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发展绿色农业,从废旧农膜回收抓起
- 2022/11/10 8:52:33
- 17075
- 来源:山东环境
- 关键词:废旧农膜绿色农业
严从实推进中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重大发展问题,与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有机融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2020、2021年,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连续两年集中刊发了一批“以督促改见成效”示范案例,为推进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提供了示范、树立了样板。在此基础上,今年再次组织刊发一批示范案例,敬请关注。
济南:发展绿色农业
从废旧农膜回收抓起
在济南市钢城区棋山管委会,当地村民将收集的废旧农膜送到附近的废旧农膜综合回收站,过去收获完庄稼剩余的农膜如今可以回收再利用,这让不少村民连连称赞。“这个好处太多了!原来没回收农膜的时候,农膜都被留在地里,影响以后再种庄稼。现在回收以后,地里干净了,能多出粮食,还减少污染!农膜送到回收站,还能赚些零花钱,真是一举多得。”村民靳化胜说。这是济南市努力破解农膜污染防治难题,积极推广农膜回收的一个场景。
农膜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对增加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济南市作为农膜使用大市,年覆膜面积100万亩左右。由于以往重使用、轻回收,造成大量的农膜残留,给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成为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2021年,第二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指出,济南市存在农膜回收工作薄弱等问题。
面对督察反馈问题,济南市深刻反思,认真研究对策,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积极采取资金奖补措施,深入推动废弃农膜回收工作,下大气力解决农膜残留造成的白色污染难题。
出台方案,加强资金保障
市农业农村、发展改革、财政、生态环境、市场监管、供销合作等6部门联合印发《济南市农用薄膜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明确全市农膜污染防治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建立组织领导机构,强化部门协作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各级奖补政策,争取各类鼓励措施,积极筹措资金2000余万元,专项用于加厚高强度地膜、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推广,以及地膜回收工作,为开展全市农膜污染防治提供了有力保障。
出台政策文件
先行先试,健全回收体系
为加快补齐废弃农膜回收处理各环节短板,建设全面覆盖的废弃农膜回收贮运网络,济南市积极争取省级废弃农膜回收贮运和综合利用网络试点,整市推进农膜回收工作。印发《济南市废弃农膜回收贮运和综合利用网络建设试点方案》,根据覆膜面积和重点区域,在全市规划建立7处废弃农膜县域回收中心、25处固定回收站、若干临时回收点,形成县、镇、村三级回收体系,力争到2023年底基本建成覆盖全市的农膜回收贮运网络。目前,已率先建成5个回收中心、22个固定回收站点。
多措并举,提高回收水平
针对废弃农膜回收难度大的实际困难,济南市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回收模式,推动农膜回收率不断提高。一是鼓励将废弃农膜纳入乡村环卫体系和秸秆综合利用体系,进行一体化清运和处理。二是采取奖补措施提高回收工作积极性,对离田回收、回收点回收转运等环节,根据实际制定落实奖补标准,对群众主动送交、回收点回收的给予一定奖励。三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加快建成“政府主导、专业托管、全域覆盖”的废弃农膜回收贮运网络。
源头减量,大力推广新型地膜
结合市级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列支奖补资金300万元,针对花生、马铃薯、大蒜等适宜作物,有序推广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同时,积极承担地膜科学使用与回收试点工作,按照加厚高强度地膜30元/亩,全生物可降解地膜60元/亩的补贴标准,计划在全市推广0.015毫米高强度加厚地膜35万亩,全生物可降解地膜5万亩,推广面积约占全市覆膜面积的40%以上,进一步从源头实现农膜减量,提高回收水平。
加强监管,严把销售质量关
市农业农村、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农用地膜产品质量专项监督检查的通知》,建立健全农膜监管工作机制,结合农资打假行动,组织开展农资巡查检查,严防违规销售0.01毫米以下聚乙烯地膜。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原则,瞄准销售不合格农膜行为,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对违法行为重拳出击、露头就打,从源头减少不合格农膜的销售行为。
绿色是乡村振兴的底色。今年以来,济南市已发放奖补资金450万元,回收农膜1300余吨,全市农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下一步,济南市将继续完善农膜废弃物回收体系建设,把涵盖县、乡、村的三级回收网络,进一步拓展到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实体当中,实现回收体系全域覆盖、废弃农膜全面回收,有效减少农田白色污染,不断提高村民生活环境质量,持续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以督促改见成效 |(40)济南:发展绿色农业,从废旧农膜回收抓起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