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襄阳市召开污染防治攻坚战新闻发布会 介绍2022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情况及2023年工作重点

2023/4/11 9:36:46
17204
来源:襄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关键词:污染防治环境治理
导读:2023年3月29日下午,襄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襄阳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情况及2023年工作重点。
  主持人任妤: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襄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嘉宾有:
 
  襄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蔡金海同志;
 
  襄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那·娜仁高娃同志;
 
  襄阳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总经济师刘智同志;
 
  襄阳市水利和湖泊局副局长张力同志;
 
  襄阳市交通运输局三级调研员王敏同志;
 
  襄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督察大队党委委员、副大队长吕刚同志。
 
  首先请蔡金海同志介绍我市2022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情况及2023年工作重点。
 
襄阳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情况通报
 
襄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 蔡金海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和媒体朋友们见面,借此机会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襄阳市生态环境保护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下面我向大家介绍我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的相关情况。
 
  一、2022年攻坚成效
 
  一是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在不利外部条件下,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49.6微克/立方米,持续控制在50微克/立方米以下,优良天数256天,优良天数比例70.1%。保康县、南漳县连续实现年度空气质量二级达标,枣阳市首次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15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28个省考断面优良率96.4%,高于省定92.9%的目标。沮河、漳河、南河提升至Ⅰ类,汉江干流、北河稳定在Ⅱ类,小清河、蛮河、唐白河、滚河达到Ⅲ类;净土防线织得更密更牢,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
 
  二是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工作圆满完成。成立了市委书记和市长任双指挥长的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全年处置环境问题1800多个。实现6个月PM2.5同比改善,7、8月PM2.5均值连创新低。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项目55个,对277家企业进行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效果评估,对894家涉气重点企业实施驻厂监管。深入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对滚河、蛮河、小清河等重点流域实施精准管控。推进“无废襄阳”建设,谋划项目91个,计划投资153亿元。建立了创建无废城市细胞等7项制度,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等13项工作进展顺利。
 
  三是高质高效推进环境问题整改。采取常态化调度、清单化督办、不定期暗访、限时交账、突出问题市领导领衔督办等措施,全力推进环保督察整改。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179项整改任务,已经完成166项;历次环保督察交办我市的1170件信访件,已办结1168件。2018—2021年国家、省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的21个问题已完成整改,2022年披露的城区生活污水溢流和园区环境污染问题整改正快速推进。
 
  四是全面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制定修订了“一票否决”办法、举报奖励办法、污染防治攻坚措施清单及考核细则,实施生态文明领域改革9项,完善了风险评估、生态补偿、生态损害赔偿等制度。各地均建立了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成立了大气污染防治指挥部。全年申报中央资金项目133个,52个入选项目储备库,争取到中央、省级资金2.53亿元,占全省11%。
 
  五是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襄阳市汉江绿心两岸协同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试点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第二批试点,谷城县成功创建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枣阳市被确定为国家级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纳入国家第一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颁布《襄阳市鱼梁洲生态保护条例》。积极探索建立区域生态环保联防联控机制,实现监测数据共享、污染防治联动。
 
  二、2023年工作重点
 
  2023年,我们将进一步坚定信心,凝聚合力,保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改善我市生态环境质量。
 
  (一)加快改善环境质量。空气质量力争城区PM2.5浓度下降5微克(10%)、优良天数增加20天、6个县市全部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力争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二)加快绿色低碳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制定并实施襄阳市碳达峰行动方案,科学确定各行业、各领域、各地方目标要求、实施路线、责任事项。大力推进清洁生产,依法实施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推动清洁生产改造和绿色工厂创建,全年完成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项目50个以上,新增国家和省级绿色工厂、绿色产品制造示范10个以上。深入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四级创建,争创全国生态文明创建示范市。南漳县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力争襄城区、枣阳市、宜城市、老河口市完成省级生态建设示范区命名,襄州区、樊城区完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申报。
 
  (三)打好蓝天保卫战。强力推进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深入实施“四大结构”调整。加快工业企业废气综合治理。全市完成300个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项目,完成工业炉窑深度治理项目300个。加快推动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力争全年淘汰5000辆以上。加大国道、省道重点进城出入口的检查力度,严查超载、超限等行为。加快企业退城入园,持续推动高污染、高耗能企业搬迁改造计划。持续推动绿满襄阳再提升行动,完成营造林21.94万亩。
 
