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生态环保产业2022年上半年运行形势分析报告(摘要)
- 2022/9/9 7:40:49
- 20414
- 来源:安徽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 关键词:生态环保产业环保企业
为及时了解省生态环保产业运行形势,安徽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上半年开展生态环保产业运行形势分析调查。本报告为2022年上半年生态环保产业运行形势分析,主要问卷调查了60余家大中小会员企业情况。经整理分析,2022年上半年生态环保产业运行形势如下:2022 年上半年,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严峻复杂,国内部分地区疫情反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各级政府财力紧张。生态环保产业在宏观经济形势和疫情的压力下,总体运行减速明显,但仍保持正增长,就业情况基本保持平稳。
一、产业运行情况
2022年二季度,我省生态环保产业整体营业收入增长进一步放缓,经营成本上升,经营利润和利润率下降,融资环境总体平稳,用工情况稳定向好。企业原材料、人力、物流等经营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应收账款进一步增加,现金流变差,大型企业和小微企业经营情况出现分化,仍有部分企业未享受到国家惠企稳增长政策,行业低质低价、恶性竞争情况抬头。具体来看,一是各细分领域中,仅与民生直接相关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城乡水污染防治领域营业收入实现增长;噪声与振 动控制领域受《噪声污染防治法》实施的拉动,实现订单数量增长;其他各领域营收、利润、新增订单均出现下滑。二是全行业超50%的企业经营成本上升。40.6%的企业员工工资增加,据分析,主要是受到人员流动减少、人力短缺等影响,导致企业用工成本增加。三是中小企业营业收入、经营利润、新增订单下降情况和受疫情影响情况比大企业更明显。四是在经营压力增大的情况下,部分企业质量控制、监督管理等方面逐渐松懈甚至出现漏洞,低质低价竞争情况愈发明显,企业为了短期生存而出现不规范经营的情况值得警惕和注意。
(一)企业经营情况
1、营业收入
二季度,我省生态环保产业整体营业收入同比增速放缓。从问卷反馈情况来看,33.5%的企业营收同比增长,31.3%的企业营收持平,35.5%的企业营收同比下降。从企业规模来看,规模较大的企业营收增长情况总体好于规模较小的企业。
2、经营利润
二季度,生态环保产业整体利润略有下降。从问卷反馈情况来看,28.2%的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37.5%的企业利润同比持平,34.4%的企业利润同比下降。
3、经营成本
二季度,生态环保企业经营成本总体上升。从问卷反馈情况来看,50%的企业经营成本同比上升,40.6%的企业经营成本基本持平,9.3%的企业经营成本同比下降。
4、应收账款
二季度,生态环保企业应收账款总体增加。从问卷结果来看,31.3%的企业应收账款同比增加,43.8%的企业应收账款持平,25%的企业应收账款同比减少。
5、新增订单
二季度,生态环保企业新增订单数量和金额减少。从问卷结果来看,31.3%的企业新增订单数量同比增加,40.7%的企业新增订单数量同比减少;31.2%的企业新增订单金额同比增加,34.4%的企业新增订单金额同比减少。
(二)存在的问题
1、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利润率下降
二季度,生态环保企业整体成本上升利润率下降。从问卷反馈情况来看,31.3%的企业利润率同比下降,43.8%的企业利润率持平,24.9%的企业利润率同比上升。生态环保企业面临材料价格上涨、企业复工的人力成本增加等成本上升问题,也存在物资短缺、物流不畅、项目停滞等困难,营收和利润受到挤压。还有企业反馈受疫情影响物流不畅、运输困难导致施工成本上涨和项目进度放缓等。
2、疫情对行业运行产生明显影响
问卷结果显示,31.3%的企业经营明显受到疫情影响;68.8%的企业受到疫情影响,但不明显。受疫情影响,出现业务扩展困难、甲方付款延迟、拖欠款增加等情况,生态环保企业的资金压力进一步加剧。
3、仍有部分企业未享受到政策优惠
今年以来,国家出台包括减税降费、金融扶持、扩大投资、企业纾困、就业稳岗等各类优惠政策超过 40 项,其中多项政策惠及生态环保产业。各项政策为纾解企业经营困难、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从问卷调研情况来看,78.1%的企业享受到有关政策优惠,但仍有 21.9%的企业未享受到有关政策优惠。
二、产业运行展望
从问卷结果来看,企业对2022年三季度和全年发展形势总体持乐观态度:62.6%的企业预计2022年三季度营收增长,其中12.5%企业预期营收增幅在20%以上;50%的企业预计2022年全年营收增长,其中9.4%企业预期营收增幅在20%以上。我省生态环保企业中小企业居多,风险控制能力不强,企业资金链脆弱,二季度监测调查显示,在疫情叠加经济下行形势压力下,不同规模企业经营出现分化,小微企业在营收、经营利润、新增订单、利润率等指标下滑比规模较大企业明显加剧,仅规模1亿元至10亿元的企业应收账款增长情况较其他规模企业明显改善。
