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190家上市公司2022年年报整理:环保产业“拐点”到了

2023/5/8 8:59:23
13707
来源:环保圈 伏波望族
关键词:环保企业水务
导读:六成多环保企业净利润下滑,再一次印证了之前已经说过很多次的结论——环保产业“拐点”到了。2022年业绩难看,虽然有很大程度是由于疫情影响。但在疫情的背后,从长期来看,传统污染治理市场日趋饱和、拐点已到,其实才是整个产业发展失速的根本原因。
  2023年以来,一直在听行业内说环保产业2022年的业绩不好,拐点到了。1月底2月初,44家环保上市公司发布业绩预告,其中有31家净利润都出现下滑,占比高达70.5%。4月18日,第24届中国环博会召开,中国光大环境(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裁胡延国也表示,环保企业现在的日子“非常不好过”,今年环保上市公司的报表都非常难看,历史性地第一次出现这么大的下滑。
 
  不过,业绩预告的样本数量太少,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企业家的说法也只是直观感受,缺乏数据证实。真正能够说明问题的,还得看2022年年报。
 
  4月底5月初,环保上市公司2022年年报基本发布完毕。“环保圈”统计了190家在A股、港股和新加坡上市的环保企业年报,结果发现,190家企业中,有93家营业收入负增长,占比48.95%;124家归母净利润负增长,占比达65.26%(见文末总表)。
 
  也就是说,过去一年,有近五成环保上市公司营收下滑,六成多环保上市公司净利润下降。这一统计,涵盖了绝大多数环保上市公司的业绩,应该是最有说服力的。年报统计结果再次证实,2022年的确是环保产业“史上最惨一年”,整个行业也确实到达了一个“拐点”,传统增长方式逐渐饱和过剩,企业亟需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发掘新的增长空间。
 
  1 “史上最惨一年”,六成多环保企业净利润下滑
 
  观察上市公司的业绩,主要看两项数据,一是营业收入,二是归母净利润。营业收入方面,190家环保上市公司中,有97家正增长,占比51.05%;93家负增长,占比48.95%。总体来看,营收增长的企业和营收下滑的企业数量差不多,基本上一半一半,增长的略占上风。
 
  净利润方面,190家环保上市公司中,正增长的企业是66家,占比34.74%;负增长的企业则有124家,占比65.26%。从这个维度看,就比营收那项数据难看多了,负增长的企业几乎是正增长的两倍,总占比超过了六成。
 
  两项数据结合起来,营收和净利润“双降”的企业达到74家,占比总数的38.95%,超过三分之一。另外还有50家企业,营收虽然正增长,但净利润却出现下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增收不增利”,这样的企业占比也达到26.32%。综合观察,刚刚过去的2022年,有近五成环保上市公司营收下滑,六成多环保上市公司净利润下降。这与2月初,“环保圈”根据44家环保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
 
  当时,“环保圈”统计了44家环保上市公司的业绩预告发现,有31家企业净利润同比下降,占比70.5%,约占七成。根据这一数字,我们初步得出了2022年可能是环保产业“史上最惨一年”的结论。
 
  不过,由于44家环保上市公司的样本数量较小,还不足以说明整个产业的全貌。所以“环保圈”也一直期盼着2022年年报的发布,看看按照全口径统计,结论到底会是什么样。如今,190家环保上市公司的年报基本发布完毕,按照最大口径的数据样本统计,结论也和之前的差不多。净利润下滑的企业占比从70.5%下降到65.26%,略有减少。
 
  事实上,无论是70.5%,还是65.26%,都比往年要高出不少。看看前两年的年报统计,2021年年报,176家上市环保企业中,有70家净利润同比下滑,占比约为39.77%。而2020年年报,111家上市环保企业中,则有44家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约占40%。
 
  也就是说,2020年和2021年,虽然同处于新冠疫情期间,但环保上市公司的业绩还是比2022年要好一些的,只有大约3-4成的企业净利润下滑。到了2022年,这一数字则猛增到65.26%,提升了近一倍。这也进一步证明,2022年对于环保产业来说,的确是“史上最惨一年”,有一半以上的环保企业净利润都下滑了。
 
  2 传统设施建设市场饱和,环保产业“拐点”到了
 
  六成多环保企业净利润下滑,再一次印证了之前已经说过很多次的结论——环保产业“拐点”到了。2022年业绩难看,虽然有很大程度是由于疫情影响。但在疫情的背后,从长期来看,传统污染治理市场日趋饱和、拐点已到,其实才是整个产业发展失速的根本原因。水务板块的放缓已是公认,就连前些年如火如荼的垃圾焚烧,近年来也有放缓的迹象。
 
