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六安市“组合拳”做好大别山区水生态补偿机制“后续文章”

2023/2/15 10:14:24
12634
来源:六安市局办公室
关键词:生态补偿污水处理
导读:近年来,安徽省六安市深入推进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截至目前,六安市水环境质量稳中趋好,项目实施规范有序,制度体系也得到完善。
  2014年11月,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下,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正式启动,这是我省继新安江流域后建立的首个省级层面的生态补偿机制,也是我省自觉践行习近平生态思想的生动实践。自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实施以来,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淠河总干渠水质稳中趋好,淠河流域沿线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水清岸绿产业优的淠河生态经济带已经初步形成,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明显增强,为加快革命老区绿色振兴、建设幸福六安提供了强大支撑。
 
  01 水环境质量稳中趋好。
 
  连续9年生态补偿指数达标,远优于生态补偿指数P≤1的水质考核要求。“十四五”时期,我市共有国考断面22个,较“十三五”时期增加一倍,是全省国考断面数量最多的市;省考断面共有25个,数量居全省第二,监测考核断面涉及全市所有流域。2022年,22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90.9%,25个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92%,均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淠河总干渠供水水质从2014年的Ⅲ类水,到2020年稳定为Ⅱ类水,2021年更是达到了历年最优值,确保了一泓清水送合肥。
 
  02 项目实施规范有序。
 
  截至目前,生态补偿资金已累计安排18亿元,其中:省财政出资10.72亿元(2014-2022年度),合肥市出资3.2亿元(2014-2021年度,合肥市资金通过省财政跨年结算拨付我市),我市出资4.1亿元(2014-2022年度)亿元。共下达补助资金项目十批次400个项目,总投资约23亿元,其中387个项目建成投入运营,13个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为保障项目建设,我市建立了常态化监督检查机制,不定期开展现场督查,实行“按月调度、定期通报”,同时委托第三方定期对项目建设现场巡查评估。此外,我市还编制了《六安市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保护和发展规划(2018-2030)》,系统谋划重点项目141个、总投资457亿元,内容涵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治理、生态修复等17大类。其中到2030年远期需投资319亿元,确保了项目实施压茬推进、源源不断。
 
  03 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将完善制度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根本之策,不断推动生态补偿和环境治理制度化、规范化。及时修改完善了《六安市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资金管理办法》,规范了项目申报和审批,资金使用和管理,改变了以往固化的资金分配方式,择优选取项目分配资金。出台了《六安市生态环境资金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推进项目实施提标提质提速。合肥、六安两市签订了《跨界水体水污染联防联控合作协议》,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开展联合监测、联合执法、联合整治。
 
  04 补偿领域立体多元。
 
  除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外,我市举一反三出台了《六安市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六安市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和《六安市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暂行办法》等三个生态补偿办法,每年拿出500万元财政资金作为转移支付资金,对空气质量改善、地表水水质、重点生态功能区作出贡献的县区进行奖补。
 
  05 “种子效应”发挥明显。
 
  我市以实施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为核心,系统推进大别山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切实发挥试点机制杠杆作用及补偿资金“种子效应”,累计撬动社会资本105.85亿元共同参与环境治理。如,采用PPP模式实施六安市城区水环境(厂-网-河)一体化综合治理、黑臭水体、污水垃圾处理等10个项目,总投资58.45亿元。引进重庆三峰环保发电公司投资8.5亿元建成日处理600吨的垃圾焚烧发电厂。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已成功运行8个PPP项目,总投资38.9亿元,解决了部分乡镇财力不足问题,逐步建立起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的长效机制。
 
  原标题:六安市“组合拳”做好大别山区水生态补偿机制“后续文章”

热门评论

上一篇:安徽淮北烈山区紧抓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助力乡村生态振兴

下一篇:黄山市祁门县聚焦“五绿”厚植生态振兴底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