即便大部分规上企业表面上看营收增长,但利润很浅薄。造成环保行业“增收不增利”主因是:首先是应收账款回收难度增大。受国内经济下行、新冠疫情反复、环境治理行业市场竞争加剧、财政支付压力等因影响,不少企业上半年获取以市政环境为主的订单及项目实施进度不及预期,工业环境订单量虽得到快速放量,但产值转化存在滞后性;其次企业客户主要为国企和政府单位,受市政项目竣工和审计结算流程长、政府方客户付款审批程序复杂及部分地方政府换届等因素影响,部分完工项目存在验收、结算进度推迟和部分老旧项目回款不及预期,造成收入和利润同比下降。其次是研发投入成本增加。很多企业为适应市场及客户对新技术、一体化服务新需求,进行新产品开发及现有产品升级提档,同时研发投资收益周期较长,开拓市场的投入不能在短时间内形成直接的经济利益,影响当期净利润。最后是疫情导致产能下降。因疫情原因导致项目推进受阻,产业链上下游互相牵制,在采购、工程建设、生产、销售等环节均存在不同程度延迟,导致获取订单及项目实施不及预期。
1、政策扶持对标苏浙沪尚存短板
截至目前,安徽省和部分地市谋划的系列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专项政策中,对标苏浙沪等省市依然存在一定短板。产业中高端装备尖端产品制造能力不强,“卡脖子”技术依然突出,核心零部件和元器件均依赖进口,配套产业基础薄弱,难以满足产品需求。随着大批央企、国企头部企业跨界涌入环境装备制造、智慧环保、大数据等领域,环保产业竞争加剧,全省环保企业七成以上为小微企业,抢占市场竞争中产业皖军长期处于历弱势位,很难有效占领本地市场。其次是产业集聚不够,龙头企业数量在长三角地区省份中较少,特别是环保产业集成度低,企业规模小散弱,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依然存在。
2、水治理领域缺乏前瞻性思维
农村污水治理项目包括前期设计、施工、后期运维,专业性、复杂性较强。但由于历史原因和现行做法,污水治理领域目前普遍存在“重施工、轻技术、轻设备、轻运维”,导致污水治理投资大、后期效果不稳定。且当前农村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多数未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机衔接,存在脱节、不协调的现象。我省水系四通八达,情况复杂治理难度较大,有部分河道流淌黑臭水体散发难闻异味,环巢湖治理仍需加大治理力度,目前一般采取的措施是封堵直排污水,实现雨污分流,增加污水厂建设,排污源头与中间环节及末端治理各自为战等。多年来由于市政建设发展不平衡,加上各种经济利益因素,各种主管部门责任范围界定不清晰,同一河道水系治理方式不统一等,使得水环境治理工作难度大,治理效果不明显。
3、国企民企同台竞技挤出效应明显
安徽已上市环保企业中仅东华科技营收超60亿、中节能国祯营收超40亿,其余上市企业营收基本在10亿左右,安徽环保产业与广东、北京、上海、重庆等地环保企业体量差距较大。当前安徽省内,尤其是合肥市的环境治理项目大多数被央企或省外大型环保企业承接,市内企业参与度较低,构建多元参与的市场体系是安徽环保产业良性发展的重要方向。但省内在市场准入、融资、招投标等方面,各地对国企、民企仍然存在着不平等、不一致对待现象,招投标中设置不合理的资质门槛仍然时有发生,对民营企业的挤出效应明显,破坏了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问题各地多少大小都存在,但产业发展的势头依然强劲。现阶段,我国的环保产业分工更加专业化和精细化,环保治理正从过去的单点末端治理模式向系统化综合治理模式迈进,“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治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了。尤其是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等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高度相关地区,其环保产业发展更加依赖能够提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大型平台型企业。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意见》的出台,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就环保产业而言,就是破除地域发展限制,让跨区域治理更加顺畅。以长江大保护为例,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壁垒,让流域治理更加顺畅。“统一大市场”将在中长期内提升要素配置效率,优化区域间及领域间的协同、分工和竞争,并进一步激励科技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就环保从业企业而言,无论是全国性、多行业布局的平台型领军企业,还是有技术突破且技术在全国有复制性、示范性的技术型企业,《意见》的发布都将带来更完善的市场体制机制,以及更公开透明的公平竞争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而地方平台公司与社会资本、技术公司等的充分合作,将是市场化竞争下的双赢选择。
三、对策建议
