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见证2022| 带您盘点2022年国家生态环境标准重要进展

2023/1/17 9:12:53
13102
来源:中国生态环境标准
关键词:环境标准生态环境保护
导读:2022年,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持续保持较快步伐,全年共发布标准80项,其中污染物排放标准5项,生态环境监测标准54项,生态环境基础标准4项,生态环境管理技术规范17项。
  2022年是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一年。生态环境标准工作紧紧围绕生态环境管理需求,以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出台《“十四五”生态环境标准工作方案》;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持续保持较快步伐,全年共发布标准80项,其中污染物排放标准5项,生态环境监测标准54项,生态环境基础标准4项,生态环境管理技术规范17项。
 
  《“十四五”生态环境标准工作方案》
 
  为更好地发挥生态环境标准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推进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生态环境部组织制定完成《“十四五”生态环境标准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环境管理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按照“引领发展,绿色转型;问题导向,重点突破;夯实基础,提高质量;强化管理,提升效能”的基本原则,提出三方面工作任务:
 
  一是继续完善国家环境标准体系,补齐缺项和短板。开展与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相适应的环境质量标准研究;制修订一批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探索完善超标判定、污染物排放量核算等共性技术内容;完善生态保护监管、碳排放核算、新污染物调查评估标准规范;健全配套监测标准、基础标准和管理技术规范。
 
  二是指导和推动地方环境标准加快发展。指导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和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加快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制订地方标准备案管理工作细则,提升地方标准与国家标准的协调互补水平。
 
  三是提高环境标准科研与管理水平。深入研究梳理和探索解决环境标准共性技术问题,不断提高标准工作水平,全面提升环境标准体系的完整性、协调性、科学性和适用性,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坚实支撑。
 
  《方案》为我国“十四五”及更长一段时期内生态环境标准工作指明方向和重点,将有利于促进环境标准工作进一步提质增效、有序开展。
 
  发布80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
 
  1 污染物排放标准
 
  一是支撑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发布印刷、玻璃、矿物棉、石灰与电石等4项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4项标准坚持源头削减、过程控制到末端治理全过程进行管控,针对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协同控制,加强了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的减排。同时,4项标准充分考虑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在增加的投资成本处于行业可接受水平的前提下取得更好的环境效益。上述标准的实施将进一步促进相关行业公平竞争,有效解决“劣币驱逐良币”问题,推动相关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保障低水平放射性废物安全处置,发布《低水平放射性废物包特性鉴定—水泥固化体》(GB 41930-2022)。标准对使用水泥为主要固化(固定)介质的低水平放射性废物包特性鉴定提出规范要求和具体方法,对于加强放射性废物安全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2 生态环境监测标准
 
  一是服务生态环境监管执法,配套强制性环境标准实施需求,发布2项监测规范和10项监测方法标准。主要包括《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HJ 91.2-2022)、《卫星遥感细颗粒物(PM2.5)监测技术指南》(HJ 1264-2022)、《固定污染源废气  苯系物的测定  气袋采样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HJ 1261-2022)、《水质  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测定  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HJ 1242-2022)、《土壤和沉积物  20种多溴联苯的测定  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HJ 1243-2022)等生态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修订后的HJ 91.2-2022明确了总磷监测的现场前处理方法,完善和规范地表水环境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要求,进一步支撑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HJ 1264-2022为开展卫星遥感细颗粒物监测及其区域分布规律分析工作提供技术指导。新发布的10项监测方法标准填补了水中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土壤和沉积物中多溴联苯等监测标准空白,进一步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性,充分体现了对我国监测工作的适用性,有效支撑了相关生态环境质量标准、风险管控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为生态环境监管和国际履约提供支持。
 
  二是支撑排污许可制的实施,发布13项自行监测技术指南。主要包括《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稀有稀土金属冶炼》(HJ 1244-2022)、《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聚氯乙烯工业》(HJ 1245-2022)、《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印刷工业》(HJ 1246-2022)等,支撑相关单位履行环境主体责任,我国自行监测技术指南体系基本建成。
 
  三是完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发布29项生态环境标准样品。主要包括《氮气中丙酮气体标准样品》(GSB 07——4006——2022)、《黄棕壤中氯化钙溶液提取重金属元素标准样品》(GSB 07——4007——2022)、《土壤—棕壤pH标准样品》(GSB 07——4008——2022)》等标准样品,这些环境标准样品的发布及应用,可进一步完善我国生态环境标准样品体系,为相关质量标准、排放标准的实施提供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
 