  (四)打好碧水保卫战。加强“一江九河”保护与治理。年内完成水生态治理修复项目建设9个。推进工业集聚区水污染治理。开展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整治,重点解决工业园区污水管网不完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不能稳定达标运行等问题。继续开展汉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作,11月底前全市完成61个整治任务,其他达到时序进度。实施污水管网补短板工程,市本级开展逆向排查,实施管网混错接改造、破损修复,补齐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各县(市)全面排查检测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建立管网台账和问题整改清单。年内,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直排口、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基本消除。
 
  (五)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源头防控,严格农用地土壤分类管理,抓好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保障土壤环境安全。强化污染地块监管,动态更新污染地块名录,做好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环境监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5%。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全市完成63个村庄“共同缔造”整治,100个村庄农村环境整治。加快推进“无废襄阳”建设。落实《襄阳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各项考核指标任务完成50%以上。
 
  (六)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加强涉危涉重企业、化工园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及重点流域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强化危险废物全过程环境监管,完善医疗废物城乡一体化处置体系。推进磷石膏综合利用,新建磷石膏综合利用建设项目5个以上,全市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到55%。加快环境风险预测预警体系建设,完善应急监测硬件基础设施。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进一步完善调度、督办、交账制度。
 
  (七)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完善体制机制,强化源头治理,增强工作合力。严格生态环境治理责任,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健全企业治理责任体系。完善环境信用体系。健全社会监督参与机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构建生态环保全民行动格局。持续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六进”(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农村)活动。加强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治理,共同缔造美好生态环境。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任妤:下面进入提问环节。
 
  湖北广播电视台记者: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加快工业领域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是重要内容,请问市经信局,我市在工业绿色制造体系方面,具体有哪些做法和成效?
 
  那·娜仁高娃:近年来,襄阳市委、市政府在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构建工业绿色制造体系,2022年,我市万洲电气等6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葛洲坝宜城水泥等企业的3类产品入选国家级绿色产品、谷城经济开发区入选国家级绿色园区,是全省唯一一个来自县域的园区。至此全市共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9家,国家级绿色产品13类,国家级绿色园区1家,国家级绿产供应链1个,整体位于全省第二。
 
  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一是制定创建工作方案,明确工作思路。制定《襄阳市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实施工业绿色节能改造、绿色制造体系构建、工业资源循环利用提升等三大行动,重点围绕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在全市遴选出基础条件好、关联性强的100多家企业,作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目标企业进行重点培育。二是推进节能降碳技改,助推绿色产业转型。持续推进节能降碳工作和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打造废旧钢铁、废旧有色金属、废旧动力电池、废旧塑料橡胶、磷石膏等多条循环产业链。2022年,全市节能环保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63亿元,同比增长30.02%,绿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三是提供精准服务,提高创建水平。组织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等专题培训,邀请国内顶尖专家教授,系统学习绿色制造相关背景、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申报等相关知识,参观国家级绿色工厂,为企业解决申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提升工业企业“绿色指数”,积极构建全市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力争到2025年,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50家、绿色产品30个、绿色工业园区2至3个,打造绿色供应链2至3条。
 
  湖北日报记者:市城管部门在城市道路扬尘治理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什么样的工作打算?
 
  吕刚:大气污染防治是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要民生工作。市城管执法委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全面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各项职责,紧紧围绕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建筑垃圾扬尘整治等重点工作,全力以赴优机制、细措施、抓落实,筑牢大气污染防治城管防线。
 
