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1-9月狂揽309亿项目!环卫市场“国企围城”愈演愈烈

2022/10/3 9:46:39
20453
来源:环保圈 大海水
关键词:环卫市场环卫项目
导读:“打铁还需自身硬”,不论是从自身口碑的角度考虑,还是从长远发展来说,民营企业首先都要从自身出发,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从长远上立足于不败之地。
  环卫市场“国企围城”的现象愈发严重了。据《环保圈》不完全统计,今年1-9月,国企、央企或国资控股企业中标的过亿元环卫项目已有67个,中标金额合计超过309亿元(详情见文末附表)。特别是在对某些“大标”的把控上,一众中小民企更是只能望洋兴叹。今年前四个月,全国已开标的年化额超1亿元环卫项目共有12个,其中10个都由国有企业中标,占比超过了80%。
 
  此外,国企对环卫市场的“入侵”不仅体现在对项目的争夺上,在版图布局方面,众多国资大佬还挥舞着钞票对民营企业大肆收购,开启了“买买买”模式。
 
  为何会有这么多国资入驻环卫市场?这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是好还是坏?面对来势汹汹的国资同行,民企又该如何应对,才能在大浪淘沙中保全自身呢?
 
  其实,在整个环保产业大洗牌,逐渐形成“国资主导,民企配套”的局势下,环卫市场作为环保产业一个细分领域,发展方向自然也会向大趋势靠拢。种种数据和事实表明,环卫市场的“大重组”或许早已悄然开始。
 
  1
 
  1-9月国企狂揽309亿环卫项目 5亿元以上“大标”就有15个
 
  今年以来,业内人士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中标项目频频被国企获得,民企似乎正在失去对市场的把控,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据《环保圈》不完全统计,今年1-9月,国企、央企或国资控股企业中标的过亿元环卫项目共计67个,中标金额合计超过了309亿元。这67个项目中,涉及51家国资企业(不含联合体成员)。其中北控城市环境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中标金额和中标个数均排名第一,拿下5个项目,共计55.44亿元。
 
  此外,国投信开水环境投资有限公司也以联合体方式中标2个项目,金额合计22.99亿元;供销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和上饶市广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虽都只中标1个项目,却分别收获17.46亿元和13.3亿元大单;北京环境有限公司也拿下通辽市、三河市、淮安市共计5个项目,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从中标项目和中标人之间的关系来看,地方保护主义色彩可谓十分浓重,大抵都属于“本地国企中标本地项目”的类型。比如,张家口众联国控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连中2个10亿+项目,都为张家口经济技术开发区本地环卫项目;杭州富阳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标的12.8亿元项目则为杭州市富阳区城区本地项目等。
 
  更重要的是,在对环卫大标的争夺上,国有企业开始逐步占据压倒性优势,长久下去或将改变环卫市场的格局。如下图所示,今年1-9月,国企中标的67个项目中,5亿元以上的“大标”就有15个,金额合计195.7亿元,约占总金额的64%,国企对环卫“大标”的把控力可见一斑。
 

  

  “国企围城”,其实也不是今年才有的。但今年最大的特点是——国资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越来越猛烈,这已成为本年度环卫市场发展的一个明显特征。去年1-4月的时候,全国已开标的年化额超过1亿元的环卫项目共有9个,其中国企和民企还基本各占一半。而到了今年同期,年化额超过1亿元的环卫项目中,12个项目就有10个由国企中标,占比超过了80%。中标企业中不乏上海普环实业、北控城市服务、国投信开水环境、中车时代等行业巨头。
 
  以刚刚过去的7月为例,拿下合同额冠军和年化额冠军的两家物业公司——“保利物业”和“沧州建投物业”,身上均有“国企”的标签。而根据环卫科技网数据,8月份全国总额150亿元的亿级环卫项目中,就有105.32亿元的项目被国资企业收入囊中,占比高达68.5%。再以“年化额百强企业”为例,今年1-5月,百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62%,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2%;国有企业占比则从21%增至27%,增速高达23%。
 
