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新能源、环保、装备制造均在列零碳园区频“出圈”,“千园千面”如何推进?
- 2022/8/22 11:04:00
- 40924
- 来源:环保在线
- 关键词:零碳园区双碳
零碳园区,是指在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系统性融入“碳中和”概念,利用节能、减排、固碳、碳汇多种手段,使园区内基本实现碳排放与吸收自我平衡,目前主要有循环经济产业园、生态工业园区、低碳工业园区、近零碳排放示范区四个类型。
在“双碳”战略目标背景下,国家层面“1+N”政策体系建设提上日程,多次提及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示范园区、零碳社区、零碳园区等模式新型模式建设。且据不完全梳理,已有20余个地区“抢滩”布局,出台超过40条规划政策,打造“智慧园区”“低碳园区”“零碳园区”样板更是被超过13个省市自治区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环保在线注意到,川渝地区尤为重视零碳园区建设,近期频频有新动作。8月19日,四川召开近零碳排放园区建设研讨会,会上17家科研院所、行业组织等联合发布《关于科学建设近零碳排放园区的倡议》,要求各园区建立健全产业准入和退出机制,通过激励手段调动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积极性。
8月15日,四川经信厅刚刚公布一批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名单,覆盖成都、南充、眉山等地级市,涉及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食品加工、动力电池、煤化工等细分产业类型,共17家。其中热度较高的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导产业为汽车制造,试点期间将实行产业绿色准入制度,推动产品由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
按照《四川省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工作方案》,到2025年前四川将建成20个左右近零碳排放园区,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并从中推荐一批试点园区申报国家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而重庆也在不久前印发了《重庆市近零碳园区试点实施方案》,拟加快编制近零碳园区试点备选园区名单。
整体来看,建设零碳园区,政策支持、企业愿意,市场前景非常乐观。不过,我国产业园区类型复杂,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诸多挑战,如当前仍缺乏一套可执行的标准体系指导建设。另外,在“碳综合管理”上,各类应用广泛、数据来源多样,难以整合计算,这对于实现高效的碳管理显然是不利的。
2021年底,十部门共同出台的《“十四五”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标准体系建设规划》中提到,要建设碳达峰、碳中和领域国家标准体系。不过,截至2022年7月底,该套标准体系尚未建成。于是,我国零碳园区仍是地方政府、社会团体与企业在共同摸索,推广可参考的建设经验和方案势在必行。
与此同时,数字化碳管理平台建设也在加快,将有效链接园区与政府、碳交易市场、第三方机构等,实现数据快速传输共享,未来将在“双碳”转型过程中为各类产业园区提供一站式数据管理方案。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