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求意见丨《四川省“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
- 2022/11/26 10:53:07
- 25964
- 来源:四川省生态环境厅 监测处
- 关键词:生态环境监测环境监管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是生态环境管理的“顶梁柱”,是评价考核各级政府改善环境质量、治理环境污染成效的重要依据。2022年11月24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四川省“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
文件显示,“十三五”时期,四川省环境监测机构体制改革已初步完成。其环境监测网络得到不断完善、环境监测能力水平大度提升、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和环境管理决策支撑能力得到提高、环境监测信息公开力度不断加大。但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精准支撑污染防治攻坚、人民群众新期待和“美丽四川”提出的更高生态环境需求仍督促四川省不断提高生态环境监测能力。
《征求意见稿》指出四川省到2025年,基本建成要素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以及科学、独立、权威、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实现环境质量、污染源和生态质量监测全覆盖,监测垂直管理体系高效运转,监测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统一监测评估的工作机制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监测新格局基本形成,为实现“美丽四川”建设目标奠定基础。到2035年,科学、独立、权威、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全面建成,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能力全面提升。
为此,《征求意见稿》提议从开展碳监测评估、深化大气环境监测、拓展水生态环境监测、完善土壤和地下水监测、推进声辐射和新污染物监测、完善生态质量监测、强化污染源和应急监测、拓展监测数据成果运用、增强科技公关、坚持深化改革出发,多层次促进“十四五”时间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发展。具体而言,《征求意见稿》建议:
一、支撑低碳发展,逐步开展碳监测评估
逐步提升温室气体监测能力,充分发挥成都市碳监测评估试点引领示范作用,逐步推进并落实《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方案》,构建省级温室气体监测网络,构建温室气体背景本底监测能力。
二、聚焦协同控制,深化大气环境监测
通过巩固城市空气质量监测、升级改造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优化降水监测网络,加大大气环境监测强度。同时构建重点区域大气复合污染自动感知网络和全省大气卫星遥感立体监控应用体系,完善全省大气环境多尺度空气预测预报分析体系。拓展大气污染溯源监测。提升四川省臭氧前体物走航感知能力,强化重点工业园区污染物监测监控、建设移动源监测感知网,推进秸秆焚烧监测报警能力。
三、推动三水统筹,拓展水生态环境监测
组建统一的四川省地表水环境监测网络。拓展自动监测覆盖范围、定期升级改造国、省考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重点湖库“水华”预警体系,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预警体系。形成流域水生态监测能力。以促进水生态保护修复和水生生物多样性提升为导向,利用指标框架统一、流域特色鲜明的水生态监测评价体系,覆盖生物、理化、生境等监测内容。拓展水污染溯源监测,完善入河排污口自动监测监控网络、农村面源监测。并加强长江经济带、黄河等重点流域监测,建立全省重点流域多尺度水环境预测预报能力。
四、聚焦风险防范,完善土壤和地下水监测
在土壤环境监测方面,四川将优化整合土壤监测点位,采取“以时间换空间”方式开展土壤环境监测,开展监督性监测,建设四川省土壤样品库。在地下水监测方面,完善四川省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设置83个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点位,并根据需要适时增补完善,覆盖地级及以上城市、重点风险源和饮用水水源地。以地下水污染风险防控为重点,加强对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主要补给径流区、化工石化类工业聚集区周边、矿山地质影响区、农业污灌区等地下水污染风险区域的监测。在农村环境监测方面, 逐步实现全省所有的县开展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涵盖各种类型的特色村庄,监测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空气、土壤等环境要素,整体反应农村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趋势。
五、强化人居健康,推进声、辐射和新污染物监测
在声环境质量监测方面,推动全省地级及以上城市声环境质量监测从手工监测向自动监测转变,推进县级城市进行声功能区划分并开展监测,及时了解污染源噪声排放水平,为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辐射环境质量监测方面,完善全省辐射环境监测网络,优化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和监测项目,加强城市集中饮用水源水质监测,完善电磁辐射监测手段,提升电磁辐射监测能力。同时开展调查性与研究性监测,建立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制度。
六、坚持系统观念,完善生态质量监测
建立天地一体的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和指标体系,涵盖生态格局、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生态胁迫等内容,总体反映区域生态系统质量状况及变化。开展生态质量评价,服务生态保护监管建立生态质量监测评估专报机制,全面提升智能解译和分析评价能力,强化生态质量监测质量与时效性,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等生态监管与执法提供支撑。
七、深化测管协同,强化污染源和应急监测
要规范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提升固定污染源智能化执法监测、推进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建设。按盘清家底、配缺项,突出重点、补短板的原则,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分级分区逐步配齐配强我省生态环境应急监测设备,初步建立全省应急监测设备管理、调度信息、应急监测图库、风险物质知识库等应急监测信息化平台。
八、筑牢质量底线,拓展监测数据成果运用
健全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指导各级各类生态环境监测运维机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完善和有效运行,研究出台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维护技术指南,建立环境质量自动监测运维质量管理体系并推动实施。加强监测质量监督检查,落实监测数据质量主体责任、强化质量控制、严格监测机构监管。健全监测数据互联共享大平台,形成全要素感知统一接入能力、优化全省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共享机制。还要加大信息公开力度。
九、增强科技公关,打造产学研用创新优势
用科技赋能生态环境监测。不断强化外部协作科研水平,健全监测技术规范体系。加强四川省特定行业或企业特征污染物和新型污染物的监测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逐步扩大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先进适用团体和企业标准供给。
十、坚持深化改革,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
通过制定生态环境监测地方性法规、建立健全新时期的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完善监测与监管执法联动的工作机制、建立川渝监测协作机制、建立环境质量评价排名制度,从而建立健全监测法规制度。此外,还要细分监测事权、优化运行机制、加强监测能力建设(从建立省级特色专业实验室、持续提升驻市(州)站专项业务能力、强化县级站执法快速响应能力、提升辐射监测能力出发。)强化监测人才队伍建设。
最后,《征求意见稿》建议围绕加强组织领导、拓展资金渠道、强化信息公开、注重宣传引导等多措并举,保障规划能顺利施行。
相关单位如对有关内容有任何意见建议,请于11月22日至12月21日期间反馈至四川省生态环境厅 。
(全文详见附件)
相关资料下载:
《四川省“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征求意见稿)》.doc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