  3 生态环境基础标准
 
  一是为保护生态系统安全,规范生态环境基准工作,发布2项基准推导技术指南。包括《淡水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HJ 831-2022)和《海洋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试行)》(HJ 1260-2022)。修订后的HJ 831,细化了部分技术要求,优化了基准推导模型和方法,特别是在毒性数据预处理方面,针对每个步骤细化了毒性数据筛选技术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基准研制过程中毒性数据优先序;吸纳了国际上最新研究成果,引入同效应毒性值的概念;“最少毒性数据需求”由“5个类群”“5个物种”增至“6个类群”“10个物种”,达到国际较高要求,增强了水质基准推导的确定性。HJ 1260-2022是首个规范我国海洋环境基准推导的标准,规定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进行基准推导,提出了基于我国海洋生物区系特征的“5科8种”最少毒性数据需求;三是提出的同效应急性值/慢性值的计算方法,解决了不同类型毒性效应所占权重不同的问题,达到了更好地保护我国海洋物种的目的。
 
  二是统一规范土壤和化学物质环境管理中的用语定义,发布2项术语标准。基于我国在土壤环境管理和研究最新成果,编制发布《土壤环境 词汇》(HJ 1231-2022),规范与土壤环境相关的采样、监测与评估、修复与风险管控等词汇用语,并明确定义。发布《化学物质环境管理 化学物质测试术语》(HJ 1257-2022),进一步推动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等工作开展。
 
  4 生态环境管理技术规范
 
  围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领域任务,发布各类生态环境管理技术规范,支撑形成生态环境管理组合拳。
 
  一是支撑固体废物环境风险管理,发布9项固体废物相关标准。主要包括《锰渣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1241-2022)、《废塑料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364-2022)、《快递包装废物污染控制技术指南》(HJ 1265-2022)、《生物质废物堆肥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1266-2022)、《报废机动车拆解企业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348-2022)、《含铬皮革废料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1274-2022)、《失活脱硝催化剂再生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1275-2022)、《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和管理台账制定技术导则》(HJ 1259-2022)和《危险废物识别标志设置技术规范》(HJ 1276-2022)。9项标准为企业加强固废处理处置提供技术指导,有助于进一步增强企业责任意识并提升固废污染防治水平,推动固废管理要求落实。
 
  二是支撑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发布1项相关管理技术规范。即《核技术利用放射性废物库选址、设计与建造技术规范》(HJ 1258-2022),确保核技术利用放射性废物和废(旧)放射源的安全贮存,进一步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和人体健康。
 
  三是支撑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发布2项生态保护修复监管标准。包括《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技术指南(试行)(HJ 1272-2022)和《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遥感解译审核与质量控制技术规程》(HJ 1273-2022)。HJ 1272-2022规范了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原则、流程和技术要求,对强化生态保护修复生态环境监督,规范和指导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工作具有重要意义。HJ 1273-2022规定了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遥感解译审核与质量控制的内容、流程和技术要求等,规范了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遥感解译审核与质量控制工作,对加强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督具有重要意义。
 
  四是进一步发挥环境准入管控作用,修订发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 19-2022)。本次修订对评价等级、现状调查和评价、预测分析、保护措施、跟踪监测、环评文件图表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完善和调整,标准发布实施将进一步强化建设项目环评源头预防作用、指导和规范生态影响评价工作。
 
  五是加强生态环境统计管理,发布《生态环境统计技术规范 排放源统计》(HJ 772-2022)。标准对排放源统计调查设计、数据采集、数据汇总和报送、质量控制、报告编制、数据公布的一般原则及方法要求作出了规定,有助于规范排放源统计调查工作,更好支撑生态环境管理决策。
 
  六是规范生态环境档案管理工作,发布3项生态环境档案管理相关标准。包括《生态环境档案分类表》(HJ 7-2022)、《生态环境档案管理规范 科学研究》(HJ 8.1-2022)、《生态环境档案著录细则》(HJ 9-2022),3项标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期档案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对扎实做好生态环境系统档案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望新一年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2022年,我们挥洒汗水,迎来收获,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建设取得新进步。展望2023,任重道远须策马,风正潮平好扬帆。我们将持续围绕各领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按照《“十四五”生态环境标准工作方案》任务部署,针对新问题新需求不断深入研究,犯难图远,聚力提升,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标准在生态环境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而踔厉奋发、砥砺前行。
 
  道阻且长,行则必至。欢迎大家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标准工作中来,并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指导和支持!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祝愿各位朋友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原标题:【见证.2022】带您盘点2022年国家生态环境标准重要进展

热门评论

上一篇:《再生工业盐 氯化钠/硫酸钠》团体标准顺利通过技术审查

下一篇:《涉铬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团体标准立项申请顺利过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