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从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看环保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2022/12/17 11:13:02
11678
来源:环保圈 伏波望族
关键词:环保产业环保发展
导读:再好的数字化技术,也必须要与环保产业的实际真正结合起来,才能切实发挥作用。我们不能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刚脱离管理落伍的窠臼,就又掉进“伪数字化”的坑里。就像规划纲要里说的,只有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生态环保的“深度融合”,才是我们的目标。
  最近两天,关于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的新闻刷屏了。2022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下称“规划纲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对于这份文件的解读,大部分环保同行都关注到了第四章“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投资空间”的部分,其中要求:
 
  加大生态环保设施建设力度。全面提升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水平,构建集污水、垃圾、固废、危废、医废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形成由城市向建制镇和乡村延伸覆盖的环境基础设施网络。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动建立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全面推进资源高效利用,建设促进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水平、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态环保设施。
 
  应该说,生态环保的内容能被纳入到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本身就对环保产业是一个利好,释放出积极性的信号意义。但是,如果仔细阅读文件可以发现,这些提法其实并没有什么新意,大部分都是以前曾经多次强调过的内容,有点老生常谈的意味。不过,“环保圈”也注意到,文件在其他地方还是有一些新鲜的提法,例如“推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交通物流、能源、生态环保、水利、应急、公共服务等深度融合”。
 
  这意味着,未来,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将与生态环保深度融合,数字化、智能化将成为环保产业的发展方向。
 
  1 “推动5G技术等与生态环保深度融合”
 
  规划纲要关于数字化、智能化的要求,出现在第四章第十四节“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
 
  文件要求:全面发展融合基础设施。推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交通物流、能源、生态环保、水利、应急、公共服务等深度融合,助力相关行业治理能力提升。支持利用5G技术对有线电视网络进行改造升级。积极稳妥发展车联网。
 
  这透露出一个信号:未来,推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生态环保深度融合,将成为一个方向。
 
  事实上,早在这次文件发布以前,环保产业就已经这么做了。从2012年起,威立雅就开始在集团内部推广数字工具,目前已在22个国家设立了35个Hubgrade远程控制中心。为了支持他们的“Impact 2023”目标,威立雅还有十二种数字产品已投入开发,将数字战略与多方面的绩效目标联系在一起。再以北控水务为例,2020年,北控水务宣布将这一年作为自己的“数字化元年”,并发布数字化战略。
 
  通过对齐战略需求、识别企业核心业务能力,共同规划未来数字化转型的应用架构蓝图与实施路径。2020年下半年,北控水务管理数字化规划项目组组织开展了三期业务能力共创研讨会,聚焦公司战略方向与业务现状、资管平台业务能力构建,集团高管团队、各中心及大区管理团队、业务条线骨干、共同探讨未来业务能力架构。
 
  北控水务认为,“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有能够充分结合企业自身特点的顶层设计,为企业指明前进方向,确定目标,涉及企业经营理念、组织构架、管理手段等多个层面,不可能一蹴而就。
 
  2021年,维尔利也携手Infor全面开启数字化转型之旅,希望提升行业竞争力。维尔利副总裁李遥表示,公司从2016年就开始数字化转型了,最开始的切入点是运营项目,希望通过数字化转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竞争力。目前,维尔利所有的运营项目都已经接入中控平台。经过近几年的数字化建设,维尔利感受到了数字化带来的便捷,更希望在一个平台上完成项目。从前端的设计、供应商合作,到整个项目的建设过程,给客户提供一个数字化的交付。
 
  2 “数字化将是未来五年环保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开展数字化转型,对于环保企业来讲有几方面的好处。
 
  1、挖掘数据资产
 
  在北控水务看来,数字化转型、构建平台型企业是基于战略迭代升级的必然要求,是轻资产转型的必由路径,也是未来环境产业发展的大方向。借助数字化转型,可以充分挖掘企业的数据资产价值,从企业自身需求和痛点出发,量体裁衣,从而发现新的业务价值点,助力产品和服务创新升级,进而衍生出全新的数字化业务和商业模式,使数字化持续为企业赋能,实现良性循环。
 
  对于北控来说,数字化对内可以提升运营效率、对外则可以提升客户满意度。数字化转型将为北控水务实现管理万亿资产的战略目标赋能,以期为行业企业数字化进程带来更多示范意义。
 