  强化道路清扫保洁,防治城市道路扬尘污染。一是坚持标准引领,提升工作质效。对标先进城市,学习借鉴武汉、杭州、厦门等城市夜间道路大清洗经验做法,修订完善《襄阳市市区环卫作业规范》,不断提升环卫作业标准。二是强化道路保洁,提升降尘效率。持续开展“水润襄阳”行动,实行白天巡回洒水、洗扫保洁和夜间洗路,采取洒、冲、洗、扫、收一体化机械作业方式,大力提升工作质效和道路洁净度。三是令行禁止,步调一致。认真落实全市大气污染防治统一调度、统一部署,对重污染天气预警指令,第一时间传达、第一时间执行、第一时间开展检查督办,不讲条件、不打折扣。重污染天气期间,市区18台喷雾抑尘车、200余台洗扫车、洒水车全天候投入降尘、洗扫作业,歇人不歇车,主次干道达到“八洒四扫”作业频次,为夏季臭氧防治和秋冬季雾霾治理做出有力贡献。
 
  强化建筑垃圾扬尘整治,助力改善提升空气质量。一是严格标准,闭环管理。我们强力推进建筑垃圾运输全过程闭环管理。前端加强源头管控,对市区120余个涉及建筑垃圾处置工地建立施工台账,督促各施工企业严格落实建筑垃圾运输处置备案制度和工地扬尘治理“八个百分百”要求,严禁带泥上路、“飞扬撒漏”等现象发生;中端加强运输管理,市区10家建筑垃圾运输企业984台运输车辆实现智能密闭运输和全天候全过程监控;末端加强消纳管理,督促消纳场所运营单位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要求,定期对场内进行洒水降尘或覆盖、复绿等,避免扬尘污染。二是多措并举,强化监管。一方面优化营商环境,配备“城管秘书”,驻守施工现场,登门指导服务;一方面不定期抽查工地、消纳场,通过严管重罚,倒逼施工单位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各项要求;再一方面坚持示范引领、典型引路,开展优秀拆迁工地、优秀渣土运输企业评选表彰,引导企业提升整体管理水平。三是上下齐动,部门联动。一方面对标先进城市,借鉴先进城市管理经验,推动构建建筑垃圾全生命周期治理体系,着力破解建筑垃圾清运不及时、资源化利用不够等问题;一方面会同市公安、交通等部门开展“飞扬撒漏”综合整治,依法锁定、拦停违法违规车辆,实施联合惩戒;再一方面会同汉江国投加快推进运输车辆车型结构优化工作,让中心城区背街小巷建筑垃圾运得走、出得去。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强化城市道路扬尘治理,进一步提升市区环卫作业保洁质效、强化建筑垃圾扬尘治理,抑制道路扬尘,为市民营造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
 
  荆楚网记者:随着经济的发展,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加,一定程度上对空气带来了污染,市交通运输局作为全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在推广应用新能源车辆,推进绿色交通出行、绿化货物运输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今年有没有一些新的举措?
 
  王敏:感谢这位记者对交通运输工作的关心,下面我就近几年来,在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绿色交通建设,减少大气污染方面所做的工作,向大家报告如下:
 
  一、积极推进客运绿色出行
 
  重点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制定了新能源公交车的推广应用计划,持续加强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应用,截至目前,市区新能源公交车从2018年的789辆上升到1331辆,占比从54%上升到93.39%。同时鼓励出租车积极更换新能源车辆,截至目前,全市巡游出租车、网约出租车共有新能源车辆932辆。(二)是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为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划定公交专用道123.8公里,2022年新开和优化调整城区公交线路28条,开通黄集、古驿、张家集城镇公交线路,开展全域“公交示范县建设”创建,截至目前,全市公交出行分担率达30.2%。2022年襄阳市被交通运输部授予“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市”。(三)加强共享单车规范管理。2020年,我局邀请武汉理工大学对我市市区范围内共享单车投放数量进行了研究认证,确定了全市的共享单车投放数量。制定印发了《襄阳市市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暂行办法》,目前,每季度联合公安、城管部门对市区哈啰、美团、青桔、锂市民、小遛5家共享单车经营公司进行考核,动态调整投放数量,规范共享单车管理。
 
  二、绿色货物运输方面
 
  为减少货物运输过程中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我局以“绿色货运示范市”创建为牵引,主要采取了加强绿色货运配送节点建设、制定保障配送车辆通行政策、对购置新能源物流配送车辆给予补贴等措施,绿色货运示范城市创建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在襄阳市注册的新能源物流配送车辆达到9973台,在襄阳本地运行的新能源物流车约3410台,物流充电桩1800多个、大型综合充电站3个,城市快充站19个、高速服务区快充站6个。2021年,襄阳市被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商务部命名为全国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
 
