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关于零碳食品的“真假” 你要知道这3点

2022/12/1 7:20:09
49421
来源:环保在线
编辑:Leven
关键词:零碳食品碳中和
导读:近日,解放日报发出了《零碳食品兴起,噱头还是动真格?》的灵魂拷问。对于这个问题,环保在线也想跟你探讨一下。
  近日,解放日报发出了《零碳食品兴起,噱头还是动真格?》的灵魂拷问,相信不少人也都有这样的疑惑。
 
  对于这个问题,环保在线认为,可以有以下3点比较清醒的认知。
 
  1、零碳食品未必是假
 
  既然打着零碳的招牌,而且很多都是伊利、雀巢、盒马这样的大品牌,作出自砸招牌的事情倒也不至于。在“双碳”目标下,食品行业探寻“零碳”解决方案是必然,而且来自亿欧智库的研究报告显示,其实食品行业9成以上的碳排放来自于生产所用的能源,切割、混合、烘焙等加工流程,食品运输等等这样的间接排放。那么就农产品而言,使用化肥是重要的碳排放来源,然后也就是运输包装这些环节。
 
  因此,贴上“碳中和”标签的食品们——蔬菜采用有机肥,奶粉不使用化学制剂;生产采用清洁能源,包装使用可再生植物基材料,打造碳中和工厂,甚至像饮料这种碳排放大部分来自上下游的,中游厂商都在“居中调碳”。
 
  像达能投资全新包装材料,百事推出“无瓶标”可乐,雀巢开设咖啡胶囊回收采集点,伊利建立了全链减碳三大平台,并联合利乐、菲仕兰、科汉森、罗盖特等43家全球产业链伙伴共同提出了“零碳联盟”概念等等,都是食品业的“零碳”尝试,个中努力确实不假。
 
  2、零碳宣传不必全信
 
  那为什么又说不必全信呢?零碳食品标准尚不明朗决定了行业发展还远未到达有序、精细化管控的状态,换句话说就是,全凭自觉。
 
  据悉,觉截至今年(2022年)8月,全球已经有9家获得认证的碳中和食品工厂,中国占4家。要真说认证,不少产品也都是有认证的,比如伊利“零碳牛奶”获得了国际检验认证机构必维集团(Bureau Veritas)颁发的碳中和核查声明(PAS2060),盒马零碳有机蔬菜包装上有南京国环颁发的“零碳农产品”认证标签。
 
  不过呢,认证的权威性一看标准,二看机构。目前国内碳中和食品相关标准显然还不够成熟,标准体系建设尚需时日,当前的一些认证参考的主要还是国际标准,比如ISO14064温室气体排放标准、ISO14067产品碳足迹、英国的PAS2060碳中和核证等等。业内人士也表示,农产品碳足迹认证相较工业产品更为复杂,在缺乏统一标准的前提下,行业难免鱼龙混杂,这也是新兴市场的“通病”。
 
  3、零碳食品接受度不高
 
  虽然业界普遍认为,2022是“零碳食品元年”,但频频上架的零碳食品、碳中和食品,无论是牛奶、蔬菜、饮料还是其他,消费者的敏感度其实并不是很高。其原因不外有三,一是价格,二是信誉,三是观念。
 
  波士顿咨询公司曾在2020年开展过全球消费者调研,结果显示70%的消费者愿意支付5%的溢价,10%的消费者愿意支付25%的溢价。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这个比例其实还可以再降一降,因为不得不承认“零碳”产品的溢价确实还比较高。比如盒马的一份有机小葱5块钱,同重量的其他小葱可能就两块多,这可不是溢价25%这么简单。
 
  信誉和观念这两个原因也很好理解,信誉结合上文说过的标准体系不完善,一定是会在前期出现的问题,而观念也并不是能一蹴而改的东西。广大民众的环保意识已经有了大幅提升,尤其是环保教育渗透进基础教育之后,“新生代”的环保观念更强,但仍需要合理的价格以及更有效的支撑手段,比如有专家提到建立碳普惠个人账户就是一种有益尝试。
 
  最后,环保在线认为,零碳食品“动真格”是要动的,至于什么时候能真正摆脱“噱头”的质疑,还要看行业发展的“健康度”。信任不容易建立,但很容易崩塌,食品行业需要作出的努力 还有很多,但至少在零碳食品的探索中迈出了第一步。
 

热门评论

上一篇:国家发展改革委:在黄河上游沙漠、戈壁、荒漠化地区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

下一篇:百米地下矿坑变身“冰雪世界”,环境包袱也能成为“聚宝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