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这十年•地下水篇
- 2022/10/20 9:26:10
- 12567
- 来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 关键词:环境监测地下水监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事业迅速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审议通过了关于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等三份重要改革文件,基本搭建形成了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和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生态环境监测的认识高度、推进力度前所未有,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在此期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以下简称总站)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排头兵”“国家队”,始终奋斗在监测战线的最前沿,这些变化,我们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奉献者。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我们开设“监测这十年”栏目,从总站监测人的视角,展示十年间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取得的进展与成效。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监测这十年 • 地下水篇”
★ 回首十年征程越 迅猛如歌展新颜
十年前,《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的发布拉开了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序幕,开启地下水环境监测发展新篇章。这十年,是社会经济腾飞的十年,是生态环境保护快速发展的十年,亦是地下水环境监测迅猛发展的十年,监测网络、技术体系、人才队伍和部门合作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
继往开来,攻坚克难,接住、接稳新职责
地下水监测有着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原国土资源部和水利部就开展相关工作,从地质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开发利用角度,以水位、水量和水温监测为主,水质监测相对较少。2011年,原环境保护部印发《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拉开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序幕,并会同相关部门陆续组织开展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十三五”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工作等,注重地下水的质量监测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为地下水环境监测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将监督防止地下水污染职能转隶到新组建的生态环境部。通过多方努力,我们构建了“十四五”国家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并组织开展监测,为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和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提供有力支撑,接住、接稳了新职责。
合作共享,协同推进,部门合作成效显著
2020年9月,与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签订合作与共享框架协议,实现10171个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监测站点信息与监测数据共享,部门合作取得质的突破。此后,双方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在监测网络建设、监测技术体系完善等方面不断强化和深入合作。2020年10月,在财政部的大力协助下,实现与水利部10298个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站点信息与监测数据共享。部门合作对于未来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迈向更高台阶具有深远意义。
服务管理,网络先行,设置国家考核点位
从零开始,克服基础资料空白、工作基础异常薄弱和疫情影响等多种不利因素,通过召开线上、线下两轮次评审会对全国31个省(区、市)和兵团点位设置方案进行逐一评审,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构建“十四五”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监测网络。在全国共设置1912个点位,实现全国一级和二级水文地质分区、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全覆盖,同时对大型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和社会关注度高、地下水污染风险大的工业园区(聚集区)进行有效监控。同时配套《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点位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各方职责和管理要求,确保监测点位连续、稳定。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监测网络的构建对于开展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督促地方政府切实履行好监督防止地下水污染职责具有重要意义。
统一要求,严格质控,健全完善技术体系
加强顶层设计,谋划监测模式,完善技术体系。运行体系。按照“五个统一”要求和“一总多专”总体布局,建立监测司统一领导、总站牵头组织、部各流域中心分工组织实施、省站配合的业务运行体系,采用“采测分离”模式开展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监测,有效减少外部人为干预。监测技术体系。由总站作为第一编制单位承担的《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164-2020)于2021年正式实施,规范了行业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为进一步细化技术要求,建立健全覆盖全流程的监测技术体系,编制印发《地下水环境监测样品采集保存和流转技术规定》《地下水环境监测样品分析测试技术规定》《“十四五”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点位监测与评价方案(试行)》等系列技术文件,统一规范全过程、全要素监测技术要求,确保数据的可比性。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国家、流域、任务承担单位的三级质量控制体系,借助APP 等信息化手段创新质控方式,通过采取样品采集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分析测试实验室方法CMA资质认定、方法验证与实验室能力验证考核、实验室内(间)平行样品比对测试和外部质量监督检查等多种措施,强化对监测过程各重点环节的质量检查和量化评价,进一步健全地下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为保障数据质量筑牢多道防线。
补齐短板,带动队伍,监测能力有效提升
自2019年来就先后组织各省(区、市)和兵团开展“双源”地下水试点监测,针对 “千吨万人”及以上规模地下水型饮用水源、石化化工类生产企业、涉重类企业、工业园区和尾矿库等开展地下水环境监测现状调查,逐步摸清“双源”地下水监测现状。通过试点监测工作及相关技术培训,带动并促进各级生态环境监测站从零开始,逐步建立地下水监测队伍,有效提升监测能力。目前,河南、江西、陕西、湖南和广东等地在省级地下水环境监测站网及体系建设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
十年来,地下水环境监测高歌猛进。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推进,地下水环境监测迈入新台阶。未来,我们将加强监测技术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研究,敢于“啃硬骨头”,加快完善相关技术体系,推进水土协同监测,提升监测能力,为地下水环境精细化管理提供更有力支撑。
原标题:监测这十年 • 地下水篇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