  除此之外,为减少机动车污染,我局还严格把控了道路运输车辆准入关,杜绝高能耗车辆进入道路运输市场。积极与生态环境部门密切配合,建立机动车排放检测与强制维护(I/M)制度,截至目前,全市59家M站共治理尾气超标车辆31685台次。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按照全市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统一部署,扎实落实好各项环保工作任务,重点推进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协同,提高货物运输效率,减少空气污染物排放。
 
  襄阳之声记者: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统筹推动四化同步发展”,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坚决守住流域安全底线”,水利部门是如何围绕流域治理,积极推进水污染防治的?
 
  张力:襄阳因水而兴、因水而盛。作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地处汉江中游,位居“承上启下”的核心腹地,水安全和水环境是襄阳的头等大事,流域安全是影响发展全局的重大因素之一。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后,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坚决守住流域安全底线”,并将其置于坚决守住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安全底线之首。流域治理与水污染防治攻坚共同聚焦水环境、水生态的保护治理,以高水平保护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过去一年,水利部门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持续深入开展水污染防治攻坚行动。
 
  一是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建设幸福河湖。深入推进河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创新工作机制,建立“河湖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助力河库生态保护。2022年全市排查出的河库“四乱”问题共计156项,全部整治到位,移送侵害河湖环境安全线索3件,配合开展汉江禁捕,组织拆除汉江城区段非法钓鱼固定平台72个。
 
  积极探索襄阳幸福河湖工作路径,指导各地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深化小微水体治理管护。我市3个小微水体治理管护典型案例入选《湖北省小微水体治理管护典型案例汇编》,在全省推广交流。
 
  二是开展生态流量泄放,确保水生态安全。2022年我市遭遇历史罕见大旱天气,全市降雨较往年偏少三成,水库蓄水严重不足,我局坚持“生态优先”理念,指导全市66座大中型水库开展生态流泄放工作,每月定期收集统计生态流泄放情况并适时开展实地督导。2022年全市大中型水库生态泄放水量共4.06亿m³,在特殊干旱年份有效保障了河道生态用水。同时,针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保康县孙家湾、马桥一级站、谷城潭口、南漳峡口电站生态流量不达标、监控设施安装不规范以及夹马寨水电站退出整改问题,强化整改督办,孙家湾、马桥一级站、谷城潭口、南漳峡口电站已结合实际完成整改,并通过市级验收;夹马寨一级、二级水电站已完成退出工作,并通过省级验收。
 
  三是强化水环境保护,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推进汉江流域岸线生态修复。结合“绿满襄阳”行动推进汉江水系造林绿化,完成堤防“两林”营造工作,其中谷城县南河完成4公里、35亩、4500株,襄城区汉江4公里、30亩、2000株;推进市区汉江白家湾饮用水源地162亩土地复绿工程,完成草坪种植5万平方米,栽种树木3800株。
 
  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通过封禁治理、沟渠整治等措施,2022年全市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53.93平方公里。投资700万元开展枣阳市吴店镇七里冲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和老河口市渡槽河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完成水土保持图斑复核认定442个,完成157个非法图斑整改。水土流失状况得到进一步得到改善,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得到有效提升。
 
  实施护城河补水。2022年向护城河补水3600多万m³,日均提调10万m³汉江活水进南渠入护城河,补充生态径流量,改善襄水沿线水环境。
 
  襄阳日报记者:2022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如何聚焦农业绿色发展,深入打好农业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了哪些成效?
 