  2、提高管理效率
 
  维尔利董事长李月中表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好处首先就是提高效率。通过数字化的工具,能够把企业的技术、产品、服务做到模块化、标准化,让交付变得更加容易,让执行过程更加安全可靠。同时,通过数据的挖掘,再结合企业的管理、财务,并向前延伸,还可以优化前端的设计环节,把三维设计做得更精准,让供应链更清楚,预算更精确,让过程管理变得可视化、数字化。
 
  3、满足客户需求
 
  众所周知,环保产业是为管理者,尤其是政府提供服务的,而政府作为客户,对信息化、数字化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例如,在智慧环境、智慧城市管理等方面,政府客户都已经提出了很多的数字化诉求。这些诉求,也对环保企业提高了新的要求,因此环保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是势在必行。
 
  4、产业协同发展
 
  环保产业发展到今天,企业之间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竞争关系了,未来更需要从合作的角度来寻求发展,需要一些有情怀、有理念,能够共同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来合作,这就需要借助产业互联网的工具,打通不同企业的平台,实现产业的协同发展。总之,维尔利董事长李月中表示,数字化将是未来五年环保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3 环保产业数字化还存在哪些挑战?
 
  在环保产业,智慧水务是数字化应用最早的领域之一。不过,目前智慧水务的推进仍然较为迟缓,遇到一些阻力。“环保圈”此前也曾经总结过智慧水务的4大关键挑战——不够硬、不够深、不够广和不够准。
 
  首先,不够硬
 
  目前水务企业的智慧化升级多集中在数据化平台这类“软”智慧上,在需要与智能硬件结合的“智能化应用”层面,水务企业涉及较少,所以目前智慧水务的现状就是普遍“偏软”而“不够硬”。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数据可视化,打通数据孤岛本身就是实现整体智慧水务提升的前提,所以大家都在做;二是因为阿里云、百度云、金控数据等软件公司都能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因此信息化升级的难度相对较小;第三则是由于这种信息化改造视觉冲击明显,项目成就感与可展示性也比较强。
 
  但是,水链中几乎每个环节都需要与硬件设施结合,没有“智能化应用”的支撑,数据化平台就无法与具体场景深入结合,控制平台与实际业务就容易变成上下两张皮。而要实现“智能化应用”,就必须有大量智能硬件的支持,因此“硬智慧”是智慧水务继续发展的基础。
 
  其次,不够深
 
  目前,水务企业普遍反馈的一个问题就是——专业软件公司对水业务理解不够,因为对业务吃得不透,软件公司容易简单平移互联网行业的中台思路,这样后期就会出平台与业务脱节或者不匹配的问题,导致设计出的信息化平台无法有效帮助自己管控业务。因此,水务企业对数据化的认知需要进一步提升,而软件公司也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和耐心,更加深刻地理解具体业务,只有这样的双向奔赴,才能解决理解“不够深”这个关键挑战。
 
  第三,不够广
 
  在“智能化应用”层面,目前水务企业的发力集中在供排水领域,而对于比如“智慧加药”、“智慧曝气”、“水质预测”等水处理环节涉及较少,也就是智慧水务应用领域还比较窄,“不够广”。
 
  “不够广”与“不够硬”既有重合也有区别,“不够硬”主要是因为智能硬件的缺乏,而“不够广”除了因为智能硬件的限制之外,也是由于需要将AI技术与水处理专业知识相结合,这样的结合,有很高的技术难度。虽然很难,但是如果想要持续提升智慧水务的水平,就必须直面“不够广”的挑战。
 
  最后,不够准
 
  “数据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基于错误数据,永远得不出正确的结论,所以只有“数据准确”,才能让基于数据做判断的系统,给出正确的决策,因此“数据准确”是“智慧水务”的基础。
 
  造成数据不准的原因大体有两个:一是基层技术人员对数据不重视,在采集与上传时敷衍马虎,导致数据失真;二是受限于底层硬件的性能。
 
  对于第一种原因造成的数据“不够准”,需要通过提升管理,提升整个企业对数据化的认知来解决;对于第二种,则只能通过技术更新,从硬件本身进行提升。
 
  其实,智慧水务遇到的这4大挑战,也是整个环保产业在推进数字化进程中普遍面临的问题,值得所有环保企业借鉴。再好的数字化技术,也必须要与环保产业的实际真正结合起来,才能切实发挥作用。我们不能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刚脱离管理落伍的窠臼,就又掉进“伪数字化”的坑里。就像规划纲要里说的,只有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生态环保的“深度融合”,才是我们的目标。
 
  原标题:从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看环保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热门评论

上一篇:生态环境部一周要闻(12.11—12.17)

下一篇:新材料丨“可强可弹”的TPU,兼具塑料和橡胶的优点 还可生物降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