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齐出手 智慧环保一定要跨界共享?

2022/9/9 15:45:10
54536
来源:环保在线
编辑:Leven
关键词:智慧环保双碳
导读: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终究是谁也没放过环保。前有百度、腾讯、阿里和华为,后有三大电信运营商,也许是时候重新理解互联网企业与环保企业的关系了。
  听说中国电信又拉了一个环保“盟友”——博世科,双方创立了广西第一家5G+智慧环保联合创新实验室。而就在不到2个月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刚刚与海天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智慧水务等领域的发展。再往前推一个月左右,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联合控股的中徽建技术中标了一个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项目的两个标段。此前,中国电信还与中兴通讯以及晶澳展开了三方合作,跨界的意图很明显。
 
  “天团”一次来仨,集体跨界声势大
 
  中国联通,今年中标四川叙永智慧水务一期项目,与内蒙古环保厅就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体系建设项目签约,去年还拿下过德州和济宁两市的千万级智慧环保项目。2021年,山东分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还称,已经在大气监测、水质监测、机动车监管、企业用电量监管、环保网格化、环保执法等领域签约项目近100个,覆盖山东16市56区县。
 
  中国移动,刚刚官宣与宁德时代签署协议,将在零碳数据中心建设、分布式储能与电网智能协同、备储一体化智能锂电池及运营管控平台开发、虚拟电厂建设运营等方面广泛合作。而中国移动设计院,目前已经在10多个省份部署了智慧能源平台,曾经中国移动还因为中标了环境监测项目受到业内关注,其智慧环保解决方案已经开始入市。
 
  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终究是谁也没放过环保。
 
  前有百度、腾讯、阿里和华为,互联网界大佬几乎也是集体“翻墙”,再有三大运营商,移动通讯界一片天“平移”,难道真是钱多任性,闭着眼投资?
 
  “互联网+”环保=双面“秀”
 
  一个时代的“两幅面孔”,可持续和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在同一个内核中。“互联网+”的应用场景遍布社会生产与生活,即中国工程院所说的“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
 
  “互联网+”的市场有多大?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市场规模39万亿朝上,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近9200亿元,物联网市场规模大约是1.7万亿,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则有3000多亿,网络安全1700亿左右,网络教育也有4800多亿,此外还有正在成长期的AR、VR以及区块链等市场。
 
  那么,反观环保行业呢?2017年,全国环保产业营收总额达到1.35万亿,2021年达到2.18万亿。业界曾预估,耕地、场地和矿山修复潜在市场总和近7万亿,一个“海绵城市”建设重构城市水系的价值或达6.8万亿,这两年惹火的氢能市场预定了10万亿的年经济产值,而“双碳”概念带来的是138万亿的新增投资空间。
 
  好的,谁比谁优秀呢,不过是幅双面“秀”!
 
  互联网企业?环保企业?
 
  智慧环保产业发展到现在,互联网企业的“跨界”之势不可逆,那么,真的要“平分天下”了吗?
 
  东华大学教授舒诗湖曾在2022视环会春季展同期高峰论坛——视环会智慧水务高峰论坛上表示,很多企业都参与到智慧水务来了,而互联网“大厂”与水务企业的交叉是有必要的。舒教授认为,互联网企业对水务业务不熟悉,水务企业对信息技术不精通,双方的交集也就是必然的,不应该理解为“抢蛋糕”,而应该看到共赢的局面。
 
  业内人士很多也持这样的观点,认为智慧水务的体系复杂,架构多维,不同厂家从各自擅长的领域切入,也许最初的磨合会产生“阵痛”,但这个市场终究会形成一个多方联合作战,优势互补,以及资源共享的新的生态圈,促进水务行业的信息化、智能化升级。那么如果放大到整个环保领域,其实道理也是相通的。
 
  而如果你接受了“互联网+”融入环保是“进化”的理念,就需要正确理解“互联网+”和环保的关系,从而正视互联网企业与环保企业的“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时间叠空间,软件+硬件
 
  “组合出道”后的身价几何尚不可知,但不妨碍有人先看懂了这样的模式。比如上文提到过的宁德时代与中国移动的联手,博世科与中国电信的合作,其实还有包括福建水投与联通分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苏伊士与思路大吉成立苏伊士智慧水务,聚创环保与阿里巴巴达成战略合作,东莞水务联合华为构建智慧水务信息化体系,恒通环境与软通智慧科技协议共同打造一系列智慧城市、环保、水务及物联网产业项目......
 
  这就很像一部电脑不可或缺的“软硬件”,各司其职,谁也代替不了谁。而当颠覆性的变革来临,业界进一步认为,“后疫情时代”的环保企业更加需要智慧化的赋能。“环境产业更大颠覆来自于其他行业,来自更多的思维方式。环境企业是跨界交汇的关键节点”,E20研究院院长傅涛曾明确表达过这个观点。
 
  智慧化赋能运营、管理、轻资产转型,在“高质量、纵深化、过程化、精细化、系统化”的变迁中催生出更强劲的内生动力,这或许将是环保企业所能抓住的一个新的机遇期。
 
  结语:
 
  据中国工程院研究认为,“互联网 +”智慧环保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①新技术的创新应用尚不匹配环境保护业务快速发展的步伐;②没有形成“互联网 +”智慧环保的标准化顶层设计、合作模式、跨界融合核心标准指南等关键内容;③融合不足、信息严重不对称;④缺乏具有权威性、国际化程度高、能够获得政府和市场广泛认可的环保综合服务平台;⑤以企业为主体的环境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进展迟缓。
 
  显然,跨界融合没有那么简单。这点从我国大力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等申报和认定工作也能看出端倪,升级改造并非一日之功,也不能一蹴而就。
 
  环保与“互联网+”的碰撞,也必然是一路火花带闪电。而环保企业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企业的碰撞,想必也没有那么简单,但两大市场的资源整合却一定是被纳入可持续以及高质量发展规划图的。“双碳”目标之下,“界域”之争或许会得到新的定义。

热门评论

上一篇: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下一篇:环保提示:个人碳账户走在“生财之路”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