政府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提高和改善旅游景区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中国21世纪议程》提到,发展生态旅游业对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国内仍然缺乏具体的举措建议,以推进未来旅游业可持续的良好实践。本文将在梳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探讨绿色金融工具在旅游业可持续投融资活动中发挥的作用,并从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三个维度出发,对我国旅游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展望。
 
  一、旅游业与可持续发展
 
  1995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世界旅游组织制定的《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中指出“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实质,就是要求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成为一个整体”,即保持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生存环境一体化。这不仅要求在旅游业发展的环境、社会文化和经济三个方面之间建立适当的平衡,形成社会经济、环境质量、人文环境之间的良性协调,以保证其长期可持续发展。为了衡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使用了七个关键指标:创造工作场所、商业活力、生活质量、水、垃圾分类、节能和社区精神,并通过开发针对每个指标的解决方案,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可从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三个维度出发,联动各类利益相关方,推进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从环境和社会维度出发,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保护当地生态环境,防止出现环境污染等问题;其次,游客应该与目的地社区构建一种和谐的伙伴关系,通过旅游促进不同文化、地区之间的交流学习;最后,旅游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当地居民的支持,当地居民应该积极对外展示民俗文化和乡土文化,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营造良好的乡村环境。从治理角度出发,旅游公司应该加强对旅游业的利益相关者保护环境的思想教育和鼓励游客可持续消费的做法,注重长期利益而非短期收益,帮助旅游目的地创造就业机会。
 
  二、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旅游业带来的环境及社会风险阻碍其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规模日益拓展,对其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和社会人文带来了一定破坏,阻碍了其可持续发展进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旅游设施的建造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旅游设施的建造对许多自然区域的土壤环境构成了潜在威胁,包括栖息地的减少,自然湿地被填埋、水土流失等,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被严重弱化。第二,游客对旅游景区所在地区造成资源供给压力以及对社会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假期旅游导致短期内人口快速涌入景区地区,各个景区客流量远超接待能力,景区路线和资源超负荷承载,导致景区管理和配套服务失调失控。游客在给旅游景点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哄抬物价,而且过多的游客会与当地居民竞争可能本就供应短缺的能源、水资源等,这些都会对当地居民造成严重影响。第三,过度旅游对人文环境的破坏。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本地文化被融合、替代、摒弃,传统的风情和习俗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二)旅游业可持续投融资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展
 
  目前,我国旅游产业的融资渠道存在一定问题,资金链上的约束成为国内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现阶段我国多数旅游企业规模小,经营和财务管理随意性大,抗风险能力较弱;第二,因旅游风景区分属不同的行政部门管理,而且产权归属不清,旅游资源大都属于国家重点保护对象,其资产的不可抵押性,使金融机构出于审慎考虑而不愿过度介入;第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景点资源开发往往投资大,周期长,金融机构对旅游行业的经营管理、发展规划、项目开发、融资需求等不甚了解,对项目前景、预期收益、风险程度难以作出准确判断,难以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
 
  三、绿色金融工具支持旅游业开展可持续投融资
 
  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拓展旅游企业融资渠道。近年来,随着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发展,绿色金融逐成主流。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资产证券化等绿色金融工具不仅能拓展国内旅游业投融资渠道,而且还能在投融资决策中引入环保理念,敦促旅游业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引导其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
 
  (一)发行绿色债券
 
  由于许多国内旅游景区依托于良好的自然环境建设,因此具备一定的绿色产业要素,符合《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中天然林资源保护、动植物资源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和运营、生态功能区建设维护和运营等具体要求和条件。近年来,许多旅游企业已开始积极尝试发行绿色债券拓展融资渠道。据中财大绿金院不完全统计,2021年至今,绿债市场上旅游企业发行的贴标绿债12只,总发行规模49.3亿元,其中绿色公司债占比58.33%,绿色中期票据占比25.00%,绿色定向债务融资工具占比16.67%,平均票面利率为4.965%,发行人均为地方国有企业。从规模和数量上看,现阶段我国旅游企业的绿色债券整体发行规模较小,有待进一步拓展。
 
表1.2021年至今旅游企业贴标绿债发行情况

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二)设立绿色产业基金
 
  绿色旅游项目可以通过申请设立绿色产业基金寻求资金支持。这种方式由各大财团牵头,社会资金共同参与,需要项目方与投融资机构相互了解、高效对接,进一步建立起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文旅产融结合的长效机制。这一方式不仅能够促进构建完善的各地旅游产业投融资体系,推进旅游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还能够释放区域文化发展和旅游投资开发的巨大商机,从而进一步培育、打造知名旅游目的地品牌。
 