  刘智: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2022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农业农村部门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把农业生态环保作为民生工程、生态工程、作风工程,全层面发动、全方位推进、全区域治理,坚决打好农业污染防治攻坚战,农业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为守护好襄阳的碧水蓝天净土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主要做法是“三个抓”。
 
  一、抓生态治理,筑牢发展之基
 
  一是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任务,大力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化行动。2022年,全市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统防统治覆盖率分别达56.58%、46.47%。农药使用量(折纯量)2091.66吨,比上年减少201.93吨,同比下降8.8%。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1.1%。二是深入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科学划定畜禽养殖三区(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关闭搬迁禁养区内规模畜禽养殖场326家,对5203家规模养殖场实行“一场一策”改造。全市已建成1个市级无害化处理中心(枣阳市兴建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即将投产)、8个县级病死畜禽收集中心、38个乡镇级区域性病死畜禽收集点,市县乡三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进一步健全。截至目前,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国家标准为75%)达95.6%,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国家标准为95%)达100%。三是扎实做好秸秆综合利用。聚焦市场主体培育,推进秸秆“五化”(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和能源化)利用,加快建设秸秆收储运体系。2022年全市秸秆利用量达504万吨,秸秆资源化利用主体达439家,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4.7%。
 
  二、抓禁捕退捕,守护一江清水
 
  持续巩固汉江禁捕退捕成果,全市3689艘船舶全部上岸,圆满完成2223名退捕渔民转产安置工作,组建了84人护渔员队伍。出台了垂钓管理办法和非法捕捞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建立了多部门、跨区域联合执法机制,将“一江七河”全部纳入智慧渔政监管系统,实现760公里水面全方位、全时段监控。广大市民爱护汉江、保护环境的氛围更加浓厚。
 
  三、抓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
 
  深入开展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统筹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村庄清洁行动等重点工作,巩固扩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让广大农村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截至目前,我市2434个村的美丽乡村补短板强弱项建设任务全部完成,210个村进入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行列。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覆盖率达到99.7%;140个乡镇污水处理站全部建成并陆续投入运营。新改建农村户厕54.5万户、公厕3223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3.7%。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省级验收中市本级及所辖县市区全部获评优秀等次,枣阳市、襄州区、老河口市先后被农业农村部表扬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襄州区入选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枣阳市、老河口市跻身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
 
  下一步,我局将持续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化行动,着力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成效,健全完善秸秆收贮利用体系,守护汉江水清岸绿,多措并举打好农业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建设美丽襄阳做出应有的贡献。
 
  襄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记者: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如何发挥协调作用,督促相关单位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蔡金海: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市环委会办公室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了牵头抓总作用,紧盯全年目标任务,加强工作调度,严格考核问责,压紧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一是细化分工、厘清责任。制定并印发了《襄阳市委和市政府机关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对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进行了细化。要求各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按照“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的原则,负责本行业(领域、系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合力。《责任清单》的制定,将进一步指导我市的绿色发展和生态建设,推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二是制定清单、严格考核。坚持“既主动创新、体现担当,也结合实际、确保落地”的原则,每年制定印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年度工作要求、责任单位和工作时限。同时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对照工作方案制定年度考评细则,严格考核。考核结果按程序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审定后,交由市委组织部作为对各地各部门领导班子和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三是群众监督、广泛参与。为鼓励公众广泛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群策群力,依法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保障群众环境权益,切实改善环境质量,我们制定了《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方法》。对举报襄阳行政区域内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举报人,最高奖励20万元。出台举报奖励办法,能够有效助推优化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震慑违法行为、倒逼责任落实。
 
  四是生态环境保护“一票否决”。修订《襄阳市生态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实施办法》,明确了否决的对象、情形、程序、期限和结果运用。坚决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对2022年度空气质量改善不力的一个城区实施了生态环境保护“一票否决”预警;拟对2022年度露天焚烧秸秆管控不力、在全省造成不良影响的4个乡镇政府实施否决,取消其年度考核评优和评选各类先进的资格,影响期限内取消政府主要及分管领导考核评优、评选各类先进和职务职级晋升的资格;拟对存在较重环境违法且信用未修复的22家企业实施否决,取消企业及其主要和分管负责人、直接责任人评先、评优、表彰的资格。
 
  下一步,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将继续积极履职,当好参谋助手,不断巩固全市“党政同责、部门同向、企业同步、社会同心、齐抓共管”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格局,凝聚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合力,共同守护好襄阳的蓝天、碧水、净土。
 
  主持人任妤: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感谢记者朋友们的提问和发布人的解答。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原标题:襄阳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新闻发布会

热门评论

上一篇:逐蓝而行 温州苍南三措并举全力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

下一篇:再动员 再部署!宿迁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持续发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