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张立:中国城市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治理实践与协同评估

2022/5/24 14:39:56
17454
来源: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 张立
关键词:大气污染防治减污降碳
导读:近年来,我国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污染负荷仍处高位。在碳排放方面,大部分城市碳排放总量处于上升趋势,仅有少部分城市碳排放总量实现达峰或进入排放平台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工作亟需在城市层面进一步推进。
  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排放高度同源,需开展协同治理工作。城市作为环境管理的基本单元,在城市层面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工作可同时控制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助力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与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一、协同治理的必要性与背景
 
  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排放源高度一致,CO2排放源排放的SO2、NOx、VOCs和一次PM2.5分别约占各污染物排放总量(不含扬尘源)的99%、98%、47%和67%。此外,CO2与大气污染物排放空间上呈现高度聚集效应,热点排放地区主要集中在省会等大中城市及重点城市群。因此,需统筹开展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工作,获得多重效益。
 
  中国高度重视污染防治和气候变化应对工作。《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印发实施,明确未来目标和具体任务。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成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总抓手,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工作,持续推动开展污染物与CO2协同治理工作。
 
  二、城市“双达”基本形势
 
  城市是将顶层设计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载体,在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国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和CO2排放达峰的“双达”工作正面临巨大挑战。近年来,我国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污染负荷仍处高位。2015-2021年,全国各城市PM2.5年均浓度从50μg/m³下降至30μg/m³,但是O3浓度呈上升态势,有部分城市大气污染物浓度不达标,且PM2.5浓度和O3浓度与WHO准则值存在较大差距。此外,在碳排放方面,大部分城市碳排放总量处于上升趋势,仅有少部分城市碳排放总量实现达峰或进入排放平台期。进一步研究分析发现,2015-2020年,大部分城市PM2.5浓度和CO2排放量未能实现协同下降,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工作亟需在城市层面进一步推进。
 
  三、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协同管理
 
  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协同管理需从强化科技支撑、明确工作思路、制定具体方案三方面持续开展工作,共同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落地实施,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在强化科技支撑方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基于其自主研发耦合碳路径情景模拟分析和空气质量综合模拟分析的减污降碳协同分析系统,以期综合评估城市协同管理效果,并为各区域、城市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工作提供科学支撑和理论依据。
 
  在明确工作思路方面,可考虑从以下五方面开展工作,推动形成城市协同治理政策机制:
 
  • 特征分析:分析生态环境质量特征和碳排放特征;
 
  • 目标确定:统筹制定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 对象识别:识别污染物与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
 
  • 措施优选:遴选协同性高的措施,推进源头防控,强化资源循环,优化空间布局;
 
  • 政策机制:建立城市协同治理政策体制机制。
 
  在制定具体方案方面,可考虑在以下三方面开展工作,推进政策措施落地实施:
 
  • 工作目标:制定时需综合考量环境质量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统筹水、气、土、固废、生态增汇等多要素,并综合考虑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阶段。
 
  • 行动方案:需重点关注构建城市空间优化管控格局,开展源头防控行动、协同治理行动、资源节约循环利用行动和城市生态扩容增汇行动,并持续开展城市减污降碳试点示范行动。
 
  • 配套政策与保障措施:需建立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制定协同评价制度,协同标准与技术规范,并开展配套监督监管工作。
 
  原标题:专家观点 | 张立:中国城市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治理实践与协同评估

热门评论

上一篇:杜祥琬院士:固废资源化利用是高质量发展的要素

下一篇:严刚:关于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路径与挑战的思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