  以上种种数据和事实都表明,环卫市场的格局已然发生重大变化,国企入侵速度加快,渗透力加深,影响力进一步加大,“国企围城”的现象已经越来越严重了。
 
  2
 
  政策导向+疫情影响 国企改革成为助推因素
 
  国资为何加快了在环卫市场的布局?主要原因有三方面。
 
  1、政策导向,加快公共服务业务布局
 
  《国企》杂志2022年9月号刊登了《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发展的目标、布局与保障》一文,其中提到:“建议投融资平台公司转型时,在业务布局方面重点聚焦以下四个领域:重点基础设施、城乡公共服务、片区综合开发、战略新兴产业……此类业务(市政公用)通常有着稳定的现金流,是投融资平台公司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可见,正在推进投融资平台公司转型的地方政府,将归属市政公用领域的环卫服务看成了优选级业务布局的最佳切入点。
 
  此外,相较于其他环保细分领域,环卫行业的主要业务内容是城市清扫、垃圾收运等,不需要那么多核心技术作支撑,准入门槛相对较低,这也是吸引国资纷纷涌入的原因之一。
 
  2、后疫情时代,本地国企更具区域优势
 
  疫情的爆发,不仅引发了人们对于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视,更对环卫市场格局产生了很大影响,以2019年为节点,本地企业中标率开始不断提升。根据“环境司南”相关数据,2020年,本地企业中标年化额超过5000万元的环卫服务项目数量占比从50%以下上升到66%,反之,外地企业中标项目占比则下降到34%。2022年,这种趋势继续加强。1-4月份,共开标46个年化额超过5000万元的环卫服务项目,其中本地企业中标32个,占比高达70%,外地企业中标14个,占比仅为30%。
 
  而这些本地中标企业中,地方国资明显更为吃香。“疫情”当下,环卫工作的社会功能逐渐成为“刚需”,各级地方政府对于环卫事业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纷纷加大培育本地环卫市场的力度。几乎同时,地方国资环卫企业及各类地方国资平台公司也瞄准了这一风口,持续加大环卫市场扩张力度。
 
  3、深化国企改革,积极整合下属环卫相关板块企业
 
  2020年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国企积极整合下属环卫相关板块企业,不仅响应了国务院号召,对原环卫部门的改制也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
 
  以山东省为例,从1993年第一家国有环卫集团——潍坊市园林环卫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到2022年1月,荣成市环卫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山东省国有环卫集团已增至12家,国有环卫力量逐步壮大。近两年来,山东已先后有10余个区县采取“单一来源方式”采购环卫服务,成为全国范围内环卫服务项目单一来源方式采购高发地。
 
  此外,国企之间的联合,环卫板块相互的融合,领军领域之间的相互碰撞,在产生“1+1>2”的效果的同时,也会对环卫市场格局产生更深的影响。进入2022年,环卫市场上有关国企的“联姻”就没断过:
 
  ·2022年5月31日,中国光大环境、江苏省环境资源有限公司,南京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在南京注册成立合资公司——光大环资生物能源(南京)有限公司。这家企业主营业务为餐厨垃圾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和再生资源利用,集央企、国企、市属国企于一身。·2022年7月20日,北京环卫集团与北京排水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日,长丰县公共服务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与启迪数字环卫(合肥)集团有限公司在北城综合服务中心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22年8月5日,中国建设科技集团举办环卫板块业务整合发布会,由其下属的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环卫板块业务重组而成中国建科所属中城院(北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这些国企“联姻”后,有些杀入到环卫领域,就会成为了行业新的搅局者。
 
  3
 
  民企如何应对? 合作、上市or抱大腿
 
  “国企围城”愈演愈烈,环卫民企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普通的中小民企如何才能在国资包围下求得一席之地?以下这些企业的做法或许能提供一些思路。
 
