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水务,请在正确的路上狂奔!
- 2023/2/1 8:53:57
- 16780
- 来源:环保圈 石马
- 关键词:智慧水务废水处理
短短几年时间,智慧水务就以天神下凡的姿势横扫了中国大大小小的水厂,然后结出了各式各样或甜或苦的花果。3年前,大家讨论的主题还是“智慧水务是什么?”而如今,在各大会议上,大家关注的对象则已变成了“智慧水务下半场应该怎么踢?”从一个模糊的概念,到案例遍地开花,开赛的哨声似乎还在耳边回响,不少玩家还没搞清楚规则,突然就要开始研究下半场的战术了。
是左路突破主攻感知层,还是两翼齐飞为应用层做支撑?是高举高打从顶层构架下手,然后中路灌顶突破,还是传控结合从具体应用渗透,层层推进最后爆款得分?尽管每个玩家都在制定各自不同的战术,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向前冲!没错,智慧水务不能停步,更没有退路可言。但是,它似乎有点冲得太快了,快到还没来得及想清楚,智慧水务,究竟应该去向何处?
1 纠结的AB面,左右为难的水厂
究竟应该去向何处?这本来似乎不应该成为问题。当我们说起公司,脑海里浮现出的是另一个词,就是“赚钱”。没错,公司存在的意义就是满足用户需求,然后赚钱,赚给老板、赚给股东,赚给国家。如果没有满足用户需求,但是却能一直赚钱,那这种公司通常会被叫做“骗子”,最后多数会归警察管;如果满足了用户需求,但是却坚持不赚钱,那这类公司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家里有矿”,最后一般会归法院执行局管。
总之,在合法的前提下,一家赚钱的公司才是好公司。而一家亏钱的公司,如果不是公益机构,又一直不肯倒闭,那我们一般会夸老板是个乐于奉献的好人。只要合法,公司出售产品或者服务,然后尽可能地从市场上赚取更多的钱,就是理所当然的行为。只要消费者接受,那就你情我愿;如果消费者不接受,那就一拍两散,互不相欠。
比如有999的手机,也有18999的高端机;有8万的代步车,也有80万的轿跑;有单价1万的老破小,也有一平米几十万的豪宅。绝大多数的人都买不起18999的手机,买不起80万的轿跑,更买不起一平米几十万的豪宅,但一般没人去骂这些公司抢钱、不要脸。
而作为一家公司,想要赚到更多的钱,就要像彼得蒂尔在他那本畅销书《从0到1》里讲的那样,要想尽办法,利用技术优势、价格优势、规模优势等一切优势形成“垄断”,这样才能获得最多的利润。
为什么呢?因为彼得蒂尔说的“垄断”,其实还是用户自主选择的结果,而不是真的除此之外,别无竞品。50元一斤的散装白酒,麻醉效果一点不输10年的飞天茅台,所以,用户不是只能买茅台。然而,面对公共服务的时候,用户常常就变成了不得不用,又没得选择,比如电力,还有水务。
公共交通也是公共服务,但是公交、地铁、出租、网约车、私家车,甚至自行车、步行,都可以实现从A点到B点的功能,所以严格来说,用户还是有选择的。但是电力和水务,既没有人能离开,又没有人能选择。
一个人可以不喝酒、不开车,甚至不买房子,但是不可能不用水。然而一个人又不可能因为不喜欢第三自来水厂的水,就要求供应第二自来水厂的饮用水。能够实现这个目标的唯一方法,只有搬家。所以不管你用户喜欢还是不喜欢,只要水厂没意愿,水的品质和服务就不会变。水就在那里,爱买不买,不买随便。
由于公共服务的特性,城市里那些饮用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天然就获得了彼得蒂尔向往的“垄断”,如果这些水厂想赚钱,理论上可以毫无顾忌的提价,比如饮用水,只要不超过桶装纯净水的单价,就不怕你不买。现在市场上饮水机桶装水一桶18.9升,最便宜的也要10元,换算成一吨的售价就是529.1元。而现在一吨生活用自来水的售价是多少呢?平均3.8元/立方米。
想想这个涨价空间,做梦都应该能笑醒。但事实上,任何一个水务人,都不会有这种“药不能停”的疯狂想法,因为国家对公共服务是进行政府定价的,在《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里,国家对于水价有非常明确的规定:供水企业合理盈利的平均水平应当是净资产利润率8-10%。具体的利润水平由所在城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征求同级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意见后,根据其不同的资金来源确定。(一)主要靠政府投资的,企业净资产利润率不得高于6%。
净资产率不高于6%是什么概念,华为在2021年的净资产收益率是30.5%,茅台是31.3%,连中石油都超过了8%。为什么政府会这样要求呢?因为赚钱并不是公共服务的核心诉求,公共服务最重要的目标,是提供优质服务,以便于整个城市、整个社会更高效地运行。此外作为一个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水务天然就处于垄断的位置,也就天然的要背负巨大的社会责任。
因此在公众内心里,对水厂的定义,就是提供公共服务的公益机构,所以每次水厂涨价,都会引发公众的强烈不适,大家抱着529元一吨的桶装水,指着自来水说,怎么你也想抢钱了吗?!