  据“环保圈”统计,2022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垃圾焚烧项目只有26个,处理规模合计2.01万吨/日;而在2019年的时候,这一数字还是47个,处理规模合计则为5.59万吨/日。也就是说,4年时间,全国新增垃圾焚烧项目个数和处理规模分别同比下降了45%和64%,近乎“腰斩”。辰于咨询公司也表示,一些环保细分市场的发展已经超出预期,有望提前到达拐点,其中包括污水治理、垃圾焚烧、环境监测等。
 
  环保产业拐点已到,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头部企业的业绩下滑。2022年,北控水务实现营收249.82亿港元,同比下降10.39%;归母净利润13.74亿港元,同比下降67.25%。光大环境的情况也与此类似。2022年,光大环境实现营收373.21亿港元,同比下降25.20%;归母净利润46.02亿港元,同比下降32.37%。
 
  也就是说,两大龙头环保企业,都出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双降”,这也是这两家企业近年来首次出现盈利“负增长”的情况。正因为如此,所以今年以来的重要行业会议上,这些环保龙头讲的都是“第一增长曲线”到顶,如何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事。例如,4月18日,在中国环博会同期活动——2023中国环境技术大会上,光大环境执行董事、副总裁胡延国表示,环保企业现在的日子“非常不好过”,以前是跑马圈地、快速增长,现在随着城镇化进入一定阶段后,无论是固废还是污水,都已经达到了瓶颈期。所以今年环保上市公司的报表都非常难看,历史性地第一次出现这么大的下滑。
 
  首创环保集团董事、总经理李伏京也表示,当前环保行业的设施建设已基本饱和,这已经成为行业共识,所以未来几年将成为中国环保行业非常重要的历史转折点。
 
  事实上,在此前E20环境平台主办的“2023(第二十一届)水业战略论坛”上,胡延国就说过,原来大家预期垃圾焚烧能够干到“十四五”末的,没想到从2021年开始就出现了“断崖式下滑”,行业已经到了天花板和“瓶颈期”。北控水务集团轮值执行总裁王助贫也表示,为了应对新的形势,北控水务在业务逻辑上也做出了很大改变,原来他们是以新增项目的BOT为主的,但今后一段时间,他们将更多地关注存量项目的TOT,以及存量项目的委托运行。
 
  总之,无论是光大、北控还是首创,都一致认为市场变了,传统的设施建设市场已经接近饱和,业务逻辑上也要做出改变。环保产业上下半场的“拐点”,已经到来。
 
  3 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5.4%,环保产业回暖了吗?
 
  春江水暖鸭先知,事实上,有些市场嗅觉灵敏的企业,早已成功找到了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比如格林美,他们2022年的业绩就非常亮眼,全年营业收入293.92亿元,同比增长52.28%;归母净利润为12.96亿元,同比增长40.36%。接近300亿的营收,已经是环保产业的“前三甲”了。更让人羡慕的是,如此大的体量,他们的净利润竟然还能有40.36%的增速。对比那些净利润下滑30%、60%的企业,格林美的表现堪称是一个奇迹。
 
  之所以能收获如此大的增长,核心就在于格林美踩中了“新能源”这个风口。2022年,他们动力电池用三元前驱体材料的出货量超过了14万吨,实现了大幅增长,新能源材料业务(动力材料三元前驱体和3C数码材料四氧化三钴为主体)的销售规模占比总销售规模已达74.16%。
 
  未来,希望有越来越多的环保企业,也能像格林美一样找到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实现新的增长。进入2023年,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市场层面逐渐回暖,环保产业是否也迎来了复苏期?根据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的统计,2023年一季度,生态环保产业营业收入较2022年一季度增长约5.4%,增速明显回升,且高于同期GDP增速。
 
  “一季度,生态环境治理市场需求企稳回升,市场预期明显改善,生态环保产业运行总体呈现回暖态势。”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总经济师李宝娟表示。
 
  类似的信号,在刚刚结束的第24届中国环博会上也能感受得到。今年环博会,展会规模、参展企业、观众人数等各项数据都创下了历史纪录,共有全球2407家参展商、91007名专业观众参展,7大国家展团亮相。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李其林也表示,中国环博会的繁荣不仅体现出生态环境企业的蓬勃生机,更释放出当前生态环保行业正在回暖的积极信号。
 
  未来,环保产业能否继续回暖,迎来强势复苏?您对市场的感受又是什么样的?欢迎留言给出您的观点。
 
  附:190家环保上市公司2022年年报整理(截止2023年5月5日)

 
  原标题:环保产业“史上最惨一年”,实锤了!

热门评论

上一篇:生态环境部一周要闻(4.30—5.6)

下一篇:生态环境部启动第三次海洋污染基线调查工作

相关新闻