展望未来,疫情影响还在持续,疫情带来的成本增加、工程延期的同时,还会影响企业跨省与海外业务拓展计划,一定程度上加剧省内、国内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因此环保企业唯有夯实基础苦练内功,才能把受疫情影响降至最低。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污染治理模式要高瞻远瞩统筹规划成体系作战
我省众多水污染治理头部企业一再强调,治水一定要强化以流域为单元的水环境治理系统模式,实施以流域为单元的水环境治理将是河流治理根本方向。在安徽省重点流域规划中,要让专业化的企业参与顶层设计规划,打造“政府采购服务-企业参与顶层设计规划-工程分步实施-厂网河一体化-流域水质稳步改善”的典型模式。其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应坚持统筹统建,即以县区为单位统一筹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确保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标准一致、处理工艺一致、出水标准一致、运营平台集中,避免乡镇把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纳入人居环境治理项目统一打包招标,最后把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仅仅当成工程项目建设,导致污水处理设施设备质量参差不齐、出水标准难以全面达标,失去了污水处理根本目的。其次可把农村污水处理项目设计和运营交给专业的水务公司负责,政府可统一建设监控平台,实施在线精准监控提高监管效率,由运维企业派遣专业运营人员操作,政府定期对出水质进行抽样检测,并对运维企业实施考核,对考核不合格单位及时处罚更换。此举可让政府从繁琐的具体事务中解放出来,回归其裁判员角色。其三可吸引社会资本增大对农村污水治理投入,政府可从政策保障、税收优惠、项目运作机制设计等方面提供支持。
2、治污需要政府多部门联动协同才可事半功倍
可推动污泥市场化,将污泥处置费用纳入污水处理费中,让产生污泥企业选择污泥处理处置方式,充分发挥市场竞争优势,加大农业、国土、园林与环保等多部门间的协调,疏通污泥最终出路最后一关。此外要进一步推动市政排水管网运营市场化进程。因为流域水环境治理问题根在岸上,关键在管网。城市管网复杂,管理分属不同部门,由于缺乏专业化运营团队,造成运营难、改造难,成为流域水环境治理的卡脖子点。国家“十四五”规划要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实现目标关键在管网。建议进一步推动管网运营市场化,让专业化运营团队进行管网维护、运营和管理,政府只负责重点考核提质增效的效率,这样有利于实现厂网河一体化运营模式,充分发挥系统协同作用。同时加强污泥处理到处置全过程监控,确保出厂污泥含水率全部达标。按照“谁污染、谁付费和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制定有关收费和鼓励性政策,从源头上降低污泥产量。由于污泥处置出路涉及农林、能源、材料、环卫等各部门,只有建立共建共享的行业合作机制,有效协调水务、环卫、电力、燃气、交通、建材等部门之间利益,才能最终实现污泥循环利用效益最大化。目前,我国污泥厌氧消化工艺普及率较低,我们呼吁应加强高含固/协同高级厌氧消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实现污泥的高效稳定减量和生物质能高效回收。
3、构建多样性、多要素产业市场
在具备一定环保产业集聚基础的地区,可由政府或协会牵头,环保企业积极参与发展环保产业集群。本次疫情对于环保企业一个突出影响就是产业链的暂时中断。加快发展环保产业集群,完善上下游配套,不仅有助于环保产业的整体技术发展和成本下降,也有助于在疫情等突发事件下的产业链安全,将突发事件影响降至最小。面对常态化疫情带来的困难挑战,环保企业要坚定信心,苦练内功,以科技创新为重点,绿色低碳为方向,安全生产为底线,求合作、求市场、求转型、求发展,用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产品、一流的标准、一流的人才、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企业家来应对挑战,坚持不懈地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推动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一体化、复合型发展。因此政府应鼓励省内环保企业相互协作抱团集约化发展,联合参与标准制定,对主导编制国家、行业、地方、团体标准的环保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
安徽环保上市板块当以打造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目标,形成产业链竞争优势,加强与本地“专精特新”中小环保企业的沟通合作,充分利用其在技术创新、市场反应、企业运作等方面的灵活性,结合自身的人才、资金、规模实力,适时进行项目、技术分包或服务外包,带动各细分领域的精益化可持续发展,实现抱团取暖整体跨越。
原标题:安徽生态环保产业2022年上半年运行形势分析报告(摘要)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