  2020年4月,甘肃省绿色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正式成立启动运营。基金总规模15亿元,由4家投资合伙人构成,该基金主要投资于甘肃省文化旅游产业领域。为确保该基金聚焦发力甘肃绿色生态文旅产业发展,甘肃省文旅厅对2019年以来建立的省文化旅游发展基金项目库全面进行了调整补充和完善。2020年,项目库已储备了全省计划建设文旅产业项目414个,总投资达2435亿元。其中,全省文化旅游产业重点建设项目106个,其他项目308个。基金管理人组织文旅项目专家深入到甘肃的多个城市对部分项目进行了调研和实地踏勘,初步筛选储备了10个有发展潜力、前期工作比较成熟、能够尽快启动建设的重点文化旅游项目。
 
  (三)绿色资产证券化融资
 
  资产证券化是主题公园和风景名胜区可采用的重要融资工具之一,旅游企业可将资产质量较好,具有发展前景,信用等级良好的旅游景点收费项目进行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包括但不限于各类门票收入,各类演出票务收入,各类交通收入(观光车、索道、缆车、客船等),酒店客房收入等。对于一些具有特色的自然景观、丰富的人文景观的旅游景区,景区收费项目初步建设完毕,普遍具有持续、稳定和可观的现金流,潜在发展空间大,预期收益好,符合资产证券化业务对基础资产的要求。现阶段,尚未有旅游集团发行过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这一融资模式有待进一步创新开发。因此,为支持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可将旅游景点收费项目资产进行证券化,以产生的现金流作为投资回报,从而吸纳各方资金投入到旅游资产增值开发过程中,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四、推进国内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展望
 
  2016年5月,在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上,时任国家旅游局领导表示,“未来,中国将更加注重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留住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旅游开发向集约型转变,更有效地保护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循序渐进,未来政府部门及旅游企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关措施:
 
  (一)创新利用绿色金融工具,拓展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融资渠道
 
  现阶段,旅游企业主要通过发行绿色债券、设立绿色产业基金等方式为其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融资,不论是融资工具还是融资机制均有待进一步创新发展。未来,随着绿色金融领域的不断深化,各方市场参与机构可基于绿色旅游项目融资特点,创新可持续旅游产业融资机制,协调各参与者的动机,吸引社会各方面资金。在融资工具层面,旅游企业可考虑发行绿色资产支持证券,在构建基础资产池、选择符合入池标准的绿色资产时,可考虑基础资产的分散度,明确绿色融资标准,选择更多符合条件的资产加入资产池,减少基础资产单一导致风险过于集中对绿色资产支持证券偿付本息的不利影响。在融资渠道设计和建设层面,旅游企业则需要充分把控违约风险与管理风险,同时兼顾旅游产业自身所能带来的环境效益,进一步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二)提升对ESG理念的重视,进行ESG相关信息披露
 
  ESG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指南,能有效推动组织从关注自身利益最大化转型为社会价值最大化。目前国内旅游业上市公司的ESG信息披露有限,整个行业需进一步提升ESG发展理念的重视。一方面,旅游行业的龙头公司应该率先开展ESG信息披露,以大企业带动小企业的方式,引发重视环境保护并优化组织效率的风气,从行动上证实满足ESG的衡量标准,降低组织的长期风险,才能确保行业可持续发展以及竞争力。另一方面,旅游企业应鼓励员工了解ESG理念的重要性,树立企业ESG偏好和完整信息收集的价值观和习惯,将环境和气候特定主题纳入旅游培训方案的学习课程,定期分析组织的治理状况以及制定改进组织治理的方案及对后续实施过程进行监督,从而全面推进旅游行业可持续发展。
 
  (三)推进ESG理念与旅游业结合,支持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环境层面,旅游企业需要在景区建设之前,对该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做出评估,坚持以保护为主,减少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旅游企业和旅游地经营者可为游客们提供野生动植物观赏平台,或组织环保公益活动,让游客直接参与到保护环境活动中,提高环保意识;此外,旅游企业还需积极开展绿色营销,采用无纸化宣传手段进行市场推广;在社会层面,旅游企业可紧扣参与体验感强、具有文化输出意义等要素,实现旅游产品的多样性,参照区域特色文化背景,制定明确的旅游主题,例如“非遗景区”、“红色文化”、“乡村体验”、“民俗风情”等,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助力当地文化向外输出;在治理层面,一方面需要旅游企业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支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另一方面需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要改变原来粗放的景区管理方式,向有效管理、保护性发展进行转变,包括规范市场秩序,进行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此外,在开放旅游后,旅游地管理人员需要对游客进行监督和提示,尊重和保护当地环境与文化,从而共同创建对景区文化保护性管理的良好环境。
 
  作者:
 
  程心如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长三角绿色价值投资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李雪雯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
 
  原标题:IIGF观点 | 推进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探讨和展望

热门评论

上一篇: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十四五”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的通知》

下一篇:3月生态环境标准化有哪些工作动态?一起来看重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