  1、曲线救国法——“政府采购”、“企业采购”两条腿走路
 
  一般来说,环卫项目的采购方一般都是政府。但近两年来,随着地方平台公司及国有企业纷纷介入环卫市场,这些国资中标环卫服务项目后,一般不直接运营,而是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采购服务提供商,把项目从“政府采购”变“企业采购”。这就给民企提供了另一条发展思路,即不仅要盯着政府采购,也要盯着企业采购。
 
  关于“政府采购”变“企业采购”的案例市场上比比皆是,国企中标后再次以业主的身份招标,中标人大都为民企:
 
  ·2021年12月10日,大石桥市镁都实业有限公司(国企)中标大石桥市城乡环境卫生、市政设施、园林绿化、渗滤液处理综合管护项目。项目到手仅2月,大石桥市镁都实业有限公司就以采购人的身份发布了该项目,2022年2月16日,辽宁风景卫生服务有限公司中标。
 
  ·2022年7月7日,沧州建投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国企)通过公开招标方式中标沧州市环卫一体化项目运营单位项目,成交金额约7.98亿元,服务期3年。9月,沧州建投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作为采购方又对该项目分3个标段公开招标,湖南仁仁洁、北京海创生态环境、福龙马三家中标。
 
  ·2022年7月22日,杭州富阳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国企)中标杭州市富阳主城区范围内道路、社区、河道保洁服务项目。2个多月后,该公司从“中标人”变成了“业主”,新中标人则变成了长沙玉诚环境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2、上市自救法——自力更生,解决资金难题
 
  积极寻求上市,解决资金链的后顾之忧,成为有一定实力的民企的另一出路。
 
  以环卫第一股——侨银股份为例,自2020年1月6日正式登陆中小板,该企业的业绩就如开挂一般,可谓青云直上。上市首年,侨银股份的营收就同比增长28.87%,净利润大增186.03%。2021年度,侨银股份又以大幅领先的优势拿下合同总额和年化总额年度环卫行业“双冠王”。侨银股份、玉禾田等企业成功的先例自然吸引了其他民企,激励着其他民企纷纷努力上市,做大做强。
 
  3、寻求靠山法——找金主,抱大腿
 
  记得一篇采访中某位环卫民企领导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大意是:如果企业发展困难,能被其他企业并购,可以作为二股东,还有一定的话语权,就是最好的结局了。这话听起来虽然有些心酸,但其实也是很多环卫企业无奈的选择。如果真的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不管是被谁并购,只要企业没有消失,还可以继续一搏,或许还有转机。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当下很多环卫民企都是“居安思危”,早早的就为自己找到了靠山。这两年,是环卫市场的并购大年,笔者能够想得起来的并购就有很多:
 
  2019年,深圳能源控股子公司深能环保收购锦江生态51%股权;2020年,碧桂园服务收购满国康洁70%股权;2021年8月,世茂服务收购金沙田60%股权;2022年1月,合景悠活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广东省合景悠活控股集团收购广东特丽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50%股权;2022年6月,城发投资15.04亿收购启迪环境子公司“北京新易”100%股权;2022年8月,大地海洋拟收购虎哥环境100%股权。
 
  总之,能够趁着形势好的时候先找好“金主”,抱住“大腿”,也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结语
 
  “国企围城”的加剧,不仅仅是一种现象,更是一种信号,它预示着环卫市场化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于广大民企来说,无论是选择“独善其身”,还是“合纵连横”,除了企业自身的拿单能力以外,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也是市场考量的重要一环。
 
  “打铁还需自身硬”,不论是从自身口碑的角度考虑,还是从长远发展来说,民营企业首先都要从自身出发,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从长远上立足于不败之地。
 

 

  原标题:1-9月狂揽309亿项目!环卫市场“国企围城”愈演愈烈

热门评论

上一篇:上市环保企业爱在哪里扎堆?空间分布特征有何规律?

下一篇:文献分析 | 环境规制是否改善了发电技术的结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