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上海环境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 2023/1/16 9:09:35
- 20155
- 来源:中国固废网
- 关键词:上海环境环境产业固废处理
“这是我第三次在固废战略论坛上发言了,第一次是在北京,第二次在深圳,论坛现场坐得满满当当,酒店快住不下了。此次第三次还是在深圳,在这么难的一年,今年论坛顺利召开实属不易。”上海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环境”)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瑟澜说,这是他来到上海环境的第三个年头了,这三年环境产业的变化,实际上反应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轨迹。
“十四五”时期,固废行业迎来高质量发展。2022年12月28日,王瑟澜在“2022(第十六届)固废战略论坛”上以“天马园区”模式为例阐述了上海环境在行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探索与实践。
01 摆在环保企业面前的骨感现实
二十大的胜利召开,给了全国人民非常大的信心。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将成为新时代主旋律。环保产业由“从无到有”阶段向“从有到优”阶段过渡,其本质是以需求升级为内核的产业升级。
但,现实仍然是骨感的。王瑟澜坦言,2022年的固废市场释放出来的项目非常少,垃圾产量不足。他说,实际上,固废市场本身就是变动的曲线,现在是回归了本位。
二十大报告指出了环境产业未来发展的美好方向,但是环保企业现在的日子却非常难过。
王瑟澜提到,在接下来的发展上,上海环境既要满足时代,又要高质量发展,做高质系统性服务,又要不被环保督查,只能从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以前已经经历过的各种各样的案例中提高判断力,提高整体性的服务。
02 从“堆积木”到“整合提升,上海环境打造“天马模式”
王瑟澜以“天马园区”为例介绍了上海环境在行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探索与实践。
首先,他回顾了“无废城市”背景下的园区模式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2005年以前的“萌芽”阶段,循环经济思想引入国内,理论研究实践不断深入;第二阶段是2005——2015年的“舶来”阶段,日本北九州生态工业园的“静脉”理念,推动了国内静脉产业园规划、建设发展;第三阶段是2015——2020年的“堆积木”阶段,由单个项目、单个系统发展为多个项目集中建设,形成名义上的“园区”;第四阶段是2020年至今的“整合提升”阶段,该阶段通过共建共享、系统整合、资源节约、节能降耗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废、低碳、环保园区。
王瑟澜介绍,上图中间有一条路叫“青天路”,是从青浦到天马园区的路,左面部分现在已经建设得差不多了。这里面有两座垃圾焚烧厂,分成一期和二期,有两座湿垃圾厂,也分成一期和二期,还有一座污泥协同厂,东边还有危废焚烧厂。青天路两边的几个厂完全是两个独立的运行系统,如果当初能够一次性规划,就不会出现这种割裂的情况。
两年前,王瑟澜接手的时候,这个园区像是由一堆堆积木组成,积木和积木之前不能隔墙售电。拿到了这样一堆积木以后,上海环境对此进行了重新的再生。上海环境通过“三国”统一,把前世的三座厂统一成了今生的一座园。以前有三套班子、四个中控、三条参观路线、三个食堂、七座大门和三组安保,现在统一了以后,成为“一家”即一套班子统一管理;“一站”服务即统一中央控制室,一站式管理;“一屏”即集中大屏,“一屏观园区”;“一减”即智慧化管理,提效减碳。
王瑟澜介绍了天马园区具备的四大特点:协同共享、协同为先、绿色低碳、数智互联。
第一,协同共享。天马园区如今做到了“十大共享”。实现了热力共享,折合下来可以节省9万度/d的电。通过资源共享,可以减少可燃物残渣外运处置500t/d。“实际上,生活垃圾的水不是在混合垃圾里,就是在湿垃圾里。当时的松江一期项目,还没有对湿垃圾进行分类,垃圾焚烧的出水率就比较高,可以达到20%以上。现在垃圾分完类以后,湿垃圾的出水率高了,但是生活垃圾的出水率低了,所以现在对污水、沼气和臭气等进行协同处理。”王瑟澜介绍,园区把湿垃圾的臭气和垃圾进行协同处理以后,节省了每小时12万方臭气处理的成本。最后,还有管理共享,具体包括管理信息数据、办公设施、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共享。
“十大共享主要是通过系统的精神、系统的耦合、系统的安排,让效率大大得以提高。做到了成本的降低就做到了绿色低碳。降碳就是节能,就是把能够控制的碳排放用数字化的方式进行评估。”王瑟澜总结。
第二,系统为先。天马园区以主体处理工艺为核心,实现从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系统推进污染物近零排放、资源高效利用、能源梯级利用、污水回收利用的目标,通过全链条上下游系统融合实现效益最大。
第三,绿色低碳。通过可再生能源开发、基础设施低碳化改造、精细化运营以及搭建智慧平台,天马园区做到了绿色低碳。
第四,数智互联。通过模块化、可视化、智慧化,天马园区强化生产过程智能调度,管理和作业高度耦合,精确感知生产数据,有效提升运营效率。
综合来看,园区实现了“三升三减”,即资源化利用率得到提升,运行管理效率效益得到提升,公众服务体验得到提升。运行人员减少30%,运行成本减少21%,碳排放量减少30%。
最重要的是,上海环境2022年交出了不平凡之年的不易答卷。2022年,在湿垃圾厂、建筑垃圾厂、焚烧厂面临垃圾量、营收受到影响,防疫成本增加的情况下,上海环境通过园区式的系统化管理得到了温暖的答卷,稳中有序得不断发展。
此外,天马园区也作为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典型案例,入选《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上海自愿评估报告·2022》。还列入联合国环境署循环经济培训手册,“转型亚洲”2021循环经济研究班的研究案例。
03 未来已来,用“服务产品化”破局
在后BOT时代,低碳时代,高质量服务时代,后疫情时代,如何破局?上海环境也在思考转型。拥抱时代,主动作为是上海环境的选择。借助上海桥头堡,顺应时代潮流,坚持技术领先,整合内部资源,输出品牌价值,上海环境制定了“服务产品化”战略,打造出上海环境“天马”品牌。王瑟澜最后表示,让我们共同为系统构建服务,融合升级服务。
同时,本次论坛也进行了视频号线上直播,王瑟澜的发言收到了直播后台网友的热烈讨论和互动。现场,环节主持人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研究院执行院长,湖南大学兼职教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客座教授薛涛对网友普遍关心的问题,与王瑟澜进行了互动。
薛涛指出,目前来看,固废行业整个增量市场比较有限,但其中还涉及很多有关“人”的问题,天马园区是不是在内部组织上进行了相应变革和调整?
王瑟澜对此表示,公司如果不进行人员的精简,就没办法提升效率。第一,上海环境对园区的工作量进行统计,在工作量确定的情况下,对人员进行精准调配,这样公司就可以节省1/3的后勤保障人员。第二,精简厂长的数量配置。原来是4个厂长,现在是1个厂长。公司会对节省下来的人员进行培训,然后放到新的公司去疏解消化。比如松江项目一共分为6条线,原来是两个中控室,现在设置成一个中控室,然后通过智慧化的改造,提高人员工作效率。经过两到三年时间的调整以后,上海环境的产能增加了1万吨左右,但是人员总数只增加了100个。因此,上海环境主要通过产品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和管理水平的提升,精简人员配置,达到内部组织的变革。
原标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上海环境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