所以水务公司这个名词组合,实质上意味着公共服务商品化,公共服务要为公众谋福利,商品化则意味着要赚钱。因此,水务公司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的感觉就像“专一的渣男”。如果是水务集团,就更会让人隐隐觉得这是一个控制城市水源的邪恶组织。既要赚钱,又不能放开了赚,既要为公众谋福利,又不能不计成本做公益,A面是公共性,B面是商品性,这种纠结的AB面,常常让水厂被误解,也常常让水厂左右为难。
其实水厂这种左右为难的困境,也是政府刻意设计的结果。因为如果不进行商业化改造,公共服务中的浪费与低效就会越来越严重,直到整个社会都难以承受,所以这种商业化基因的注入,对提升效率与服务意识,都是很有助益的。
2 智慧水务的终极价值是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然而,这种商业化改造也有副作用,那就是有时会让水厂忘了公共服务的身份,误以为自己就是一家“单纯的公司”,从而迷失了自我。比如面对智慧水务的时候,有时水厂就会表现出面对纠结的无力。因为B面关注和在意的常常就是四个字“节能增效”,节能就是降低成本,增效就是提升产出,合在一起就是“多赚钱”。因此有时水厂在选择智慧升级项目时,只盯着能带来多少经济效益,甚至有的水务企业在反思智慧升级时,也会强调“不能为了智慧而智慧”,能不能减少人工,能不能为股东多赚钱,应该是智慧水务升级的重要审核标准。
从公司的角度出发,这样的选择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别忘了,公司前面还有两个字:水务。公共服务的特殊性,决定了水务不能仅仅从公司视角去决策,所以水务公司的节能增效,或许不能仅仅从公司角度去考虑,还要从整个城市的角度去考量。比如智能硬件的升级,单纯从投资回报的角度看,智能硬件对水厂有时确实不那么有吸引力,就像智能投药系统,药剂成本在整个水处理成本中占比不高,再分解到碳源、PAC、PAM等等不同药剂上,占比就会进一步下降,因此单算自己的经济账,水厂并没有强烈的升级动力。
可是,如果站在为整个社会“降低碳排放”的角度去理解,从为整个社会持续降低水成本的角度去审视,那么智慧投药就是水厂在智慧升级中绝对不能忽略的一项。
再比如未来的无人水厂,对于公司而言,畅想无人水厂能够节省多少人力成本自然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作为一个公共服务者,水厂或许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对于无人水厂,如何建立一种机制,确保出现远程无法搞定的问题时,可以快速到场解决。也许基于公共性,水务只能少人而不能无人,必须有平时冗余的人以应对极端问题。那么这个“冗余”的成本,就是水厂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此外,这些“冗余”的人,平时应该通过什么模式与“无人”水厂共生共存,互相协作?对于公共服务领域,AI到底应该扮演 “人工替代”的角色,还是“人工增强”的角色?这些问题,在“公司”享受AI带来的成本乐趣前,“水务”都必须先思考清楚。
此外,这些“冗余”的人,平时应该通过什么模式与“无人”水厂共生共存,互相协作?对于公共服务领域,AI到底应该扮演 “人工替代”的角色,还是“人工增强”的角色?这些问题,在“公司”享受AI带来的成本乐趣前,“水务”都必须先思考清楚。
还有比如与合作伙伴的关系,从公司的立场出发,合作时当然是价格压得越低越好,但是对智慧水务长远发展来说,这却毫无疑问是一个双输的选择。
价格压得过低,会极大地损害这些技术公司投入的热情与信心,如果秉承着巨大风险研发出的智慧水务技术,并不能带来值得期待的回报,那么投身其中的精英自然就会越来越少,精英越来越少,新技术新解决方案整体推出速度,就会越来越慢。如果没有人愿意去做长时间、大投入的深度研究,没有人愿意不断尝试突破智慧水务技术,那么供应商的能力就很难提升。如果这些公司无法提供好的产品,掌握着水厂的水务运营公司自然也就无法踢好智慧水务的下半局。而踢不好这下半局,最终吃亏买单的将是全社会。
因此,水务运营公司应该大方一些,让投身智慧水务的技术公司,特别是研发型公司赚的多一点,日子过得好一些。因为只有这些公司活得好,对于整个智慧水务的长远发展,对整个社会才是更有利的选择。水务是提供公共服务的公司,尽管商品化了,但是公共性仍旧是水务公司的底色,是不能抛弃不能放弃的决策起点。其实,这也是所有决策的终点。
智慧水务的终极价值,不是让水务公司变得更赚钱,而是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在上半场,容易的事都已经做得差不多了。下半场,难做的事或许恰恰才是更能体现智慧水务终极价值的事,也是更加考验各个水务玩家智慧的事。祝愿所有的玩家,踢出风格,踢出水平,为公众踢出一个更美好的水世界。
原标题:智慧水务,请在正确的路上狂奔!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